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桂海,刘艳媚,罗寿君
(1.广东省惠东县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卫生院,广东 惠东 516367;2.广东省惠州市中医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1)
笔者用中医三位一体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共68例,符合2000年成都会议制定诊断标准[1],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男15例,女19例;年龄19~65岁,平均40.1岁;直—乙状结肠20例,降结肠8例,全结肠6例;慢性多发型19例,慢性持续型15例;症状较轻、每日腹泻小于5次,或有少许肉眼脓血便10例,症状较重、每日腹泻大于5次、脓血明显或伴全身症状24例;病程1.1~6.5年。对照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22~63岁,平均41.5岁;直—乙状结肠21例,降结肠8例,全结肠5例;慢性多发型21例,慢性持续型13例;症状较轻、每日腹泻少于5次、或有少许肉眼脓血便12例,症状较重、每日腹泻多于5次、脓血明显或伴全身症状22例。病程1.3~6.7年。两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和病程等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排除克罗恩病、感染性腹泻、肠癌等疾病、中毒性巨结肠,且不伴有其他活动性疾病,如肝、肾、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
对照组:柳氮磺吡啶4g,分4次口服;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100mL,每日保留灌肠1次。4周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停止灌肠,只口服柳氮磺吡啶。
治疗组:①口服肠愈汤。药用黄芪12g,党参15g,白术9g,茯苓15g,广木香6g,厚朴15g,荔枝核15g,蒲黄12g,三七粉10g,川芎9g,日1剂,水煎取汁300mL早晚分服。②灌肠汤。苦参、红藤、儿茶、血竭、三七、乳香、白及,加水500mL,煎至浓汁200mL,纱布过滤,自然冷却至39℃~40℃,患者取仰卧位,臀部垫高15cm,肛管插入10~15cm,缓慢将药液灌入肠内,保留30min以上,隔日1次。③耳穴贴压。取脾、大肠、内分泌、交感、皮质下,局部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用0.4cm×0.4cm胶布贴王不留行贴在耳穴上,固定,耳穴部位有酸、痛、胀、热感,每天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10~20下。4周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停止灌肠,继续使用中药、耳穴贴压联合治疗4周。
主要症状(腹泻、腹痛、黏液血便等)改善情况、肠镜下黏膜变化及粪便常规检验、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行结肠镜检查,同时进行血、粪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
治愈: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检查连续3次正常,结肠镜检查肠黏膜恢复正常,停药后观察6个月无复发。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肠黏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大便常规正常或见红细胞、白细胞在5个/HP以下。有效:症状、结肠镜检查肠黏膜病变有所好转,大便常规正常或见红细胞、白细胞在5个/HP以上10个/HP以下。无效:症状和结肠镜等检查无改善。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肠镜下黏膜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肠镜下黏膜疗效比较 例(%)
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溃疡性结肠炎与遗传、免疫失调有关,为遗传基因缺陷,肠黏膜屏障破坏,免疫反应的异常所致,属中医“痢疾”、“腹痛”、“泄泻”、“血便”等范畴。主要由饮食不节、劳倦内伤、情志不畅或感受外邪,湿热、积滞等邪客于肠道,与肠道气血相搏结,大肠传导失司,气血凝滞,脂膜血络损伤,血败肉腐,瘀滞成脓,内溃成疡所致[3]。唐容川在《血证论》说:“若湿气太甚,则谷亦不化,则发泄泻之证;湿气挟热,则腹痛发痢。”病机主要为湿热浊邪蕴结肠腑,气血壅滞,肠络脂膜受损,化为脓血。治当健脾祛湿,活血通滞。肠愈汤方中黄芪补中益气、托毒敛疮,党参、茯苓健脾益气,白术健脾祛湿,广木香行气通滞、止下痢腹痛后重,厚朴行气化湿,荔枝核行气止痛,川芎、三七、蒲黄活血祛瘀。中药灌肠方中苦参清热燥湿,红藤、乳香活血止痛,儿茶、血竭、三七、白及活血止血、生肌敛疮,白及尚有胃肠黏膜保护作用可减轻溃疡症状[4]。药理研究表明,党参、黄芪、白术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广木香可调节胃肠运动,川芎可改善血循环,与广木香共用可解除平滑肌痉挛而止痛[5]。方中活血化瘀药尚有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及抗炎作用,可改善组织的充血、瘀血程度,减少炎症渗出,改善患部组织的缺血状态,供给组织充足的营养物质,促进组织修复。王不留行压贴耳穴脾、大肠、内分泌、交感、皮质下可以调节肌体免疫机制,使肌体免疫功能趋于正常,从而减轻溃疡性结肠炎症状[6]。观察证明,中医三位一体疗法加强免疫能力和抗炎抑菌效果,改善肠黏膜微循环,促进溃疡愈合。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胃肠病学,2001,6(1):56-59.
[2]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疗效标准[J].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354-355.
[3]沈建法,刘庆宪.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藏象学基础[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10):2206-2208.
[4]刘振宇.玄珠黄自及片治疗溃疡病146例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3):17.
[5]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75,880,884,634,552.
[6]白海燕,郭敏,王延峰,等.耳穴贴压干预下肠癖康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复合物IgG、补体C3的影响[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9,24(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