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新
【摘 要】目的:总结剖宫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和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方法:研究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有关因素,对1998年3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术者2182例,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28例患者予以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采取头低足高位,在抗凝溶栓治疗同时,细心病情观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双静脉通道输入,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结果: 28例患者,25例临床治愈,1例错过治疗时机留下后遗症,2例转院治疗失访。结论: 对剖宫产手术后患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关键词】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预防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剖宫产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资料统计约50%的患者发生在分娩和手术后3周内,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增加了患者痛苦,严重者会致残,影响生活质量。发生肺栓塞还会危及生命,受到临床妇产科工作人员的重视。1998年3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妇产科剖宫产术者2182例,发生深静脉血栓28例,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及护理,有效地预防发生严重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28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女性,年龄21~44岁;发病时间;手术后6小时2例,手术后12小时3例,手术后5天9例,手术后7天8例,手术后13天6例;发病部位左下肢21例,右下肢7例;手术剖宫产指征:双胎妊娠5例,胎儿宫内窘迫1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8例,其他因素4例。临床表现:下肢肿胀、疼痛、肢体活动受限。皮肤苍白、发凉。温度降低,体温升高。全身不适。依据临床症状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和静脉造影可以确诊。
1.2 方法:28例患者使用抗凝、溶栓、改善微循环对症治疗,热敷,休息辅助治疗措施。具体措施: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入尿激酶10单位,静脉滴入,1~2小时滴完。血塞通注射液0.4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入,每日1次使用10天,肝素5000单位皮下注射12小时1次,使用3天。每日检查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根据化验结果调节溶栓、抗凝药物的剂量。
1.3 护理方法:
一般护理:急性期嘱患者绝对卧床,发病3~4天内及溶栓治疗期间,患肢抬高,保持患肢在高于心脏平面20~30厘米平面,膝关节屈曲15度,避免膝下垫枕,保持髂骨静脉不受压处于松弛状态,有利于小腿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并注意观察下肢皮肤肤色、温度、肿胀程度。保持床铺清洁干净,被褥平整。防止发生褥疮。
心理护理:患者要手术就会有紧张、恐惧的心理,心理负担重。手术后肢体肿胀,皮肤温度低,肢体活动受限,护理人员对患者和家属详细讲解,痛疼的原因。及治疗方案,消除患者思想顾虑,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饮食护理:患者进食低脂、清淡、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饮食。保证水分摄入,多饮水,增加血流速度,防止便秘,避免增加腹压,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局部护理:使用50%硫酸镁加温到50℃左右,将纱布蘸湿后放在肢体患处,反复数次。硫酸镁具有扩张血管,解痉止痛,高渗镁可以吸附水分,有消肿促进侧枝血液循环作用。
溶栓治疗中的护理:测量患侧肢体周径,每日2次,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静脉怒张和波动情况。患肢痛疼缓解,肿胀消退,皮肤颜色转红,皮肤温度上升。病情好转。使用药物治疗过程中,观察有无齿龈出血,血尿、黑便,注意有无头痛、呕吐,意识不清,颅内出血表现。遵医嘱化验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抽血时应做到一次成功,保证标本符合检测要求。
治疗时给药途径:应用双路静脉输入方式,上肢静脉输入常规药物,足背静脉输入抗凝溶栓治疗药物。输入抗凝溶栓药物同时,使用输液泵快速输入,浅静脉压力升高,溶栓药物经过交通支进入深静脉,增加血栓局部药物浓度,提高治疗效果。
护理操作:抗凝和溶栓治疗过程中,减少创伤性操作。静脉穿刺要做到稳、准保证一次成功,减少穿刺次数,保护血管壁。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穿刺机会。拔针后,局部按压5~10分钟。以防出血。尿激酶稀释过程中,不要震荡,稀释后立即使用。不要和酸性药物混合使用。静脉通路通畅,在一定时间内将溶栓药物滴完。
恢复期护理:下床适当活动,不要久坐,站立。穿弹力袜3个月以上。静脉回流好。患肢保暖,避免外伤,血栓再通后,口服抗凝药3~6个月,防止复发。劝阻病人戒烟、限酒、饮茶。茶叶有促进排泄,抵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2 结果
28例患者经过1~2周治疗,自觉症状好转,体温下降,肢体消肿,疼痛缓解。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侧枝循环建立。治疗时间短的18天,治疗时间长的31天。临床治愈出院。随访半年没有血栓复发。28例患者治疗期间,没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妇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原因有:妊娠晚期血小板功能改变,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增加、抗凝血酶Ⅲ水平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剖宫产手术过程中胎盘蜕膜大量组织凝血活酶释放,促进血液凝固。手术创伤导致血小板应激改变,具有抗凝作用的蛋白质减少,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手术中、手术后使用大量止血药改变血凝状态。产程中大量出汗、失血、失液。液体量不足,脱水,血液浓缩。手术后患者卧床休息,下肢活动减少,血液流动缓慢,血细胞成分滞留在血管壁,血栓形成。
下肢静脉反复穿刺或者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药物,静脉内膜受损。下肢静脉收缩,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参考文献
[1]兰改玲,徐玲红.剖宫产术后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12.[2]李宏娜,张磊,毛亚平.16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舒适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外医疗,2011,17.
[3]何静.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20.
[4]黃海燕.浅谈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护理[J].亚太传统医药,2011,7.
[5]陈永霞.剖宫产术后401例护理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0,S2.[6]严文利.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观察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