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青
摘要: 废杂铜的循环利用已成为我国铜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有效回收利用不仅仅可以缓解我国铜资源的缺口,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的减少铜生产过程中环境的污染,实现铜企业的绿色生产。本文重点从我国现行的废杂铜市场进行分析,指出了废杂铜回收过程以及交易市场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Abstract: The recycle of scrap coppe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copper industry, an effective recycle can not only alleviate the copper resources gap in our country, but also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pper production, to realize green production of copper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Chinese scrap copper market,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scrap copper recycling as well as the trading market,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 废杂铜;市场现状;回收利用;解决对策
Key words: scrap copper;situation of market;recycle;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F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6-0003-03
0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铜的需求量也随之不断增长,2002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铜消费国,使得我国铜资源短缺问题更加显现。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对于再生金属的统计[1]可知,我国在2009年铜消费总量中约有三分之一来自于废杂铜的回收利用,废杂铜的回收利用有着越来越大的市场。废杂铜主要用于冶炼和铜材加工,我国精炼铜产量逐年增长,废杂铜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相对原生铜矿更具战略性,根据相关统计[2]可知,2012年我国精铜产量为574万吨,其中废杂铜作为原料经冶炼生产精铜的占比达到30%以上,精铜生产中原料为废杂铜的比例较大,而且比例有继续增大的趋势,废杂铜市场需求旺盛。废杂铜一般分为新废铜和旧废铜,在我国新废铜主要在冶炼厂循环使用,废旧铜为使用后的含铜物品,本文重点分析废旧铜的市场现状与对策。
1 废杂铜市场现状分析
1.1 废杂铜的回收规模与分布情况 我国的废杂铜的主要来源有国内的回收以及国外进口两种方式。国内废杂铜供应方面,由于我国在2005年才开始大规模使用铜资源,若按照废铜平均回收期15年来计算,目前还未到废杂铜大量替换的阶段,因此国产废杂铜产量有限,我国目前市场上的废杂铜主要来源于进口。
近几年来,我国废杂铜的回收利用不断增长,2000年的废杂铜回收约为43万吨,到了2006年回收的废杂铜量达到了110万吨,年增长率达到了21%,2012年的废杂铜回收超过了200万吨,年增长率达到了25%左右。
随着国家对再生循环产业的重视,相继出台了再生铜产业鼓励发展的相关政策,相关统计资料显示[3],截止目前涌现出了不少新生的再生金属园区,当前中国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再生金属园区超过30家,但相对成熟和完善的仍然是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珠江三角洲3个重点废杂铜拆解、加工、消费地区。
根据政策引导我国的废杂铜市场形成了两大不同功能,一为再生金属园区,即“圈区管理”园区,这些园区规模相对较大,配套较为完善,同时具备良好的海陆空运输条件,大批量集中加工国外进口的废杂铜和部分国内收购的废杂铜。二为国内的回收集中地,这些地区主要是分散在各省市地区,以国内回收为主进行拆解和分拣,虽然交易量和收购量都不如再生金属园区的规模,但仍然是中国废杂铜供应的重要一环。
从进口的情况来看,浙江、广东、天津是中国最主要的废杂铜进口地,在2011年,这三个地区的总进口量占到全国的84%左右的实物量。其中广东实物进口量最大,占到了34%,广东清远在这其中的比重最高,占到了全广东省的1/3的废杂铜加工量;其次为浙江地区,从宁波海关和杭州海关进口的实物量占据了总进口量的34%左右,天津海关的进口量则为总进口量的13.5%左右。而从国内回收的交易市场来看,国内废杂铜回收的集中地主要在山东临沂、湖南汨罗、河南长葛、河北保定等地。
目前国内主要再生金属园区有:浙江宁波、浙江台州、浙江永康、江苏太仓、江苏张家港、广东肇庆、广东江门、广东南海、广东清远、江西鹰潭、福建漳州、山东烟台、广西梧州、天津子牙、河北六安、河北保定、辽宁中宏、辽宁大石桥等。
1.2 我国废杂铜的市场供需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出现了持续性的高速发展,这也使得铜工业规模出现了迅速壮大。总体上而言,我国废杂铜市场的供需情况与铜工业的发展紧密联系,我国铜工业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93)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市场体制作用下,我国的铜工业出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受到体制制约,发展缓慢,废杂铜需求少;
第二阶段(1993~1999),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铜工业发展稳定,增长速度达到了5%以上,废杂铜回收起步阶段;
第三阶段(1999~2008年上),这一时期精铜供需平均增长速度高于10%,占据了2001年以来全球需求增长的绝大部分,2002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铜消费国。铜冶炼的快速扩张与原料资源短缺矛盾日益显现,废杂铜成为了铜工业重要的原料补充;endprint
第四阶段(2008年下~至今),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各国救市措施的双重影响,世界经济处于衰退期后的复苏阶段,伴随经济危机大潮消退,我国铜矿山及冶炼产能均有大幅提高,再生铜产业发展迅猛,废杂铜需求旺盛,供需不平衡。
1.3 我国废杂铜的贸易现状 废杂铜和铜精矿作为生产阴极铜的两大主要原料,与铜精矿一样我国废杂铜对外依存度很高,并且长时间未有明显改善,由于国产废杂铜产量有限,当前中国仍主要依赖进口满足国内废杂铜的需求,2011年进口的废杂铜金属量占到了废杂铜供应总量的62%。
根据我国环保部门规定,进口废杂铜分为六类废料和七类废料两种。六类废料属于自动进口许可的废料,主要包括高品位的1#光亮线、2#铜、紫杂铜、黄杂铜等,其中高品位的紫铜和分类明确、杂质较少的黄杂铜可以被直接加工利用;部分品位较低的紫杂铜和品位杂乱的黄杂铜则需要重新进行冶炼。七类废料属于限制进口许可的废料,要进口此类废料需要获得相关批文,主要包括品位较低的废电机、废变压器等,必须经过拆解和分拣等再度加工才能被使用。中国当前进口的废杂铜中需要进行拆解的第七类废料仍然占了主要的比重,主要是因为当前中国废杂铜产业仍是依赖廉价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不少贸易企业需要通过拆解、分拣等工序来赚取其中的利润。
近几年我国的含铜废料主要是通过一些欧美发达国家进口,随着我国对于铜需求量的增加,废旧铜的进口量也不断增加,其中在2008年的时候,进口废杂铜达到顶峰,按实物量计约为820.6万吨,到了2009年,进口的废杂铜量出现了降低,约为576万吨,2009年废杂铜的进口量又出现了回升,到达了623万吨,2011年废杂铜生产为670万吨。
1.4 废杂铜的计价结算方式 我国废杂铜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的计价体系,一般以金属计价再折成实物价的计价方式,通常以上海期货交易所铜价为基础,具体为:
废杂铜含铜价格=(上海期货交易所当月合约月平均价-扣减数)×铜品位
该计价的核心在于扣减数,而扣减数与铜价、铜品位市场供需密切相关,一般认为:①铜价波动影响:铜价越高,扣减数越大;铜价越低,扣减数越小;②铜品位影响:铜品位越高、所含杂质越少,扣减数越小;③铜供需影响:供应充足扣减数相应增加,市场供应紧缺扣减数相应减少。
以上广泛应用于高品位杂铜计价,而中、低品位杂铜计价则相对复杂,特别是低品位杂铜来源广、成分复杂,化验困难,目前很少有铜冶炼企业直接处理低品位杂铜,拆解行业大都是把这些含铜较低的废料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进行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离,然后再进行出售,市场上把低品位杂铜作为原料直接出售给冶炼企业的相对非常少。
2 我国废杂铜市场中的主要问题
面对新时期下我国铜工业发展的新要求,废杂铜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是铜工业发展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保障之一,虽然近年来我国再生铜行业取得了较大成就,但经过多年的产能扩张,废杂铜市场面临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具体如下:
①废杂铜的资源供给不稳定。我国国内自产废杂铜尚未进入大量回收期,废杂铜主要依靠进口,受国际各种因素的影响,废杂铜进口不稳定,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废杂铜需求量大,供需不平衡,废杂铜一直处于卖方市场,外围市场稍有变化,废杂铜供应波动就较大,铜作为大宗交易商品,国际铜价变化直接影响废杂铜供应。同时我国废杂铜的进口渠道存在着很多的不稳定因素,这也导致了废杂铜资源的供给不稳定产生。此外,国外的废杂铜管理体制、政策方面发生变化,废杂铜进口渠道就会受到很大影响。②废杂铜市场的秩序有待完善。我国废杂铜市场进入门槛低,回收比较分散,集中度有待提高,主要以私营的中小型企业为主,废杂铜市场监管体系不够完善,使得废杂铜市场经营秩序混乱,此外,有个别企业以其它名义进口废杂铜,逃避监管,破坏了市场秩序。③我国废杂铜的回收体系不完善。由于废杂铜回收多以中小企业为主,虽然形成的拆解市场较多,但回收过程中机械化操作水平低,多为人工操作,属生产能力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收体系中没有完全做到分选、收集、检测,特别是低品位杂铜,资源浪费现象较为突出,没有真正做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分选、拆解过程中也存在环境污染的风险。④我国废杂铜计价结算体系不合理。一方面,虽然经多年发展,废杂铜已形成自身的计价结算体系,但计价体系不够规范,特别是由于成分检测不到位,品位差异引起的计价误差时有发生,容易出现经济纠纷,不利于行业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供需不平衡,废杂铜加工费(冶炼价差)低,以致高品位杂铜价格容易与铜价发生倒挂,对冶炼厂产生不利的影响。
3 废杂铜市场发展对策
我国废杂铜回收历史相对悠久,废杂铜市场逐步壮大,但仍不规范,如何发展好绿色产业,促进废杂铜市场秩序的规范化,是当今行业和企业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上述废杂铜市场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下面的几点解决对策。
3.1 政策上引导市场的有效健康发展 现阶段我国有关铜工业的政策可概括为“控规模、调结构、优布局”,铜工业将朝向更节能、更环保、更高效、更集中的方向发展,再生铜行业成为鼓励类发展产业,一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诸多政策,再生铜行业实行“圈区管理”后,形成了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再生铜园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考虑到废杂铜回收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及资金受限,建议国家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在财税政策上支持这些中小企业做强做大,形成资源化、规模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引导市场有效、健康发展。
3.2 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建立健全市场秩序 我国废杂铜回收体系不够完善,需加强回收网点建设,由政府政策性引导废杂铜进入指定回收体系,形成集中回收、拆解加工、资源再生的良性循环,实现资源回收价值最大化,同时需进一步加强行业引导和市场监管,避免各环节产生的二次污染,进一步规范交易行为,建立健全市场秩序,此外,回收拆解过程中需提高机械化操作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进口方面需加强海外市场开拓,拓宽废杂铜供应渠道,并与海外信誉较好的供货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稳定废杂铜的进口渠道。endprint
3.3 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废杂铜进口质量 我国是废杂铜进口大国,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六类废料属于自动进口许可的废料,而七类废料属于限制进口许可的废料,要进口此类废料需要获得相关批文,但从目前看,七类废料所占比重仍然较大,甚至有企业和个人以其它名义进口有害元素较多属于限制进口的含铜废料,因此,国家相关部门需把好进口关,依靠严格、高效、准确的检验检疫系统,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打击违法行为,确保进口废杂铜质量,保障国内废杂铜市场健康发展。
3.4 建立合理的废杂铜计价结算体系 我国废杂铜计价结算体系已在发展中形成,但由于废杂铜化验、检测系统不完善,交易过程中多以专业人士目测,依靠商家诚信来交易,致使交易风险较大,经济纠纷较多,特别是在现阶段高品位杂铜利润空间受挤压,常出现于铜价倒挂现象的情况下,低品位杂铜价值日益体现,交易量日益上升,而低品位杂铜由于检测、化验系统不到位,品位差异带来的交易风险更甚于高品位杂铜,不利于废杂铜市场发展,因此,亟需建议一套完善的检测化验系统,降低废杂铜计价结算中的交易风险,同时根据废杂铜的市场情况,优化计价结算体系,保证废杂铜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4 结束语
我国是世界上废杂铜回收量最大的国家,废杂铜作为我国“城市矿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废杂铜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影响我国铜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十二五”时期我国铜工业正向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加大污染防治力度、节能减排等方面发展。废杂铜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其中,随着低品位杂铜回收关键技术的突破,低品位杂铜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大,因此,根据我国废杂铜市场的现状,未来发展中政府应政策上引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同时企业应加强自律,共同建设好、发展好我国的废杂铜市场,共同促进我国铜工业由大到强的新目标。
参考文献:
[1]有色金属工业年鉴编辑委员会.2009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M].北京:中国印刷总公司,2010.
[2]国家统计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
[3]有色金属工业年鉴编辑委员会.201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M].北京:中国印刷总公司,2012.
[4]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60年[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5]郑慧.废杂铜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J].有色金属,2010(1):20-21.
[6]卢健.中国再生铜行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资源再生,2002(8):24-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