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安
〔关键词〕 数学教学;问题意识;
学习氛围;“双基”;问题
情境;质疑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7—0054—01
问题是人们思维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开端和起点,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提问
在现实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有过这样的经历:存在疑问,但不敢问老师或者同学。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有顾虑,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或比较简单,而被同学嘲笑,被教师批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顾虑。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就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多么肤浅,教师都要认真对待,杜绝从语言和行动上挫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对学生提出的错误的问题,先要鼓励他们提问的勇气,然后委婉地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启发他们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对提出具有探讨价值问题的学生要先表扬,之后因势利导,和学生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以“问题”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鼓励学生不断发现问题。
二、 加强“双基”学习,让学生善于提问
“双基”学习是问题意识产生和培养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缺少相应的知识经验,问题意识必然淡薄。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学习。另外,引导学生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很重要。因为问题的发现既可以由教学内容引起,也可由观察大量的生活现象引起。此外,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也是培养问题意识的一种基本训练。自学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善于自学就能活跃思维,增长知识,发展能力。自学往往是求知欲驱动的,而求知欲又是从问题开始的。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举措。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出发点,把生动的生活现象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比如,对“截去长方体的一个角,还剩几个角”的问题,很多学生一开始都认为还剩七个。这时,笔者笑着摇摇头,学生们都急切地追问为什么。正是这种心理,使得学生努力地分析、思考和研究问题。接着,笔者让学生联想:长方形截去一个角会出现几种情况。这时候,有的学生拿出了笔,有的学生拿出了纸,他们都积极认真地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很快得出结论:长方形截去一个角后,会出现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三种情况。这样,由于学生从动手实践中得到了启发,他们所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印象也更为深刻。
四、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
古人说:“学则生疑,疑则有问。”疑问是发现之母,也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点拨、诱导,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对学生经常进行质疑方法和技巧方面的指导,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1.从命题本身入手,适当变换,或者伸缩命题的题设或结论,能引出一系列题组(一题多变)。
2.引导学生自己研究教材,针对课本提出问题:这一章或这一节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在教材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定理、公式适应的范围是什么?如何运用?
3.引导学生自己研究习题。解答习题后,反思:这个问题还有没有更简便的解法?有没有更一般的情形?用这种解法能解决其他问题吗?
4.从矛盾入手,多想:为什么会这样?矛盾是怎么产生的?引导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
总之,教师要充分运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基本原则,不断激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笙 编辑:谢颖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