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险行业市场需求决定因素实证分析

2014-06-12 19:09张进军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保险费保险行业保险产品

张进军

摘要:采用我国1985~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国民生产总值、利率、职工平均工资和保险行业职工人数等因素对保险需求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民生产总值和保险行业职工人数对保险需求存在正面影响;利率和保险需求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若干促进我国保险需求的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02503

1问题的提出

中国的保险行业从改革开放放开以来,已经有了30多年的发展,相比于其他行业,其每年30%左右的增幅领先于大部分其他行业的发展速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保险业现实的发展状况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的保险行业对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2005年,全国保险行业的保费占有全球保险份额的比重不足2%,更不用说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更是无法和同期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保险的现实状况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发展状况存在着巨大反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近些年来,受益于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的带动,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在经济总量不断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居民生活水平也有较高水平的提高。中国现有人口13亿,可是中国的参险人数只有3亿多,这表明中国的参险人口比例过低,说明在现阶段,我国居民的保险需求存在着较大的不足。本文将从分析居民保险需求受什么因素分析着手,探寻现阶段国内巨大的保险需求,将对如何扩大居民的现实保险需求作出建设性的分析。

2保险需求的经济特性分析

2.1保险商品从产品属性上划分应归于标准生活必需品

从居民购买保险产品的目的来看,其基本观点是维持生活的有序安定发展,归根结底是出于安全的目的,从需求分析来说是属于层次较低的生活必需品。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来讲,弹性理论又把生活必需品区别为标准生活必需品和劣等生活必需品。保险行业的需求存在着正的收入弹性系数和负的价格弹性系数,所以被归入标准生活必需品的范畴。

2.2保险产品具有相互替代性而缺乏彼此互补性

在购买保险产品的时候,消费者不需要去购买其他产品,这就是保险产品具有了缺乏彼此互补性的特点。然而消费者基本会从本身的爱好出发去选择相应的保险产品,除此之外,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将资金储蓄起来或者选择其他的投资项目,比如房地产,艺术品投资等途径来使资产得到保值,而这些都是保险产品的相互替代品。

3模型设定与指标选取

3.1指标选取

(1)保险需求。

保险需求总量,即保险总金额,是保险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指标,不能表示一国在一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的保险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所以必须以保险商品的价值量指标即保险费收入来表示。假设保险价格相对稳定,或者对保险需求影响比较微弱,那么保险费收入增减与保险需求总量增减成正比关系,保险费收入的规模和速度反映着保险需求的规模和速度。因此,本文选择保费收入作为衡量保险需求的指标,样本数据为1985年至2006年的1985年可比价保费,单位为亿元。

(2)经济发展水平。

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保险有效需求实现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85年的901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09407亿元,而保费相应的从1985年的28亿元增加到2006年5460亿元,尤其是近几年,保费增长率维持在与GDP增长率基本相当或略高的水平。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选取国民生产总值GDP作为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本文中的样本数据是从1985年至2006年,使用1985年的可比价GDP,单位为亿元。

(3)利率。

当今保险市场上大部分的产品,包括大量新开发的保险产品,大部分都是投资性保险,以家庭为个体的消费单位最终是选择保险公司还是银行,或者是房地产作为投资的方向,最终还是由投资回报的多寡决定的。其中,利率就被居民家庭作为是否购买保险产品作为投资项目的主要考虑指标。同期银行所提供的利率如果高于保险产品所提供的最终收益率,那么居民家庭会把资金主要用于银行的储蓄;相反,如果保险产品的定期收益率高于银行的利率,那么居民就会把投资主要放在保险产品的购买上。

(4)收入。

家庭缴纳的保险费是其可支配货币收入的正函数,因此家庭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保险需求量的大小。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对保费的承受能力越强,保险需求就会增加。同时,国际经验表明,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引起保险需求更快的增长,并且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会引起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3.2模型设定

根据对影响保险需求因素的分析,本文建立了保费收入对各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然后进行检验和分析。回归模型中各变量如表1所示:

摘要:采用我国1985~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国民生产总值、利率、职工平均工资和保险行业职工人数等因素对保险需求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民生产总值和保险行业职工人数对保险需求存在正面影响;利率和保险需求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若干促进我国保险需求的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02503

1问题的提出

中国的保险行业从改革开放放开以来,已经有了30多年的发展,相比于其他行业,其每年30%左右的增幅领先于大部分其他行业的发展速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保险业现实的发展状况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的保险行业对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2005年,全国保险行业的保费占有全球保险份额的比重不足2%,更不用说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更是无法和同期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保险的现实状况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发展状况存在着巨大反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近些年来,受益于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的带动,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在经济总量不断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居民生活水平也有较高水平的提高。中国现有人口13亿,可是中国的参险人数只有3亿多,这表明中国的参险人口比例过低,说明在现阶段,我国居民的保险需求存在着较大的不足。本文将从分析居民保险需求受什么因素分析着手,探寻现阶段国内巨大的保险需求,将对如何扩大居民的现实保险需求作出建设性的分析。

2保险需求的经济特性分析

2.1保险商品从产品属性上划分应归于标准生活必需品

从居民购买保险产品的目的来看,其基本观点是维持生活的有序安定发展,归根结底是出于安全的目的,从需求分析来说是属于层次较低的生活必需品。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来讲,弹性理论又把生活必需品区别为标准生活必需品和劣等生活必需品。保险行业的需求存在着正的收入弹性系数和负的价格弹性系数,所以被归入标准生活必需品的范畴。

2.2保险产品具有相互替代性而缺乏彼此互补性

在购买保险产品的时候,消费者不需要去购买其他产品,这就是保险产品具有了缺乏彼此互补性的特点。然而消费者基本会从本身的爱好出发去选择相应的保险产品,除此之外,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将资金储蓄起来或者选择其他的投资项目,比如房地产,艺术品投资等途径来使资产得到保值,而这些都是保险产品的相互替代品。

3模型设定与指标选取

3.1指标选取

(1)保险需求。

保险需求总量,即保险总金额,是保险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指标,不能表示一国在一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的保险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所以必须以保险商品的价值量指标即保险费收入来表示。假设保险价格相对稳定,或者对保险需求影响比较微弱,那么保险费收入增减与保险需求总量增减成正比关系,保险费收入的规模和速度反映着保险需求的规模和速度。因此,本文选择保费收入作为衡量保险需求的指标,样本数据为1985年至2006年的1985年可比价保费,单位为亿元。

(2)经济发展水平。

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保险有效需求实现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85年的901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09407亿元,而保费相应的从1985年的28亿元增加到2006年5460亿元,尤其是近几年,保费增长率维持在与GDP增长率基本相当或略高的水平。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选取国民生产总值GDP作为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本文中的样本数据是从1985年至2006年,使用1985年的可比价GDP,单位为亿元。

(3)利率。

当今保险市场上大部分的产品,包括大量新开发的保险产品,大部分都是投资性保险,以家庭为个体的消费单位最终是选择保险公司还是银行,或者是房地产作为投资的方向,最终还是由投资回报的多寡决定的。其中,利率就被居民家庭作为是否购买保险产品作为投资项目的主要考虑指标。同期银行所提供的利率如果高于保险产品所提供的最终收益率,那么居民家庭会把资金主要用于银行的储蓄;相反,如果保险产品的定期收益率高于银行的利率,那么居民就会把投资主要放在保险产品的购买上。

(4)收入。

家庭缴纳的保险费是其可支配货币收入的正函数,因此家庭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保险需求量的大小。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对保费的承受能力越强,保险需求就会增加。同时,国际经验表明,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引起保险需求更快的增长,并且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会引起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3.2模型设定

根据对影响保险需求因素的分析,本文建立了保费收入对各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然后进行检验和分析。回归模型中各变量如表1所示:

摘要:采用我国1985~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国民生产总值、利率、职工平均工资和保险行业职工人数等因素对保险需求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民生产总值和保险行业职工人数对保险需求存在正面影响;利率和保险需求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若干促进我国保险需求的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02503

1问题的提出

中国的保险行业从改革开放放开以来,已经有了30多年的发展,相比于其他行业,其每年30%左右的增幅领先于大部分其他行业的发展速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保险业现实的发展状况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的保险行业对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2005年,全国保险行业的保费占有全球保险份额的比重不足2%,更不用说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更是无法和同期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保险的现实状况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发展状况存在着巨大反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近些年来,受益于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的带动,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在经济总量不断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居民生活水平也有较高水平的提高。中国现有人口13亿,可是中国的参险人数只有3亿多,这表明中国的参险人口比例过低,说明在现阶段,我国居民的保险需求存在着较大的不足。本文将从分析居民保险需求受什么因素分析着手,探寻现阶段国内巨大的保险需求,将对如何扩大居民的现实保险需求作出建设性的分析。

2保险需求的经济特性分析

2.1保险商品从产品属性上划分应归于标准生活必需品

从居民购买保险产品的目的来看,其基本观点是维持生活的有序安定发展,归根结底是出于安全的目的,从需求分析来说是属于层次较低的生活必需品。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来讲,弹性理论又把生活必需品区别为标准生活必需品和劣等生活必需品。保险行业的需求存在着正的收入弹性系数和负的价格弹性系数,所以被归入标准生活必需品的范畴。

2.2保险产品具有相互替代性而缺乏彼此互补性

在购买保险产品的时候,消费者不需要去购买其他产品,这就是保险产品具有了缺乏彼此互补性的特点。然而消费者基本会从本身的爱好出发去选择相应的保险产品,除此之外,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将资金储蓄起来或者选择其他的投资项目,比如房地产,艺术品投资等途径来使资产得到保值,而这些都是保险产品的相互替代品。

3模型设定与指标选取

3.1指标选取

(1)保险需求。

保险需求总量,即保险总金额,是保险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指标,不能表示一国在一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的保险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所以必须以保险商品的价值量指标即保险费收入来表示。假设保险价格相对稳定,或者对保险需求影响比较微弱,那么保险费收入增减与保险需求总量增减成正比关系,保险费收入的规模和速度反映着保险需求的规模和速度。因此,本文选择保费收入作为衡量保险需求的指标,样本数据为1985年至2006年的1985年可比价保费,单位为亿元。

(2)经济发展水平。

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保险有效需求实现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85年的901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09407亿元,而保费相应的从1985年的28亿元增加到2006年5460亿元,尤其是近几年,保费增长率维持在与GDP增长率基本相当或略高的水平。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选取国民生产总值GDP作为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本文中的样本数据是从1985年至2006年,使用1985年的可比价GDP,单位为亿元。

(3)利率。

当今保险市场上大部分的产品,包括大量新开发的保险产品,大部分都是投资性保险,以家庭为个体的消费单位最终是选择保险公司还是银行,或者是房地产作为投资的方向,最终还是由投资回报的多寡决定的。其中,利率就被居民家庭作为是否购买保险产品作为投资项目的主要考虑指标。同期银行所提供的利率如果高于保险产品所提供的最终收益率,那么居民家庭会把资金主要用于银行的储蓄;相反,如果保险产品的定期收益率高于银行的利率,那么居民就会把投资主要放在保险产品的购买上。

(4)收入。

家庭缴纳的保险费是其可支配货币收入的正函数,因此家庭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保险需求量的大小。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对保费的承受能力越强,保险需求就会增加。同时,国际经验表明,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引起保险需求更快的增长,并且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会引起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3.2模型设定

根据对影响保险需求因素的分析,本文建立了保费收入对各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然后进行检验和分析。回归模型中各变量如表1所示:

猜你喜欢
保险费保险行业保险产品
河北省保险行业协会
河北省保险行业协会
关于企业福利费扣除标准的几点探讨
推进我国保险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互联网保险新业态下的保险产品开发策略探讨
企业年金基金配置投资型保险产品研究
社会保险费征收主体的选择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保险费计算问题研究
最昂贵的酷车车险
河北省保险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