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的雾霾“心灵鸡汤”引质疑

2014-06-11 09:16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4年14期
关键词:于丹钱江晚报新浪网

借“精神防护”以逃避,不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更不是一个公民的正当选择

于丹此前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论语,因通俗的语言和心灵鸡汤的讲解方式迅速走红。在她的《于丹读心得》系列图书出版后更是受到读者热捧,其“心灵鸡汤”式的语录更是被奉为经典。

2月23日,于丹发布一条谈雾霾的微博,对她的330万粉丝再施一盆心灵鸡汤。微博原文说:“雾霾持续到了周末,天昏地暗一座北京城,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出门,不去跟它较劲。关上门窗,尽量不让雾霾进到家里;打开空气净化器,尽量不让雾霾进到肺里;如果这都没用了,就只有凭自己的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

奉于丹为大师者,在这段文字中感受到了心灵鸡汤一贯的清新和销魂,有些人定胜天的正能量,有些心静自然凉的大哲理,还有些人性关怀的小煽情。但该微博更多的是引来网友频频吐槽,质疑于丹的糊涂之处就在于错用传统文化中的“心学”,把雾霾灾难这样一个严肃的公共政治问题置换成一种私人体验,从而回避对问题根源的追究。不少人表示,无法接受这样只教人忍耐的“心灵鸡汤”式说法,并表示“逆来顺受不应该是一个人生活的姿态”。

媒体评点:于丹的精神治霾法让人哭笑不得。你可以漠视雾霾,但不能否认它的存在、它的威胁和伤害。当它存在着并正在伤害你、你的亲人和朋友之时,借“精神防护”以逃避,不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更不是一个公民的正当选择。在雾霾面前,我们需要的是状告环保局、要求其履行治理大气污染职责的石家庄市民李贵欣,而不是心灵鸡汤。中国很多忧国忧民的文化人,应该换一种方式体现社会责任感了。(李迎春,新浪网)

话题拓展:变味的“心灵鸡汤”;责任与态度;积极与消极;科学理性地面对现实;公民权利……

(资料来源:新浪网、华声在线、《钱江晚报》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于丹钱江晚报新浪网
办公楼保洁车开发设计研究
智珠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跑菜场跑出租站柜台——钱江晚报“我们一起走过”大型体验式报道推出的背后
用心做爆款——钱江晚报《24杂志》采编播梳理
平静
纷繁的生活教会我们向上、向善和向美——钱江晚报“暖新闻”探索浅析
听声定位 粘蝉高人数分钟捉蝉数十只
爆款的打造,需要长期的采编积累——《钱江晚报》大案要案报道的策略与坚持
从语体角度看于丹的个性化语言一以《百家讲坛》为例
论赵本山的网络媒介形象——以新浪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