项阳
一、调查目的: 课改以来我们不断进行各种教育探索,其中改革的艰难所在是我们的评价制度建设尚处焦点矛盾巨大的时期。其实,对于评价制度的改革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前期背景分析,本次对比调查卷分析就是力图通过对比,在中美两国五年级样本生学生的眼中看到评价对他们的影响,从而以学生的角度来逆向分析未来评价改革可关注的侧重点或可开辟的新路径。
二、调查方式:这次调查采用的是实地问卷调查为主。实地调查主要是在美国东西部四所学校,中国选择笔者所在学校。问卷对象均为五年级儿童,了解评价带给他们的影响。总共发出问卷250份,有效回收240份。此外本次还采用了访谈校长与访谈部分教师为辅助。
1.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从评价理念对学生的影响分析
1. 你是否心有梦想(见表1)
引导儿童心有梦想,让学生明确为何学,开启习的动力源泉,坚守梦想,其实是对学生未来人生的一种引导,更是一种教育后延性评价的探索。
在美国调查的是四所学校,在这一题中差异显著,一所以培养精英的学校学生的梦想是清晰且远大的。如设计出世界需要的东西,成功地开办自己的公司,成为生物学家数学家等。而其他的孩子多数是住大房子,成为棒球、足球篮球队员,有好成绩,成为音乐家、兽医等。但四所学校的学生普遍对运动充满兴趣。但有一所学校学生几乎没有梦想。
可以看出培养目标明确的学校,学生梦想丰富而高远;美国的运动给学生的影响已经在学生的未来追求中;多数学生没有梦想的学校为一个有特殊教育理念的学校,在考察的过程中,该校学生表现也相对冷漠,并包裹自己内心不愿与他人交流。
在中国调查的情况是学生的梦想十分丰富如仅设计师就有人写服装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动画设计师、游戏设计师,此外考古学家、慈善家、律师、宇航员等涉及领域十分丰富,排在前几位的是歌手、教师、建筑设计师、科学家、画家。笔者所在学校已经进行一年半的梦想教育,并开设梦想课程,因此学生梦想个性化凸显。
(二)从评价者对学生的影响来分析
2. 你心目中在班里面谁是最棒的?(见表2)
美国问卷调查中学生心中最棒的人物比较丰富,有自己、有同学、有认可教师的, 人名比较散乱,与被调查班级教师访谈了解,孩子各有各的本事,非学习成绩好的,可以看出美国孩子更多拥有自信,并将教师当做了班级一员,因为平时评价的多元,因此学生彼此欣赏的角度也丰富起来。但在中国问卷中,学生相对集中写的是同学,其中一般集中在班级的班长,是那些学习能力强和管理能力强的人。其他学生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习成绩都比较优异,还热心助人,大方宽容。有此可以从一个角度看到,学生更关注老师对学业的评价,而倾斜对这样学生的欣赏。
3. 你最想得到谁的表扬?
中美的孩子都喜欢得到父母与老师的奖励,但对父母和教师的奖励渴望度是相反的, 反映家长或学校在学生评价中的地位。其中美国一个班级的问卷显示,学生多数填写最棒的人是自己和他们的老师miss G,将这两个问卷题目联系一看,这个人 也是孩子们最希望得到他奖励的人。看来他的教育权威性得到孩子们的充分认可。在调查中只有一所学校学生填写希望得到校长的奖励,因为这所学校校长会直接对孩子有创意的礼物。在中国的学校,校长采用“惊喜福包”的方式奖励儿童,因此也给学生留下了印象。
(三)从评价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来分析
4. 你最擅长什么科目?(见表3)
样本中美国学生多数喜欢数学,因为从观察的课堂来看,数学课充满了游戏,数学难度不高;学生喜欢科学,探其原因,学生表述“重点要看学什么,因为很喜欢动物和能量,他们认为这些对未来会有帮助,理由是有趣和简单”。而这两门学科在提高智商培养创造力方面起至关重要作用。他们也很喜欢语文(他们的第一语言课),而且从调查卷来看,他们的语言课程是有细分的,如分写作、阅读课、拼写课等,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学习。
中国的孩子喜欢我们俗称的“主学科”(语文、数学、英语)人数十分显著,这与多年来这几门学科得到重视有关。在各类学科中均有学生喜欢,分布较广,且调查显示理由十分充分,有喜欢该课堂有趣的、容易理解、容易有好成绩、能开发智力、 和自己梦想有关、是学习一切的基础、为了探究世界等。可以看出由于学校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评价内容上更为丰富,因此学生学习兴致浓厚。
美国样本学生调查的数据中显示喜欢体育很少,并且没有人喜欢艺术,事实上,在校园中,我们看到孩子们的艺术特长十分明显。在美国小学的艺术教育是以兴趣为主,进入中学才开始专业提升式学习。学生没有多数人选择艺体也许与他们设置这样的课程时间不多,但他们回家的大部分时间是可以运动的,虽然没有课间,但上课过程中对人身体的约束几乎是没有的。
5 你不喜欢什么样的惩罚?
美国样本学生中3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留堂是最不喜欢的惩罚方式”,中国30%以上的学生选择的是“抄写课文”。
在对教师的访谈过程中,美国教师认为他们常用这种方式,留堂的谈话与惩罚有一定效果,此外他们还会使用剥夺学生的某些集体权利,如小干部撤掉、集体讨论不能参加,留堂和暂时取消一些游戏与责任的权利让他们感觉有压力。美国多数教育者对于严重犯错的学生会送去校长室处理,或家长接回家去停课反思。
对中国教师进行访谈,发现教师比较喜欢用让学生自我反思教育,这与学生最不喜欢的方式不能达成一致,说明老师们常使用的方式未能发生显著作用。另外从中国孩子的回答来看,学校还是存在罚抄这样的事情发生,经过进一步访谈,发现老师在让学生抄写课文时也有很多种游戏方式,也是教师和同学共同制定的,我们认为这是教育的策略,不属于变相体罚。
惩罚一定是学生并不喜欢的,喜欢也就不能称其为“罚”。教育惩罚是教育过程中一种十分必要的方式,即我们常称的“教导”有些接近,但如何智慧使用“惩罚”才是教育者要不断思考的。
6. 你喜欢什么样的奖励?(见表4)
从数据明显看出中美孩子在希望得到的奖励上物质与精神的比例恰巧相反。对学生评价的最高境界引导是从物质到代币,再到精神层面。而中国的孩子还没有进入一个不为物质奖励而努力的成长期。中美学生喜欢的物质多为食品与玩具,但美国学生喜欢的奖励语言相对丰富,如“我们是真正的朋友、你真有趣、你很漂亮、你做得很棒”等。
(四)从评价目标对学生的影响来分析。
7. 你认为好孩子的标准是什么?
最让我们感到震惊的是这项调查。
这一项调查中美悬殊十分显著。美国的学生问卷显示“认真倾听尊重他人”被排在了 “好孩子标准”的第一位;“友善、友好”排在了第二;“认真学习,学业优秀”排在第三;“做正确的事情,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排在第四。中国则是“听话、 乖巧”排在了第一;“学习成绩好”排在第二,“开朗有好习惯”排在第三,其他很难区分因为比较分散。
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排名第一,我们可以理解美国人在公众场合的修养,联想着他们在街道或电梯中对陌生人的微笑,这是平时细节点滴的评价导向给儿童的长远影响,乃至整个民族的影响。而我们从孩子进入校园的第一天就时刻叮咛“听老师的话”, 放学教师会叮咛“听父母的话”,乖巧中渐渐失去天性,乃至于创造力。
在学生完成问卷的同样时间段也对老师们进行访谈和调查,美国教师与学生的回答几乎一致,而中国教师的回答是 “阳光开朗”排第一,“品德好”排第二位。美国教师期待目标与学生成长状态进行了完美的对接,而对我们教师的调查显示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与学成呈现的效果是不一致的,是目标的迷失,还是教育过程中偏离了方向,均值得思考。
三、建议与实践
本次调查历时两个多月,由于调查时间、调查问题、调查对象的局限性使中美教育比较不具有大数据时代的特征,但样本所产生的相对的关系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作为教育第一责任人的家长,美国家长呈现了非常棒的示范。美国家长专业性、自觉性、奉献性十分显著。在考察中,笔者与家长共同参与了学校万圣节准备活动、祖父母日、历史人物扮演日等,看到了家长更多为学校服务与捐赠,他们的参与早已从关注自身孩子到关注他人的孩子。若家长对学生不负责任,学校有权追诉家长的法律责任。在美国家长更多的签字是很多安全协议,学校校规遵守协议,而从没有为孩子的作业是否完成签过字。中国独生子女一代特殊的教育意味着学校必须将家长引向专业而非盲从。此外学校更应思考教师的培养和课程变革的问题。
1. 关于教师评价的改革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中国教师是影响学生的关键因素,教师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所产生的教育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教师改变是教育改变的根本。美国的教师专业性、敬业性、创造性令人赞奇,他们快乐地享受工作的乐趣。笔者看到无论是青春妙龄还是白发苍苍长者脸上满是阳光,课堂中的投入、课后专业的回应是令人钦佩的,美国任何一个教师表现对职业的热爱和敬业程度让每个人自然明白何以孩子也是阳光的。这与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倦怠形成鲜明反差,改变这一现状除了学校的评价导向、校园价值引导,政府相关部门更应有配套的人事制度,通过可探索的教师注册制度,筛选教师队伍,让真正热爱这份工作并有潜能者担当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
对比数据出来之后,笔者学校启动了“星级教师”评比,评比过程中通过教师历年成长材料、公开说课、述职演讲、答辩等环节以“科学量化清晰”的专业方式考评教师,采用国家级专家独立评审方式进行,学校30%在专业上积极进取的教师脱颖而出。接着学校启动“四心教师”即“爱心、童心、慧心、恒心”教师评比,“四心教师”评选内容标准体现国际化与校本化标准,以“人文模糊的国际教师标准” 评选教师,采用家长、学生、同行海选的方式进行,70%教师找到另一种职业价值认可。这两类评选给全体教师以平台,在上一个成长层面又设立了“老年版和青年版”的“卓越教师”评比。
美国教师的很多培训是自己出资的,笔者所在区域对教师专业化培养是十分重视的,经费投入充足,但依然有老师并不愿意通过学习改变自己,这也形成了中美教师对职业的不同态度,因此笔者所在学校将所有激励评选目的导向为重过程培训,轻最终奖励,以此激励成长。
2. 关于课程评价的改革
美国的课堂进程缓慢化,难度区分化,设计奇思化。如果想寻找美国学生创造力培养 的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给学生创造自由空间。创造力的生成是需要时空呼吸的,美国课堂的“慢教育”给了学生的无限可能。美国基础教育的小班化、走班化、个性化是典型特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生命成长,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他的不同课程选择,在任何学生需要得到帮助时及时给予专业的帮助,这些条件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空间中促成着学生创造力的养成与发挥。
中美对比的数据给笔者所在学校带来了很多启发,学生如何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如何让他们更关注精神的评价?学校开始探索多元化课程设置与评价。
根据学校2年的质量监控,发现发现语文学科教师队伍没有短板,整体队伍素养优 异,学业质量也十分不错,语文组教师已经在各自班级进行分组分层教学一个学期,接着学校启动在语文学科进行更大范围的探索多层式教学。四年级语文组与英国 姊妹校合作在尝试语文课程分类学,学生走班教学;一、二年级探索教师流动走班制语文教学。
学校在周四开设“品德素养、身心素养、学习素养、创新素养、国际素养、审美素养、信息素养、生活素养”八大类课程,预设课程100门,学生通过平台进行抢 课,这些课程分别由本校教师结合自身特点开发、学校向社会购买课程、社会各界精英人士参与的义务爱心课程。目前除了科学教、警察、设计师、艺术家等,一些 优秀企业家也加盟这支队伍,未来将借助更高平台,完善课程的建设。
学校还增加了“网络渗透课程”,已经尝试将“网易公开课”等课程作为资源选择,作为课内教学结合与拓展。
所有课程学习的评价不仅包含分数,还会通过问卷调查应用绿色评价指标体系,记录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改善和调整课程的设置于评价。
(本问卷翻译与统计工作得到福民小学英语教师邱晓曼,五年级组谢学琴、李艳俊、胡晓冰等教师的支持。)
(作者单位:深圳福田区福民小学)
责任编辑 萧 田
6. 你喜欢什么样的奖励?(见表4)
从数据明显看出中美孩子在希望得到的奖励上物质与精神的比例恰巧相反。对学生评价的最高境界引导是从物质到代币,再到精神层面。而中国的孩子还没有进入一个不为物质奖励而努力的成长期。中美学生喜欢的物质多为食品与玩具,但美国学生喜欢的奖励语言相对丰富,如“我们是真正的朋友、你真有趣、你很漂亮、你做得很棒”等。
(四)从评价目标对学生的影响来分析。
7. 你认为好孩子的标准是什么?
最让我们感到震惊的是这项调查。
这一项调查中美悬殊十分显著。美国的学生问卷显示“认真倾听尊重他人”被排在了 “好孩子标准”的第一位;“友善、友好”排在了第二;“认真学习,学业优秀”排在第三;“做正确的事情,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排在第四。中国则是“听话、 乖巧”排在了第一;“学习成绩好”排在第二,“开朗有好习惯”排在第三,其他很难区分因为比较分散。
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排名第一,我们可以理解美国人在公众场合的修养,联想着他们在街道或电梯中对陌生人的微笑,这是平时细节点滴的评价导向给儿童的长远影响,乃至整个民族的影响。而我们从孩子进入校园的第一天就时刻叮咛“听老师的话”, 放学教师会叮咛“听父母的话”,乖巧中渐渐失去天性,乃至于创造力。
在学生完成问卷的同样时间段也对老师们进行访谈和调查,美国教师与学生的回答几乎一致,而中国教师的回答是 “阳光开朗”排第一,“品德好”排第二位。美国教师期待目标与学生成长状态进行了完美的对接,而对我们教师的调查显示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与学成呈现的效果是不一致的,是目标的迷失,还是教育过程中偏离了方向,均值得思考。
三、建议与实践
本次调查历时两个多月,由于调查时间、调查问题、调查对象的局限性使中美教育比较不具有大数据时代的特征,但样本所产生的相对的关系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作为教育第一责任人的家长,美国家长呈现了非常棒的示范。美国家长专业性、自觉性、奉献性十分显著。在考察中,笔者与家长共同参与了学校万圣节准备活动、祖父母日、历史人物扮演日等,看到了家长更多为学校服务与捐赠,他们的参与早已从关注自身孩子到关注他人的孩子。若家长对学生不负责任,学校有权追诉家长的法律责任。在美国家长更多的签字是很多安全协议,学校校规遵守协议,而从没有为孩子的作业是否完成签过字。中国独生子女一代特殊的教育意味着学校必须将家长引向专业而非盲从。此外学校更应思考教师的培养和课程变革的问题。
1. 关于教师评价的改革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中国教师是影响学生的关键因素,教师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所产生的教育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教师改变是教育改变的根本。美国的教师专业性、敬业性、创造性令人赞奇,他们快乐地享受工作的乐趣。笔者看到无论是青春妙龄还是白发苍苍长者脸上满是阳光,课堂中的投入、课后专业的回应是令人钦佩的,美国任何一个教师表现对职业的热爱和敬业程度让每个人自然明白何以孩子也是阳光的。这与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倦怠形成鲜明反差,改变这一现状除了学校的评价导向、校园价值引导,政府相关部门更应有配套的人事制度,通过可探索的教师注册制度,筛选教师队伍,让真正热爱这份工作并有潜能者担当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
对比数据出来之后,笔者学校启动了“星级教师”评比,评比过程中通过教师历年成长材料、公开说课、述职演讲、答辩等环节以“科学量化清晰”的专业方式考评教师,采用国家级专家独立评审方式进行,学校30%在专业上积极进取的教师脱颖而出。接着学校启动“四心教师”即“爱心、童心、慧心、恒心”教师评比,“四心教师”评选内容标准体现国际化与校本化标准,以“人文模糊的国际教师标准” 评选教师,采用家长、学生、同行海选的方式进行,70%教师找到另一种职业价值认可。这两类评选给全体教师以平台,在上一个成长层面又设立了“老年版和青年版”的“卓越教师”评比。
美国教师的很多培训是自己出资的,笔者所在区域对教师专业化培养是十分重视的,经费投入充足,但依然有老师并不愿意通过学习改变自己,这也形成了中美教师对职业的不同态度,因此笔者所在学校将所有激励评选目的导向为重过程培训,轻最终奖励,以此激励成长。
2. 关于课程评价的改革
美国的课堂进程缓慢化,难度区分化,设计奇思化。如果想寻找美国学生创造力培养 的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给学生创造自由空间。创造力的生成是需要时空呼吸的,美国课堂的“慢教育”给了学生的无限可能。美国基础教育的小班化、走班化、个性化是典型特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生命成长,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他的不同课程选择,在任何学生需要得到帮助时及时给予专业的帮助,这些条件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空间中促成着学生创造力的养成与发挥。
中美对比的数据给笔者所在学校带来了很多启发,学生如何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如何让他们更关注精神的评价?学校开始探索多元化课程设置与评价。
根据学校2年的质量监控,发现发现语文学科教师队伍没有短板,整体队伍素养优 异,学业质量也十分不错,语文组教师已经在各自班级进行分组分层教学一个学期,接着学校启动在语文学科进行更大范围的探索多层式教学。四年级语文组与英国 姊妹校合作在尝试语文课程分类学,学生走班教学;一、二年级探索教师流动走班制语文教学。
学校在周四开设“品德素养、身心素养、学习素养、创新素养、国际素养、审美素养、信息素养、生活素养”八大类课程,预设课程100门,学生通过平台进行抢 课,这些课程分别由本校教师结合自身特点开发、学校向社会购买课程、社会各界精英人士参与的义务爱心课程。目前除了科学教、警察、设计师、艺术家等,一些 优秀企业家也加盟这支队伍,未来将借助更高平台,完善课程的建设。
学校还增加了“网络渗透课程”,已经尝试将“网易公开课”等课程作为资源选择,作为课内教学结合与拓展。
所有课程学习的评价不仅包含分数,还会通过问卷调查应用绿色评价指标体系,记录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改善和调整课程的设置于评价。
(本问卷翻译与统计工作得到福民小学英语教师邱晓曼,五年级组谢学琴、李艳俊、胡晓冰等教师的支持。)
(作者单位:深圳福田区福民小学)
责任编辑 萧 田
6. 你喜欢什么样的奖励?(见表4)
从数据明显看出中美孩子在希望得到的奖励上物质与精神的比例恰巧相反。对学生评价的最高境界引导是从物质到代币,再到精神层面。而中国的孩子还没有进入一个不为物质奖励而努力的成长期。中美学生喜欢的物质多为食品与玩具,但美国学生喜欢的奖励语言相对丰富,如“我们是真正的朋友、你真有趣、你很漂亮、你做得很棒”等。
(四)从评价目标对学生的影响来分析。
7. 你认为好孩子的标准是什么?
最让我们感到震惊的是这项调查。
这一项调查中美悬殊十分显著。美国的学生问卷显示“认真倾听尊重他人”被排在了 “好孩子标准”的第一位;“友善、友好”排在了第二;“认真学习,学业优秀”排在第三;“做正确的事情,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排在第四。中国则是“听话、 乖巧”排在了第一;“学习成绩好”排在第二,“开朗有好习惯”排在第三,其他很难区分因为比较分散。
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排名第一,我们可以理解美国人在公众场合的修养,联想着他们在街道或电梯中对陌生人的微笑,这是平时细节点滴的评价导向给儿童的长远影响,乃至整个民族的影响。而我们从孩子进入校园的第一天就时刻叮咛“听老师的话”, 放学教师会叮咛“听父母的话”,乖巧中渐渐失去天性,乃至于创造力。
在学生完成问卷的同样时间段也对老师们进行访谈和调查,美国教师与学生的回答几乎一致,而中国教师的回答是 “阳光开朗”排第一,“品德好”排第二位。美国教师期待目标与学生成长状态进行了完美的对接,而对我们教师的调查显示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与学成呈现的效果是不一致的,是目标的迷失,还是教育过程中偏离了方向,均值得思考。
三、建议与实践
本次调查历时两个多月,由于调查时间、调查问题、调查对象的局限性使中美教育比较不具有大数据时代的特征,但样本所产生的相对的关系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作为教育第一责任人的家长,美国家长呈现了非常棒的示范。美国家长专业性、自觉性、奉献性十分显著。在考察中,笔者与家长共同参与了学校万圣节准备活动、祖父母日、历史人物扮演日等,看到了家长更多为学校服务与捐赠,他们的参与早已从关注自身孩子到关注他人的孩子。若家长对学生不负责任,学校有权追诉家长的法律责任。在美国家长更多的签字是很多安全协议,学校校规遵守协议,而从没有为孩子的作业是否完成签过字。中国独生子女一代特殊的教育意味着学校必须将家长引向专业而非盲从。此外学校更应思考教师的培养和课程变革的问题。
1. 关于教师评价的改革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中国教师是影响学生的关键因素,教师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所产生的教育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教师改变是教育改变的根本。美国的教师专业性、敬业性、创造性令人赞奇,他们快乐地享受工作的乐趣。笔者看到无论是青春妙龄还是白发苍苍长者脸上满是阳光,课堂中的投入、课后专业的回应是令人钦佩的,美国任何一个教师表现对职业的热爱和敬业程度让每个人自然明白何以孩子也是阳光的。这与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倦怠形成鲜明反差,改变这一现状除了学校的评价导向、校园价值引导,政府相关部门更应有配套的人事制度,通过可探索的教师注册制度,筛选教师队伍,让真正热爱这份工作并有潜能者担当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
对比数据出来之后,笔者学校启动了“星级教师”评比,评比过程中通过教师历年成长材料、公开说课、述职演讲、答辩等环节以“科学量化清晰”的专业方式考评教师,采用国家级专家独立评审方式进行,学校30%在专业上积极进取的教师脱颖而出。接着学校启动“四心教师”即“爱心、童心、慧心、恒心”教师评比,“四心教师”评选内容标准体现国际化与校本化标准,以“人文模糊的国际教师标准” 评选教师,采用家长、学生、同行海选的方式进行,70%教师找到另一种职业价值认可。这两类评选给全体教师以平台,在上一个成长层面又设立了“老年版和青年版”的“卓越教师”评比。
美国教师的很多培训是自己出资的,笔者所在区域对教师专业化培养是十分重视的,经费投入充足,但依然有老师并不愿意通过学习改变自己,这也形成了中美教师对职业的不同态度,因此笔者所在学校将所有激励评选目的导向为重过程培训,轻最终奖励,以此激励成长。
2. 关于课程评价的改革
美国的课堂进程缓慢化,难度区分化,设计奇思化。如果想寻找美国学生创造力培养 的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给学生创造自由空间。创造力的生成是需要时空呼吸的,美国课堂的“慢教育”给了学生的无限可能。美国基础教育的小班化、走班化、个性化是典型特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生命成长,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他的不同课程选择,在任何学生需要得到帮助时及时给予专业的帮助,这些条件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空间中促成着学生创造力的养成与发挥。
中美对比的数据给笔者所在学校带来了很多启发,学生如何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如何让他们更关注精神的评价?学校开始探索多元化课程设置与评价。
根据学校2年的质量监控,发现发现语文学科教师队伍没有短板,整体队伍素养优 异,学业质量也十分不错,语文组教师已经在各自班级进行分组分层教学一个学期,接着学校启动在语文学科进行更大范围的探索多层式教学。四年级语文组与英国 姊妹校合作在尝试语文课程分类学,学生走班教学;一、二年级探索教师流动走班制语文教学。
学校在周四开设“品德素养、身心素养、学习素养、创新素养、国际素养、审美素养、信息素养、生活素养”八大类课程,预设课程100门,学生通过平台进行抢 课,这些课程分别由本校教师结合自身特点开发、学校向社会购买课程、社会各界精英人士参与的义务爱心课程。目前除了科学教、警察、设计师、艺术家等,一些 优秀企业家也加盟这支队伍,未来将借助更高平台,完善课程的建设。
学校还增加了“网络渗透课程”,已经尝试将“网易公开课”等课程作为资源选择,作为课内教学结合与拓展。
所有课程学习的评价不仅包含分数,还会通过问卷调查应用绿色评价指标体系,记录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改善和调整课程的设置于评价。
(本问卷翻译与统计工作得到福民小学英语教师邱晓曼,五年级组谢学琴、李艳俊、胡晓冰等教师的支持。)
(作者单位:深圳福田区福民小学)
责任编辑 萧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