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燕
长期以来,作文评改一直是压在语文老师肩上的一块石头,为了评改学生的作文,老师煞费苦心,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却不见得有多好。学生对老师改得密密麻麻的作文不屑一顾,只是注意成绩,浏览总评语,很少有学生会进行反思和修改。究其原因,是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叶圣陶先生说:“做老师的,最好是学生的顾问,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再顾而课之。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体会;徒劳无功。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修改作文是学生习作的延伸,从长远的观点考虑,指导学生掌握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今后自立与谋生的需要。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培养。
一、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可以讲述一些有关修改文章的故事。比如王安石所做《泊船瓜洲》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名句是因为词句凝练,尤其是“绿”字写出了江南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可王安石开始并不是用“绿”,他曾用过“到”、“吹”、“来”……经过一次次修改,才得出这个形象又生动的“绿”字。还有贾岛对“僧敲月下门”一句也是进行过无数次的修改才得来“敲”字。让学生对比欣赏老师的文章,一段原稿,一段修改过的文章,让学生品析、比较,从而让学生明白“玉不琢不成器”、“文成于改”的道理。告诉学生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多次修改才能改正自己文章中的错别字、病句、标点,才能把文章变得文从句顺,具体而生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修改兴趣,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修改,勤于使用激励性语言,哪怕学生圈出了一个好词一个好句,订正了一个错别字,改通顺了一个句子,增加了一个细节描写,都要加以肯定,给予表扬、鼓励。可以让学生把修改后的作文读给大家听,或贴在“学习园地”让大家观赏;还可以设立“园丁奖”。对像园丁认真修剪枝叶一样,修改自己习作的同学给予鼓励,让学生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而对修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让自己的作文锦上添花。
二、示范引导评改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教师要示范修改,带学生走一程,让学生有个模仿学习的过程。我每次接任一个新班级的第一次作文写完,我要先浏览全班学生的作文,及时做好记录,再归纳出几个与这次训练要求和作文基本要求相关联的共同性问题,然后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语句不通顺或内容空洞不具体的)抄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自由读黑板上的病例,读后说说自己对这篇作文的看法,尽可能找出一些优点,培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问题。再针对文章的缺点,引导学生逐句阅读,教师用彩色粉笔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点拨,示范修改。示范修改时尽可能改得精细些。凡是需要添、改、调、删、换的地方都要引导学生认真修改,并准确用上规范的批改符号,而且要说明这样修改的理由。最后让学生把修改后的文章读几遍,并说说修改后的文章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三、明确要求,小组修改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语文。作文的修改也一样,除以自主习作、自主评改,还必须进行小组合作评议。小组评改,要把学生分好小组。班级里各种层次、性格的学生都有,教师事先可根据合作学习异质分组的原则,分好四人小组,这样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等方面是不同的,而且互补的,便于学生间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组间同质有利竞争。
为了避免修改的盲目性,发挥学生主体性。分好了小组,在修改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明确习作训练要求,除了每篇文章都要做到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语言通顺流畅、有头有尾之外,每次作文都有训练的重点,有具体的要求。例如:第十一册《积累、运用二》的习作要求是:选择一个人写一篇作文,重点是训练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假如我会克隆……”,重点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想象力,要求学生能借助收集的资料,大胆展开想象,把克隆什么,为什么要克隆写通顺、具体。
在学生明白了此次作文训练重点以后,便开始修改。首先把习作轻声读一遍,要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发现漏字、错字,上下文承接不当,用词不当,标点不正确的地方用铅笔做上记号。读完后小组讨论,依次对做了记号的地方进行评议,达成小组共识后进行眉批,并用正确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写上评语。然后再由一人把修改后的文章读一读,看看还有没有“漏网之鱼",再进行补充修改。最后放眼全篇,关注篇章结构,立意构思,把优缺点记录在本子上。通过小组评改,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积累语言,习作水平也随之提高了。
四、多评讲,多欣赏
“乐于表达,勤于动笔”这是对小学生习作态度的评价,也是作文教学的原则。学生只有勤于动笔,才会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记叙下来。我每个星期都要让学生动笔写上一、两次作文,可以是课文的续写、可以是读了文章的体会、可以是某项活动、可以是某节有趣的课。有时写上一个片段,有时写个全篇。这么一来,单元习作,检测习作,加上上述的小练笔,每个星期学生有二到三篇习作,如果都精批细改,老师就难以兼顾。因此,对于学生的小练笔,我注重评讲。先大体浏览一遍,然后提些针对性问题,写上几句激励性的评语再用一节早课对此次练笔进行总结,表扬同学们的进步,指出不足之处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选一、二篇优秀习作请作者朗读给大家听,然后集体评议,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句子、哪些段落你很欣赏。经过一次次的练笔,一次次的评价和欣赏,学生的作文进步很快,兴趣也很浓,许多同学也从中学到了评改作文的方法。
评讲是学生作文能力持续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润物细无声”只有多讲读,学生才会尽可能多地接受反馈,对自己的作文及时“扬长避短”;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师生才会共同创建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围,学生才会在这种自由、自在、自觉的空气中激活思维,焕发创造能力,从而获得作文和人格的双重发展。
责任编辑 邱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