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针灸方法分期治疗贝尔面瘫疗效观察

2014-06-13 06:31陈晓琴李瑛邙玲玲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贝尔面瘫针灸

陈晓琴,李瑛,邙玲玲

不同针灸方法分期治疗贝尔面瘫疗效观察

陈晓琴1,李瑛2,邙玲玲2

(1.彭州市中医医院,彭州 611930;2.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

观察不同分期针灸方法治疗成都地区380例贝尔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372例贝尔面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65例、B组78例、C组75例、D组71例和E组83例。A组采用分期针刺治疗,B组采用分期针灸治疗,C组采用分期电针治疗,D组采用分期经筋排刺治疗,E组采用不分期针刺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各组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表及WHOQLO-BREF量表评分,并评价各组疗效。5组治疗后H-B分级量表、FDI、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表及WHOQLO-BREF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5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5种治疗方案均对贝尔面瘫均有效。在医疗条件受限、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治疗贝尔面瘫推荐使用单纯针刺治疗。

针灸疗法;电针;贝尔面瘫;面神经麻痹;排刺

贝尔面瘫临床以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为主,表现为眼睑闭合不全,或(和)泪液分泌减少;皱额、蹙眉均不能或不全;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或张口时被牵向健侧;病侧角膜反射消失;示齿、鼓腮、噘嘴、吹哨任意一项不能或不全;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或听觉障碍。

由于该病的病因病理尚未完全阐明,西医目前主要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因为缺乏足够强的Ⅰ类研究,目前仍不能明确肯定药物(如类固醇激素和阿昔洛韦)对贝尔面瘫的疗效。对于手术治疗,目前普遍认为疗效尚难肯定,只宜在严重患者试用, ,偏倚的危险度较高,因而不能支持循证结论。中医学认为贝尔面瘫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是不一样的,且针灸治疗该病的方法较多。本研究主要采用严格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方法治疗成都地区380例贝尔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成都地区380例贝尔面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65例、B组78例、C组75例、D组71例和E组83例。5组性别、年龄、病程、分期、神经定位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2],确立诊断标准。

表1 5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贝尔面瘫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分期标准[3-5]和定位标准[6];②首次发病;③病程在1~70 d;④一侧面肌麻痹;⑤年龄在15~70岁;⑥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项研究。

1.4 排除标准

①贝尔面瘫继发于其他疾病者;②合并有糖尿病、心血管、脑血管、肝、肾、肺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和精神病患者;③亨特氏综合征患者;④面肌痉挛患者;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⑥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具

选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0.30 mm×25~75毫针,电针仪选用华佗牌SDZ-Ⅱ型电针仪,艾条为苏州市东方艾绒厂生产的清艾条。

2.2 取穴

取地仓、颊车、合谷、阳白、太阳、翳风、颧髎、下关。鼻唇沟变浅加迎香;抬眉困难加攒竹;人中沟歪斜加口禾髎;颏唇沟歪斜加承浆。5组取穴相同。

2.3 A组

①急性期(1~7 d)面部穴位取患侧,翳风取患侧,合谷取健侧。面部穴位浅刺,合谷、翳风采用常规针刺,行平补平泻法,轻度刺激。②静止期(8~20 d)地仓、颊车、太阳、颧髎采用透穴法(地仓透颊车,太阳透颧髎),阳白、合谷、翳风、下关采用常规针刺,行平补平泻法,中度刺激。针后每个主穴加艾条温和灸,每穴5 min,以皮肤潮红为度。③恢复期(21~70 d)操作同静止期,在主穴基础上加足三里,采用常规针刺,行平补平泻法,中度刺激。

2.4 B组

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操作同A组,针后每个主穴加艾条温和灸,每穴5 min,以皮肤潮红为度。

2.5 C组

急性期、静止期操作同A组,静止期得气后地仓与下关、太阳与阳白接电针。恢复期主穴加足三里,得气后地仓与下关、太阳与阳白接电针。

2.6 D组

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操作同A组。静止期、恢复期采用阳明经筋排刺,即按照阳明经筋循行路线,每隔0.5寸1针,排列成两排(8~10针)。

2.7 E组

不分期治疗,行常规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

2.8 疗程

分期治疗各组急性期留针20 min,留针过程中不行针;静止期、恢复期留针30 min。E组留针30 min。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共治疗4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①House-Brackmann (H-B)分级量表(总体评分);②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③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④WHOQLO-BREF量表。5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1次。

3.2 疗效标准

参考《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拟订标准。

痊愈:H-B量表总体评分为Ⅰ级,FDI量表躯体功能评分≥20分,FDI量表社会功能评分≤10分。

显效:H-B量表总体评分为Ⅱ级,FDI量表躯体功能评分为15~19分,FDI量表社会功能评分为11~15分。

有效:H-B量表总体评分为Ⅲ级,FDI量表躯体功能评分为10~14分,FDI量表社会功能评分为16~20分。

无效:H-B量表总体评分为Ⅳ级及以下,FDI量表躯体功能评分<10分,FDI量表社会功能评分>20分。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9.1.3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3.4 治疗结果

3.4.1 5组患者治疗后H-B分级量表总体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5组患者治疗后H-B分级量表总体评分经卡方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

表2 5组患者治疗后H-B分级量表总体评分比较 (n)

3.4.2 5组患者治疗后FDI量表各项评分比较

由表3可见,5组患者治疗后FDI量表躯体功能总分与社会功能总分经非参数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

表3 5组患者治疗后FDI量表各项评分比较 (±s,分)

3.4.3 5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及WHOQLO-BREF量表总分比较

由表4可见,5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及WHOQLO-BREF量表总分经非参数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

表4 5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及WHOQLO-BREF量表总分比较 (±s,分)

3.4.4 5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5可见,A组总有效率为92.3%,B组为85.9%, C组为88.0%,D组为83.1%,E组为84.3%。5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

表5 5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4 讨论

贝尔面瘫由于其病程有不同分期的特点,临床分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而不同时期其病理特点是不同的,急性期患者络脉空虚,外邪始中络脉,邪在卫表,病轻邪浅;静止期病邪逐渐深入,病情继续发展或渐趋稳定;恢复期正气渐复,病情好转。根据贝尔面瘫不同分期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既往的一些研究涉及到该病分期治疗的问题,多数研究结果表明分期治疗比不分期治疗效果好[6-8]。但课题组采用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已经科学地评价出了针灸择期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在不同分期疗法中,不分期针刺与分期针刺、分期针灸、分期电针、分期经筋排刺治疗均为贝尔面瘫的优势治疗方案。并根据研究结果,首次确定了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最佳介入时机为发病后的1~3星期,急性期和静止期介入较在恢复期介入针灸效果好。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在急性期治疗推荐使用单纯针刺治疗,而对恢复期治疗不推荐使用单纯针刺治疗;对鼓索以上贝尔面瘫患者不推荐使用分期经筋排刺疗法。

本研究主要对成都分中心380例患者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国际通行的H-B量表、FDI量表、面神经麻痹程度量表、WHOQLO-BREF量表等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本研究选择这些多元化的评价量表进行评价,采用两种及两种以上量表联合应用,取长补短,能更有效地判断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在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研究中引入相应的生存质量评价量表,对患者治疗后的全身状况进行评估,可充分体现出其治疗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分期针刺、分期针刺、分期针灸、分期电针、分期经筋排刺5种方法对成都地区380例贝尔面瘫患者治疗前后H-B量表、FDI量表、面神经麻痹程度量表、WHOQLO-BREF量表改善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各组贝尔面瘫疗效也均无统计学意义(>0.05),与课题前期成果一致,即得出结论,对成都区域贝尔面瘫患者在不同分期疗法中,不分期针刺、分期针刺、分期针灸、分期电针、分期经筋排刺5种治疗方案均对贝尔面瘫均有效。在医疗条件受限、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治疗贝尔面瘫时推荐使用单纯针刺治疗。

[1] 孙传新.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98.

[2] 杨万章,吴芳,张敏.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9):786- 787.

[3] 王素芳.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医药, 2005,25(5):47-48.

[4] 刘宜军,周友龙.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4,24(10):677-678.

[5] 韩宝杰.分期针药并用治疗周围牲面瘫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2):212-213.

[6] Peter Duus,刘宗惠,胡威夷.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211-212.

[7] 李艳,沈特立,曹莲瑛,等.不同留针时间针刺对贝尔麻痹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812-813.

[8] 杨志新.针灸临床讲座(1)周围性面神经麻痹[J].中国临床医生, 2006,34(1):20-21.

Observations on the Efficacies of Different Staged Acupuncture Methods in Treating Bell’s Palsy

-1,2,-2.

1.,611930,; 2.,610075,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ies of different staged acupuncture methods in treating 380 Bell’s palsy patients in Chengdu area.A clinic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as carried out. Three hundred eighty patients with Bell’s palsy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groups A, B, C, D and E, 76 cases each.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staged acupuncture; group B, with staged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group C, with staged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D, by staged muscle-region alignment needling; group E, with non-staged acupuncture. The House-Brackmann grading scale scores, the Facial Disability Index (FDI) scores, the Classification Scale of Facial Paralysis scores and the WHOQOL-BREF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groups after four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evaluated in every group.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House-Brackmann grading scale score, the FDI score, the Classification Scale of Facial Paralysis score and the WHOQOL-BREF score (>0.05) and in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0.05) between the five groups.All the five protocols are effective in treating Bell’s palsy. Under limited medical conditions and inadequate medical resources, using acupuncture alone is recommended for the treatment of Bell’s palsy.

Cupuncture therapy; Electroacupuncture; Bell’s palsy; Facial paralysis; Alignment needling

R246.6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4.07.0613

陈晓琴(1980 - ),女,主治医师

李瑛(1964 - ),女,教授,E-mail:jialee@mail.sc. cninfo.net

1005-0957(2014)07-0613-03

2014-01-12

猜你喜欢
贝尔面瘫针灸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贝尔和他的朋友
On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Senior School
普贝尔省长的发明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