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宗
2014年2月18日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所率领的访问团,李传洪是当中唯一的文教代表。
教育是立国之本,李传洪近年致力于推动两岸传统文化教育,1993年于台湾成立薇阁完全中学,而后又在国学大师南怀谨先生的筹划下,于2008年在江苏太湖设立了太湖大学堂与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
(注:南怀瑾先生于2012年9月29日离世,故以下敬称“南公”。)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古人说的“蒙以养正”即开蒙时候一定要端正,培养孩子们有健康良好的心态、性格、情感和品行。正如南公所言:“什么是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作人;作为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心性修养开始,作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2008年5月18日吴江太湖国际学校开始招生。南公亲自参与课程设置,在他的引领下,采取私塾方式讲学,从言谈举止到安身立命,教人以智仁勇兼备,知情意且全,并融合现代美国自然教育家约瑟夫.柯内尔〈Joseph Cornell〉的“自然教育理念”,与英国夏山学校“开放式教育”之主张,并采用美国P.A的户外训练教学法,以体验式教育为主。孩子们除语文、数学、英语等常规课程教材之外,还学习四书五经、中医、茶艺、陶艺、武术等传统中国经典课程,学习之余还有园艺、做饭、洗衣、露营、户外体验等生活类课目。
南公传书院余韵,开教育新风,另外薇阁团队每年选派十余名中外籍老师前往大学堂教学,自2008年创办至今,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办学成效显著,想要为孩子争取入学的家长们常一席难求。
快乐是需要训练的吗?
南公曾言,家长们最大的毛病就是“将自己未达成的愿望,转嫁到子女身上,这个转嫁忽略了子女的能力、兴趣与性向”。
人人都说国学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功名和成功是孩子成长的毒药,却被当成中国孩子的灵丹妙药。孩子是家长的镜子,焦虑的家长造就了同样焦虑的孩子,家长将自己未实现的期望全部压在孩子身上,孩子不快乐,不快乐的学习注定是病态的。快乐还需要训练吗?在不快乐的社会,快乐的确需要训练。太湖大学堂就是要打造一个快乐成长的“理想校园”。
有人会问:这能适应信息爆炸的时代吗?
或问:不知道社会上有多少坏人,完全的温室,将来怎么办?
普通中国孩子在家里一方面被万般呵护,恨不得饭都得喂,另一方面学校层层加码,沦为“应试奴”。太湖大学堂的孩子则主张学习靠自觉,并鼓励动刀动枪,掌握做饭、习武和野营技巧。大学堂的教学讲究文武合一、古今合一、中外合一,在书架上还有英文版圣经读本。课时虽满,但学生不累,每天中午靜定,下午都有体育,周五全天学习做饭和户外活动。
小小一个大学堂,汇聚了国际的、台湾的、大陆的各方师生,语言交叉,如何统一价值观成了难题。郭姮妟校长称,选取学生主要看家长的价值观,太世故的一概不收,曾有一位上海来的优等生,被当地报纸评为“十大小记者”,最终被大学堂劝退,因为她成功心切又怀疑一切,并将这种情绪波及到其他孩子。
这里的孩子让人们看到了儿童的本真面孔,那种远离成功学、远离功名的淡然。
言传身教的影响教育
2012年第一届毕业班除一位同学因特殊原因外,其余均考入各地重点中学或国外顶级私立学校。
孩子不是靠“管”出来的,是靠“影响”出来的,言传身教,是大学堂的教学理念之一,让孩子在无压力的状况下受到教育,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李传洪概括为要用“真心、实心、苦心、用心”。老师为了给孩子讲一个道理,经常要捱一个时间点,切入进去教化他。
更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责任感是另一项学习的要素。在太湖大学堂的班上,除班长、课代表外,还有秩序长、桌长、柜长、日期长,还有自省长,几乎每位同学都有“官职”,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自信心。
除责任感外还有爱心。在2012年秋季的毕业典礼分手时,大的学生搂着小的学生,哭成一片。大学堂实行“大带小”,哥哥带弟弟,姐姐带妹妹,同吃同寝,让独生子女找到亲情。曾有一位问题小孩,来时肌肉僵硬、心理僵硬、严重自闭,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现在恢复正常了。孩子的母亲说:“学校帮我捡回了一个孩子。”
李传洪自称又当爹又当妈,所以不敢多收学生,一个班也就一二十个。李传洪调侃说,其中一位小“哥们”幼儿园时上完厕所就喊:“董事长,快来给我揩屁股!”李传洪真的就去给他揩了屁股。
大学堂的学生不许用手机、电脑,不看电视,郭校长对此解释说,比如学生查“虎皮鹦鹉”这个词组,电脑是点对点一下子查到了,而辞典要经过什么科什么目,对同类鸟群也有了解。假如你问太湖大学堂的学生,今天是什么日子,他不但回答几月几号,还会说今天是端午,应该吃什么,注意什么等传统养生知识。
《蝶恋花 同窗》
枇杷已熟樱桃小,
初夏时分,
太湖碧水绕。
木屋两旁青青草,
当年宿舍谁晓?
学姐读书学妹闹,
学妹闹完,
学姐朝她笑。
同窗有梦记今朝,
遇到你们真好!
——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六年级毕业生所作
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一百年中教育有五次改革,不过是“扒层皮”,“洗个澡”,基本的都是错误的,这是南公的总结。太湖大学堂定位为“国际实验学校”,他解释说,国际就是教几种外文;实验什么?实验反对百年来的错误教学方法;实验自己的方法,别人的孩子在抄课文,我们的孩子在读小说。当初家长担心孩子跟不上,现在好了,都考上了。不但考上了,还学会了生活。生活的本质是什么?一句话:学会做人。
“是不是名校毕业不重要,学会做人和做事,将来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这是南怀瑾在毕业典礼上的临别赠言。endprint
南怀瑾曾答记者,文化是个什么东西?文化是个空洞的名词,衣食住行,坐卧起念而已。做人和生活比读书更大,最怕读书读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在大学堂的教育理念是从怎样读书开始,在大学堂的保安也读书。但读书学习只是一部分,学会做事和做人才是更重要的部分,大学堂外聘了艺术家团队,均为业界翘楚,教授手工、中医、建筑、美术、音乐。其中有二位日本来的老师,专长是在大树上结舍和野营。
许多家长高价买学区房,陪太子读书,可谓举全家之力。假如培养出“半成品”,岂非误区?所谓“半成品”,一是不懂做事,二是不懂生活。
太湖大学堂组织了毕业班8天台湾行,“哪个学校的学生,这么懂事,团结互助懂礼貌?”这是台湾人的评价。大学堂的理念当下还不足以影响一代人,培养的这些孩子,只是“撒种子而已”。
《大学堂》
春雨入吴江,细雨润庙港。
梦里多少回,太湖大学堂。
——毕业班诗
链接:太湖国际实验学校课程设置
数学、语文、英语课程:
数学、语文采用江苏版本的教材,进度跟体制学校一样,不进行考试,但会做测试题,测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不能达到合格的,会进行补测。老师基本是国内正常学校的老师或师范毕业生。
英语使用台湾薇阁小学自己研发出版的教材,教法跟体制学校的英语教学类似,要求记单词,背句子等。英语老师基本是台湾或者国外的老师。
经典课:
首先,学习文言文,从认古字开始,《千字文》一千个汉字,掌握其读、写及本义,打下以后学习古文的基础;其次,学习号称小百科全书的《幼学琼林》,对天文地理人事各方面有个整体了解;再次,学习《古文观止》,这是古文中最具欣赏价值的文章。孩子按着如此次第学习结束后,以后深入学习文言文的底子就打下了。
中医课程:
一是,中医基础理论。以生活基础知识和中药教学为主,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身体各个脏器的功能和与其相关的疾病常识。学习与生活相关的各种保健知识。中药教学以学习学校现有的大自然药材、最基本常用的药材和经常食用的食物为主,了解他们的别名和来历、性味、归经、及其功效应用,对个别药材炮制和品尝。
二是,围绕二十四节气进行。主要教授学生节气的来历、特点、该节气应注意哪些生活问题、如何选择相应的食物等。
三是,中医经典的简单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经典句子的含义。
科学课程:
科学课程注重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互相合作的能力。没有固定的科学教材,任课老师来自台湾或者国外。事实上这种开放式的科学课程正是我们大陆体制学校应该借鉴的。
珠算课程:
每周每班有两次的珠算课程,教学生如何用算盘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
美术课程:
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需要的是创作的空间,这一点大学堂的孩子们比较幸运,因为他们的美术课程比较有这种自由创作的空间。
陶艺课程:
每两周有一次陶艺课,孩子可以自己创作自己的作品。
音乐课程:
主要是教唱一些佛教或者儿童歌曲,然后再讲一些乐理知识,欣赏一些好的音乐作品。老师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副教授。
书法课程:
按照普通的方法来教。
武艺课程:
每天早餐前,一个小时的武术时间;下午最后一节课也是一个小时的武术时间。武术老师来自武当山道教功夫学院,教授孩子练习各种套路。还有少林的王洪欣老师教授“易筋经”。
体育课程:
其他学校有的体育课程基本也有开设。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设施都一应俱全。
户外露营课程:
每个学期三天的外出露营时间,到大自然当中去感受、学习、生活,并学习如何搭帐篷、野外准备食物、团队合作这些。这是孩子们非常乐于参与和享受的课程。
户外体验课程:
学校固定每周五全天的户外课程,内容包括:团队训练、野炊、自然生态或综合体验课程。
有时也会有日语课或者戏剧课程,这需要根据老师的配备来定,一般有这方面的老师就开这方面的课。整体课程设置来讲,多元化的课程搭配,让孩子多方面接触,增加孩子认识的宽度和广度,建立自己的兴趣点。学生每天的作息时间安排非常紧,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都被安排的满满的,但每种课程本身有很多自由度。
(课程信息来源网络新闻资料,若有遗缺误增之处,恕未能详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