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2014-06-13 04:58丁登先DINGDengxian赵莹静ZHAOYingjing
价值工程 2014年16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用人单位竞争力

丁登先 DING Deng-xian;赵莹静 ZHAO Ying-jing

(①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临沧 677000;②临沧市耿马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耿马 677500)

①Lincang Teachers'College,Lincang 677000,China;②Gengma County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in Lincang,Gengma 677500,China)

1 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内涵的界定

国际劳工组织将就业竞争力的概念定义为:“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通常认为,就业竞争力由基本胜任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群体效果、影响能力五个要素构成。笔者以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的比较能力,包括合理的就业动机、系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有效处理问题的能力、人际关系的技巧、广阔的就业视野。

2 制约本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

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部分高校大学生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本校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南与缅甸交界,地处边境,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生源质量较差。2014年,本校毕业生达到2061人,为校史之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相对欠发达的经济导致当地政治、社会、文化全面发展落后,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制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社会因素 ①劳动力市场趋于饱和。近年来,高校持续扩招改变了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毕业生人数增长的速度远远快于对大学生需求增加的速度,结构性失业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②就业市场对人才要求过高,就业过程中影响平等就业的诸多因素存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招聘过程中,一些用人单位急功近利,对人才人为设置一些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影响大学生平等就业。

2.2 学校因素 ①少部分学科专业设置不科学。学校缺乏全面科学的市场调研和跟踪,盲目开设或扩大热门专业的招生规模,造成专业教学质量的低标准,影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造成该专业毕业生数量过盛,失业率增大。②人才培养模式依然存在弊端。部分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轻视自身专业技能的培养,缺乏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压制了在某些方面有特长学生的发展。③就业指导教育赶不上形势发展和学生需要。本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处于初级阶段,全程化、专业化、全员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2.3 学生个人因素 ①缺乏合理的就业动机。据调查,部分毕业生到了三月份对自己未来要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用人单位需要我做什么等等还没有明确的认知,在择业过程中缺乏主见、盲目从众,班上的其他同学去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那么,被动求职只会导致一个结果,就是无法适应当下激烈异常的就业竞争。②缺乏系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2014年的毕业生中少部分学生理论课程学习不到位,该熟练掌握的专业技能生疏。目前,据一些用人单位反映通过三年专业学习的极个别学生不仅不够专业,甚至还闹出笑话。③缺乏有效处理问题的能力。部分毕业生职业意识模糊、自我定位不准、自荐材料从网络下载应付了事、职业心理准备不足,遇到问题主观臆断不能够通过老师或家长及时处理,最终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现象。④缺乏人际关系技巧。部分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严重匮乏,与省内其他高校相比几乎没有丁点竞争优势。甚至个别大学生生活态度悲观,孤立自己,不思进取,整日无所事事。⑤缺乏广阔的就业视野。2014年的很多毕业生依然如前两年毕业生一样过分地追求“铁饭碗”,过分关注薪水、工作清闲度,过分注重眼前的实际利益,忽视就业单位长远的发展,不能够很好地审视夺度、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自身就业期望值和实际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2014年云南省公务员招考扩大了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考规模,但是受学历此次、专业等限制,本校毕业生在这次考试中的胜算较小。

2013年云南省提出“云南青年,志在四方”和“万名大学生省外就业”的政策口号,并且由财政对云南籍毕业生省外就业提供每生2000元的补助。但是本校毕业生缺乏“走出去”的勇气,在2013年1899名毕业生中只有45名云南籍毕业生省外就业。少部分毕业生在求职季习惯于“等、靠、要”,很少主动求职;不懂利用就业网络、就业市场搜集就业信息,消极应付学校、教学系通知的招聘信息,把握就业机会的观念落后。

3 提升本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策略

3.1 当地政府 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更加明确自身在地区大学生就业中所应担当的重要责任,切实贯彻落实国家的就业政策,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扶持,从宏观上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社会保障,进一步规范和协调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

3.2 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不断优化单位的人力资源结构,积极与高校衔接,对所需人才进行联合培养,提供相关实习、见习、预就业机会,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操作能力,同时能够从候选人中选拔出优秀的人才,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3.3 学校 学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毕业生全面发展,为增强就业竞争力提供思想保证;要持续以市场为导向,更新和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建设,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要建立适合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体系,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要充分与国内外市场对接、考察市场状况,对最近几年各个专业的学生年初、年终就业率做出准确的调查、跟踪、预测和判断,从而对专业进行调整。学校与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等进行合作,对接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实习人才需求,继续加强校企双方优势的“订单式”合作培养工作,从而加强企业人力资源优势的连续性,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3.4 毕业生 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实事求是,准确地对自己定位,切忌眼高手低。坚持“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观念,培育自主创业的意识,以平常心态面对就业和择业,摒弃从众、攀比等心理。

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脚踏实地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毕业生要建立现代就业观,多元就业和自主创业,抛弃非要找“铁饭碗”这样的观念。要坚信脚踏实地出真知,行行出状元。

4 结语

2061名毕业生能否提升就业竞争力、能否顺利就业不仅仅关系到毕业生个人,还关系到2061个左右的家庭,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促进和帮助2061名毕业生就业是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作为一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要从专业角度帮助毕业生提升就业竞争力。

同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不仅是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责任,也是当地政府和用人单位的责任。当然,究其根源还是毕业生的主观能动性起决定性作用。

[1]楼锡锦,周树红,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49-52.

[2]廖迎春.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内涵及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1(7)∶77-79.

[3]李娜,刘艳玲,吴代舫.以人为本打造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0)∶47-48.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用人单位竞争力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