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中共重要报刊

2014-06-14 03:05:30郭南震
档案与建设 2014年8期
关键词:机关报红色中华新华日报

程 高 郭南震 昭 质

(1.宿迁市航道管理处,江苏宿迁,223800;2.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3.江苏省档案馆,江苏南京,210008)

中共报刊是传播政治思想和政党意图的有力工具,是中共党内外政治信息沟通交流的利器,生动地记录了大量社会政治状况和中共发展成长的情况,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共党史的重要资料。

建国前的中共重要报刊记录了中国现代史激烈变革时期的社会动态,对于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的活动都在这些报刊中得到记载。

一、中共创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报刊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9月15日,诞生在上海,创办人是陈独秀。《青年杂志》从1916年9月1日第2 卷 第1 号 起改称《新青年》,主编陈独秀。该刊从1920年9月1日第8 卷 第1 号 起改为中共上海发起组公开的机关刊物,并设立了《俄罗斯研究》专栏,连续发表30 多篇文章,尤其是发表李大钊撰写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介绍苏俄和共产国际的革命运动情况和建党经验,为建党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中共在广州召开三大后,决定改组休刊的《新青年》,使之成为中共中央的理论性机关刊物,瞿秋白主编,前后仅出了4 期,1924年12月休刊。1925年4月,中共四大决定改《新青年》为月刊,彭述之、罗亦农先后任主编,1926年7月停刊。

1920年11月7日,中共上海发起组又创办了党内理论刊物《共产党》月刊,李达主编,共出版7 期。这是第一个鲜明举起共产党旗帜的刊物。《共产党》在第5 号的《短言》中明确强调:共产党要“用光明正大的态度,挺身出来,硬起铁肩,担当这改造政党改造政治改造中国的大责任”。《共产党》月刊经费十分困难,李达就把自己的稿子卖给商务印书馆,将得到的稿费充当办刊经费。在工作紧张的时候,李达几乎承担全部从写稿到发行的工作。《共产党》月刊从1920年11月创刊到1921年7月停刊,共出6期。

1922年7月,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中共中央决定创办第一份机关报《向导》周报。9月,《向导》创刊于上海,先后由蔡和森、彭述之和瞿秋白任主编,坚持出版发行五年。陈独秀在《向导》上发表文章258 篇。中共早期的重要人物蔡和森、瞿秋白、高君宇、彭述之、毛泽东、周恩来、赵世炎等在此刊上发表过文章。1927年7月18日,《向导》全文刊载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时局宣言》,揭露“国民政府在反动阴谋之下的政局”并终刊,共出201期。

1925年5月,五卅运动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创办一个大型日报——《热血日报》。《热血日报》是建党以来中共的第一份日报。1925年6月4日创刊,出版仅20 余天,6月27日被迫停刊,瞿秋白任主编。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报刊

中共中央秘密创办了第二份机关报《红旗》。1928年11月20日在上海创刊,由谢觉哉、罗绮园任主编。1930年8月2日《红旗》停刊,共出版126 期。《红旗》前23 期为周报,从第103期开始为日报。

1930年8月15日,《红旗日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上海创刊,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秘密出版。总编辑(主编)先后是潘文育、王稼祥,采访部主任是潘汉年。1931年2月14日从第162 期开始,报头下侧注明《红旗日报》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江苏省委机关报”。3月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三份机关报《红旗日报》停刊,共出版182期。

1931年3月9日,《红旗日报》改为《红旗周报》,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主编张闻天。《红旗周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四份机关报。《红旗周报》1933年8月第59期开始改为半月刊,1934年3月1日终刊。共出版了64期,另有附刊13期。

随着国民党政府对革命期刊的查禁日益严厉,中共系统期刊的编辑出版被迫采取了更为隐蔽的方式。为了揭露国民党政府的反共反人民的本质,中共办刊人员采取了机智对策,把革命期刊伪装起来编辑出版,封面上采用化名。《红旗》曾化名《时事周报》、《快乐之神》、《真理》、《出版界》、《新生活》等名目出版。为了掩护其真实面目,《红旗周报》封面常以《实业周报》、《佛学研究》等假封面出现。革命期刊的伪装,不久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注意。1929年4月19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发布了《查毁共党假名刊物》的密令。6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拟订了两个取缔革命书刊的办法。8月,国民党政府交通部邮政总局第269号通告内抄发国民党中宣部编制的《中央查禁反动刊物名册》,其中附有《共产党反动刊物化名表》。

1931年12月11日,《红 色 中华》在江西瑞金创刊,初期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周以栗、王观澜、杨尚昆、李一氓、沙可夫、谢然之、瞿秋白、任质斌等先后任主编。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由上海迁入中央苏区瑞金。1933年2月4日,《红色中华》在第49 期4 版刊登的《特别通知——关于红色中华的通讯员问题》中称:“我们认为健全我们的机关报——红色中华——是极端必要的,我们决定:一、改红色中华为党团政府与工会合办的中央机关报……”1935年11月25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在瓦窑堡出版第241期,改为中共中央、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机关报,主编任质斌。1937年1月25日《红色中华》(第324期)终刊。《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五份机关报。

《红星》报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1932年1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的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于瑞金与《红色中华》同时创刊。在中央红军1934年10月开始的长征途中,《红色中华》暂时停刊,《红星》报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唯一报纸,实际上起到了党中央机关报的作用。在遵义会议以前是由邓小平任主编,遵义会议以后是由陆定一负责编辑。该报为四开铅印报纸,用当地生产的毛边纸印刷,有时还出《号外》或《红星时刊》。《红星》报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8月共出版长征专号28期。《红星》报对长征中有关重要历史,做出弥足珍贵的原始记载。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报刊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共在其直接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国民党统治区创办起一大批以团结、抗战、民主为宗旨的报刊。

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中共中央于1937年1月29日将《红色中华》改为《新中华报》,其报纸刊号延续《红色中华》为第325期。中共中央还决定将红色中华通讯社改称新华通讯社,社长是秦邦宪。9月9日,《新中华报》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1938年12月25日,《新中华报》停刊,共出版474 期。1939年2月7日,《新中华报》(刷新版)创刊,期号为“刷新第一号”。《新中华报》(刷新版)在其创刊号的社论中说:“从今天——民国二十八年二月七日起,新中华报改组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之一。同时,它也是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喉舌。”《新中华报》(刷新版)共出版了230 期。1941年5月15日,《新中华报》(刷新版)停刊。

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社长潘梓年,总编辑先是华岗,后为吴克坚等。10月25日武汉沦陷,《新华日报》24日在武汉停刊,25日在重庆继续出版。周恩来担任《新华日报》董事长,直接领导该报的出版发行。《新华日报》是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坚持抗战的一面旗帜。1939年5月,中共中央公开向国民党说明《新华日报》是代表共产党的言论机关。毛泽东对《新华日报》予以高度评价,说它如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党领导下的又一个方面军。

1947年2月4日,国民政府行政院绥靖区政务委员会发出密电,指令“以各种技术打击一切反动刊物之流行及散布”。2月28日,《新华日报》被查封;3月1日,民盟在重庆的机关报《民主报》被查封;5月24日,上海同时有3 家报纸被查封,除著名的《文汇报》外,还有《联合日报晚刊》和《新民报》晚刊。

《新华日报》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是中国共产党的大型机关报,是由周恩来等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新华日报》于1949年4月在南京复刊。

进入1939年后,中共中央决定在延安重建一个以中共中央机关报为中心的党报系统,围绕着《新中华报》这个中心,《共产党人》、《八路军军政杂志》、《中国青年》、《中国妇女》、《中国工人》、《中国文化》、《边区群众报》等一批报刊纷纷出版,形成了一个覆盖面较广,较为完整的报刊系统。

1941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创办大型机关报《解放日报》。5月15日,中共中央就出版《解放日报》等问题发出通知:“5月16日起,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一切党的政策,将经过《解放日报》与新华社向全国宣达。《解放日报》的社论,将由中央同志及重要干部执笔。”报社社长先后有秦邦宪、余光生(代)、廖承志等,总编辑先后有杨松、陆定一、余光生等。1942年8月29日,中央决定《解放日报》兼作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至1947年3月27日 停 刊,共 出 版 了2130期。

毛泽东十分关心《解放日报》的改版工作,不但自己动手为报纸撰写了大量的重要稿件,而且还帮助改版后的《解放日报》征稿。1942年9月20日,毛泽东为《解放日报》第四版正式拟定征稿办法,之后再按名单招待人吃饭。毛泽东一见面就说:“诸公驾到,非常感谢。今在枣园摆宴,必有所求。”席间,毛泽东把《解放日报》征稿办法宣读一遍,并诙谐地说:“俗话说,吃人口短,吃人一口,报人一斗。吃亏这一回,但不许哪个口上抹灰。办好党报,党内同志人人有责,责无旁贷。我想,诸位专家、学者必然乐于为第四版负责,当仁不让,有求必应,全力以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报刊

抗战胜利后,随着一些城市和工矿区的解放,《晋察冀日报》、《人民日报》、《晋绥日报》、《大众日报》、《新华日报》(华中版)等党所领导的城市报刊和工矿报刊应运而生。与此同时,《新生活报》、《建国日报》、《经济周刊》、《文坛月报》等一批革命报刊相继在国统区的上海、南京、广州等地问世。

抗战胜利后,为了在国际上展开争取和平民主的舆论斗争,中共于1946年5月17日创办了16 开的英文刊物《新华周刊》。这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份外文刊物,总编乔冠华,周恩来的秘书兼翻译龚澎负责发行。《新华周刊》及时向全世界报道中国当时所发生的重大政治新闻,宣传中共的方针政策及对国共和谈的立场等。国民党上海当局于6月5日查禁了《新华周刊》。前后共出版三期。

1948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创刊,开始使用毛泽东第二次为《人民日报》题写的报头,为代中共中央机关报。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2月2日始,《人民日报》出版北平版和平山版两个版本。3月14日,《人民日报》平山版在报眼位置刊登了《本报移平出版启事》:“本报自近日其正式迁移北平市出版。北平解放后先设之本报北平版,改版《北平解放报》。”8月1日,《人民日报》由代中共中央机关报转为正式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至今,并沿用了1948年6月15日的期号。

历经磨难的这些建国前中共重要报刊在中共的历史上占有重要之地,中共重要领导人的早期活动很大一部分是靠这些报刊记录下来的。整理和发掘这部分珍贵的具有稀缺性的档案资料具有的重要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

猜你喜欢
机关报红色中华新华日报
《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全文数据库》正式上线
“建党100周年”系列故事 《新华日报》的“红色管家”
快乐语文(2021年31期)2022-01-18 05:51:14
毛泽东在《红色中华》报的新闻实践与探索
机关报社会新闻的价值取向
科技传播(2018年21期)2018-11-15 23:48:40
《红色中华》与中央苏区经济动员
财税月刊(2017年11期)2018-02-12 15:34:27
西柏坡时期新闻史研究
用镜头讲述草根民生——《新华日报》“影像”专版的特色探索与思考
中国记者(2014年3期)2014-05-14 06:53:45
人民广播事业的雏形——红色中华新闻台
声屏世界(2014年11期)2014-02-28 15:18:46
红中社全称探究
党史文苑(2010年10期)2010-08-15 00:45:53
机关报评论创新问题研究——《首都建设报》评论发展探析
商情(2009年52期)2009-04-29 03: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