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光
(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为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Aben I等[1]研究表明40%~50%的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有抑郁的体验,且多发生在脑卒中后2个月~1年,尤其脑卒中后1个月是发生 PSD的高峰期。 PSD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无价值感甚至绝望、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使其对治疗和康复缺乏信心,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使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升高[2]。因此,对在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治疗期间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旨在探讨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PSD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8例,女60例,年龄42~86岁,平均(60.3±9.8)岁。住院天数为8~19天 ,平均(13.28± 0.26 )天。同时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卒中性质和抑郁程度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较好的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3],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CCMD-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17分。排除标准:有精神病史、认知障碍、明显失语及严重的躯体性疾病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和护理,对中、重度抑郁患者均给予5-HT再摄取抑制剂治疗和常规护理。
1.2.2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全程系统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①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立即对其病情、心理存在的问题制定详尽的心理护理计划并负责落实。②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给以关心、支持以及鼓励,通过解释和患者提问方式,使其理解同种疾病可因不同的心理而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从而控制不良情绪。③加强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需配合的检查、治疗、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疾病的预后等,使患者获得最大限度的安全感和控制感。④有针对性地调节患者情绪,使其面对现实,重新树立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使其能积极配合药物及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⑤注重发现患者的爱好和兴趣,引导患者谈感兴趣的事情,参加感兴趣的娱乐活动,并鼓励患者多与家人、朋友交谈,加强交流与沟通能力。鼓励患者家庭成员、陪护、亲友多给予患者关爱,使其能充分感受到亲情及家庭的温暖,尽早回归家庭与社会。干预时间为4周。
1.3 评定工具 采用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eurological function defect scale,NFDS)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干预前HAMD评分和NF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和NF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降低更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NFDS评分的比较(分,
PSD是指脑卒中后发生的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的病症,是脑卒中最常见的情感障碍并发症。Pohjasvaara等[5]对277例脑卒中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发现PSD的发生率为40.1%,其中重型抑郁为26.0%,轻型抑郁为14.1%。此外,PSD患者对未来丧失信心,缺乏动力,不愿为其恢复和康复做出努力,从而导致其神经功能恢复缓慢,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差[6]。PSD程度较轻的患者多表现为睡眠障碍、早醒、食欲丧失、体重偏轻及对自身缺乏信心等。程度较重者,多表现为精神运动迟滞现象及躯体不适。严重后果则会增加致残率、病死率,康复效果差且会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PSD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系统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黄央等[7]研究结果显示心理护理对PSD治疗效果明显,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HAMD及NFD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实验组改善更明显,说明实施系统化的心理护理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明显减低HAMD及NFDS评分,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因此,应高度重视 PSD患者心理社会问题,正确评估其心理状态,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发挥其心理防御机制,改善或消除其抑郁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使患者更好的发挥自我能动性,战胜自我,改善负性自动想法,从而更快、更好地改善PSD的抑郁症状,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1] Aben I,Verhey F,Strik J,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into the one year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after stroke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J].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3,74(4): 581- 585.
[2] Robinson RG,Spalleta G .Poststroke depression:a review[J].Can J Psychiatry,2010,55(6):341-349.
[3]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2):381-383.
[4]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CCMD-3中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 2001:118-119.
[5] PohjasvaaraT,LeppavuoriA, SiiraL, et al. frequency and clinical determinant of post stroke depression[J]. Stroke, 1998, 29(11): 2311-2317.
[6] 龙海秋,吴曙粤.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护理进展[J].内科,2010, 4(5): 792-794.
[7] 黄央,高岚珍,叶建波.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