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林
【摘要】 语文教学目标具有导教、导学、导测评的功能。在目标导向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置是极其重要的,它是教学实施成功的第一步。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 应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目标是明确具体的课堂目标,应处理好课程目标与课堂目标的关系;教学目标设置的是三维立体式的综合性目标,还应处理好三维目标与三类目标的关系。
【关键词】语文教学目标;设置;三对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系统的重要因素。我们深知,教学系统的各个因素之间是密切相关的。本文就意在探讨教学目标的设置与其他几个相关因素的关系及其处理。
一、“教”的目标与“学”的目标的关系
传统教学论强调以教为中心,以教定学,注重教师的施教行为;而现代教学论主张以学定教,强调学生的动态生成。李镇西老师执教《荷塘月色》一文时开门见山地提出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揣摩语言,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如联系中心意思,联系上下文,对语言的深层次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辨析、品味。”李镇西老师对本文学习目标进行了恰切的定位,也因此师生在质疑解惑中生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可见“教”的目标在于定向,即规定教学中师生行为的性质和方向,是教学的起点;而“学”的目标则是定性,即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终点。这两者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教”的目标要依据“学”的目标来设置,才能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怎样处理“教”的目标与“学”的目标之间的关系呢?设置语文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学情分析,然后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进而运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合理设置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师以预设目标为基础,不断地实现预设性目标,而且积极地促成生成性目标。这样,教学目标就会在学习目标的“子集”中逐步扩大,从而无限地趋近于学习目标,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二、课程目标与课堂目标的关系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和“发现·创新”五组词语概括了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为了践行新课改,一位老师设计了《荷塘月色》教学目标:1.理解朱自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2.鉴赏文中对荷塘景色的描写;3. 体会朱自清的内心情怀。从以上设计来看,“探究”“理解”“鉴赏”等词语被运用到了课堂教学目标的陈述中。很显然,这些词语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用来陈述课程总目标的。
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在微观上对语文教学操作活动应该达到的水平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确定性、具体性和可行性。语文课程总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理论层面的总纲领,是较高层次的目标;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低层次的目标,是其中的一个个“零部件”。所以,语文课堂目标不等同于课程目标。
我们又怎样处理课程目标与课堂目标的关系呢?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受到国家教委统一规定的课程目标的制约,没有任意制定课程目标的自由,但在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时,又都有充分发挥作用的余地。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心中有语文课程标准这一杆秤来作为标准。然而现实中课程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所以要有目标层级意识,以高层次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参照学段目标、学年目标和单元目标等,合理设置出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
三、三维目标与三类目标的关系
教育部于2001年6月在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课程与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某教案如下设计《荷塘月色》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鉴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揣摩语言,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2.能力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彷徨苦闷的心境和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整个目标的阐述看似合乎逻辑,但这明显的把“三维”当成了“三类”, 割裂了“三维”目标。事实上, 知识目标所谓“鉴赏荷塘月色美景”本身就包含了如何认识理解( 过程方法) 及作者情怀(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可见“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也非交叉关系。它们是一体“三维”的,任何一维必然会与另外两维有关系。知识与能力目标往往是显性的, 但同时又附着“过程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只是后二维往往是隐性的。“三维”目标是以知识、能力目标为核心的,其他两维是可以由它负载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能力) 寓于具体过程中,具体过程中又需要方法的指导与帮助,而这一过程中总是有态度、情感相随始终。所以不能简单地把三维目标看作是三类目标或者三个目标。
设置教学目标时,对“三维”目标之间关系的处理尤为重要。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可以分类别、分层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可在具体地设置中,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阅读、写作或者口语交际等),有所侧重地平衡三个维度,从而合理地设置出三维立体式的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目标导向教学越来越重要。设置科学、合理、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尤为关键。因此,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处理好“教”与“学”的目标的关系、课程目标与课堂目标的关系以及三维目标与三类目标的关系。这需要教师的汗水与智慧。也许会经历寒冬的艰难,但却可以带给学生们一个明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何更生.新课程语文怎么教[M].合肥: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1).
[2]沈海红.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设置的困惑与思考[J].语文学
刊,2013(10).
[3]罗祖兵.课堂境遇与教学生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2012(04).
[4]何更生,等.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中学卷)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04).
[5]曹茂昌.语文教学目标设置的几个误区[J].中学语文教
学,2007(08).
[6]谭文旗.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问题与对策研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6).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