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涛
摘 要:博物馆展陈设计是一个内涵丰富、涵盖的领域广泛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扩展的设计领域。展陈设计所想要传达的本体信息必须要通过一定的设计和策划手段来展现在观众面前,一个展览的成与败的关键在于此,经过近些年的探索与发展,博物馆展陈设计领域出现一种以叙事性设计为本的展陈设计思路;此种设计手法更多的能够满足观众的需求,使其感到亲切、乐于去观赏展览。本文将从叙事性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展陈设计中叙事方法的可能性。
关键词:展陈设计 叙事性 民国馆 穿越式体验
一、引言
英文“叙事”(narrative)一词源于拉丁文的ratio,本意是指行为个具有连续性的体验,人们可以通过叙事的过程来“理解”世界,也可以通过叙事来“讲述”世界。叙事这种表达模式常被用到设计上,叙事性设计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主题的阐述,既是一种设计方法,也是一种设计思维,即通过“故事引导”参观者进行设计的理解与体验。
叙事性展陈空间设计是一种空间组织模式的设计,是一种通过叙事来“讲述主题”和“理解主题”的设计手段,即以说故事的方式和思维来进行展览主题的阐述的手段。
叙事性的展示空间可以按照年代推进和不按照年代推进两种手段划分;按照年代时间的顺序推进叙事性展陈空间具有非常明显的时间的前后性、连贯性,讲究一系列故事的前因后果和逻辑关系;另一种叙事方式不按照年代推进的顺序叙事,即按照逻辑归类讲述、理解主题。例如,南京博物院民国馆的设计,没有按照中华民国时间顺序的叙事手段讲故事;而是通过对民国时期社会风貌的整理和归纳之后,将文本想要表达的内容分类为:衣与食、住与行、休闲与娱乐的板块,分门别类的重点详述。
南京博物院民国馆在开放之后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这无不与其叙事性的设计理念相关联,本文将以民国馆的展陈设计为本体,探讨展示空间的叙事性的意义与可能性。
二、展陈空间叙事性设计方法的意义
最初的博物馆展陈设计就想现在的临时展览一样,展品以最原始的方式陈列在玻璃展柜内,展板直接悬挂固定在一尘不变的平整的墙面上,直截了当却也十分平淡无奇。然而,今天,随着受众的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简单堆砌的陈列设计思维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参观者的切身需求;人们更希望参观展览的过程像是在“听讲故事”并且充满兴趣点和悬念。(如图)
博物馆展陈空间不仅仅是一个堆砌文物和图版的地方,更是一个人性化的场所,应从受众的心理感受和本体体验为出发点,用求知和猎奇的手段来控制参观者的参观行为;然而叙事性的手段具有诙谐幽默、平易近人的特点,往往更容易被参观者所接收;卓有成效的叙事性的陈列参观起来更加醒目,时不时的眼前一亮并且心中留有悬念,参观者在获得认同感的同时,“讲故事”的手段不断的促成受众饶有兴趣的参观行为,展示设计想要表达的主题内容在不经意中得到了受众的认同和理解;所以叙事性的设计思维、方法,在展示设计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也使得设计者从侧面认识到“讲故事”的作用。
三、陈列手段在展陈设计中的叙事性表达
在现代的展陈设计中设计师十分迫切的想要将自己的设计作品向“讲故事”的手段靠拢,以实现甲方的投资意愿以及自己的设计目标。并且希望在观众和设计师与业主之间的关系成为“倾诉者”与“听故事的人”。在中国博物馆迅猛发展的道路上,大批量的展览千篇一律,“讲故事”成为了“讲客套话”,失败的案例远超过成功的。设计师在反思中不断的再实践,近期南京博物院民国馆的设计是成功的,它以生动而又准确的叙事性设计手段,想参观者讲述南京民国时期的风情与风貌。
1.叙事性陈列手段中时间轴线的利用
叙事性的展陈设计以时间为轴线,顺叙或者倒叙,亦或者夹叙夹议的展开文本的主线。由此叙事性展示的空间设计是依据时间的推演或者变化来影响展陈格局和节奏的设计手段,在逻辑的转换和空间的转换上的时空关系要求是十分缜密的。叙事性展示空间须根据文本大纲,归纳总结出一条随时间变化的逻辑总线,将逻辑总线贯穿于空间流线中,并产生节点域亮点。这就好比一部小说中精彩的故事一个接一个,小故事之间也不乏逻辑关系,其间展示的内容行云流水般的流淌入观众的内心。利用时间轴线来叙述的情节之间有明显的编排次序,在总体设计的同时,不仅仅关心每一个时间段、逻辑段设计的有多精彩、多引人入胜,每一个子空间之间也必须在同一语境下进行创作,前后语义的同义才会反衬出利用时间为轴线的优势。
南京博物院民国馆的空间设计在逻辑上被划分为3大板块,看似仅有逻辑性,没有遵循一定的时间轴线;但是设计师在每一大板块内部隐藏了时间轴线,正如写作中的夹叙夹议,陈列的空间将观众引入“故事中的故事”。例如,在“衣与食”板块中的“衣”中,设计师对于民国的衣服的式样加以研究,将旗袍的“故事”按照旗袍的产生、兴起的逻辑陈列,所展示的旗袍式样也完全和“故事”吻合;这样才不会把观众弄糊涂了,向观众诉说旗袍沿着时间的演变知识内容。
2.叙事性陈列手段中语境的利用
展陈空间设计中的语境即为使用特定的文化元素营造和展览陈列相匹配的语言环境。这种叙事性的手法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记忆以及回应,空间语境也可以说是空间情感设计的一种形态,“讲故事”这种倾诉性的展示手段本身就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手段。这正是一般的展览空间所不具备的一种特性,恰当的“空间语境”能够让参观者有认同感、临场感。空间所使用的元素不仅要能够使文化水品较高的受众获得刺激性的反馈,获得认同;而且还要使得没有这方面知识储备的人从本能的感觉上获得和融入此种“空间语境”。例如,在设计南京博物院宫廷皇家文物的展厅时,运用朱砂红和鎏金的颜色元素来渲染空间,观众进入展厅便知这是什么性质的展览。因此,如果想要营造的“空间语境”让不同的受众都能融入,那么特定文化元素的提炼和使用的技巧是重中之重。过于简化的语境会是的参观者无法体会到“语境”的存在,而过于复杂的语境氛围则和场景复原的差距不大了,简和繁的度以及文化元素的再提炼是一个优秀的展陈空间必须具备的。endprint
3.叙事性陈列手段中高科技多媒体手段的利用
当代的展陈空间设计中,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一部分,作为展陈空间的一种特有的方式,叙事性空间设计中也常常依赖大量的多媒体艺术来产生丰富的展示效果,避免了以往单纯的展柜、图版、以及场景的堆砌,让文本的内容不再是平铺直叙的被摆放在空间中去。做媒体技术手段起到的主要作用是补充完善其他静止的展示手段,充分的调动参观者的视觉和听觉,甚至是嗅觉和味觉,从而唤起参观者的感觉、幻想、和记忆,在对于多媒体艺术的体验中获得刺激,从而对展览主题的把握得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南京博物院民国馆的设计中,设计者将馆内的多媒体技术定性为“穿越式的展示环境”。由此多媒体就不仅仅再是放在墙角、挂在顶山上或者固定在墙上的电视机或者投影机了,在这里的多媒体转化为了一种“语境”;在概念设计中,在复原的民国街道的建筑中暗藏了大量的声控和红外感应点,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会有一种“穿越”的感觉。例如,当你在街道上走的时候,走在不同的地点就会触发不同的熙熙攘攘繁华街道的声响来。所以,在叙事性的展陈空间设计中多媒体体验式的展示内容,会让观众完全的投入与参与进这个“故事”,展示空间中的指导性作用,即传递信息、交流知识也就达到了;高科技的多媒体展示手段,让观众看了之后有所反应,通过互动展示无形间拉近了人与事之间的关联,参观者也就更加“入戏”了!
四、结束语
最后,想要讲明的是以上的叙事性手段并没有涵盖全部,还会不断的有更加成熟和新颖的“讲故事”的“语境”、“口气”和“语法”出现,这亟待设计师去不断的调研、反思以及创新,更需要陈列设计的统领者——展览甲方不选的扩展思路,勇于去接受新兴的“故事”,才能够让展览更加耐看、好玩。但是,反过来看,不断的出“新故事”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一定固定逻辑的理性化的知识点的陈列,不能忘记展陈设计的本源是让受众在参观中获得知识,过于强调“故事”而不注重本体知识和历史顺序可能会出现——“玩儿过了,却什么都没记住”的弊病,是本末倒置的现象。
所以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运用叙事性的设计手法的同时,必须准确的把握“讲故事”的度和“获取知识”之间的分寸,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讲述者,展览的目的也才能达到。
参考文献:
[1]郝国胜,黄琛.中国国家博物馆观众研究 2003-2006[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
[2]黄建成,刘如凯. 历史.空间.媒介:湖南省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M].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3.9.
[3]詹和平.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12.
[4]陆绍明.建筑体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1.
[5]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9.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endprint
3.叙事性陈列手段中高科技多媒体手段的利用
当代的展陈空间设计中,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一部分,作为展陈空间的一种特有的方式,叙事性空间设计中也常常依赖大量的多媒体艺术来产生丰富的展示效果,避免了以往单纯的展柜、图版、以及场景的堆砌,让文本的内容不再是平铺直叙的被摆放在空间中去。做媒体技术手段起到的主要作用是补充完善其他静止的展示手段,充分的调动参观者的视觉和听觉,甚至是嗅觉和味觉,从而唤起参观者的感觉、幻想、和记忆,在对于多媒体艺术的体验中获得刺激,从而对展览主题的把握得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南京博物院民国馆的设计中,设计者将馆内的多媒体技术定性为“穿越式的展示环境”。由此多媒体就不仅仅再是放在墙角、挂在顶山上或者固定在墙上的电视机或者投影机了,在这里的多媒体转化为了一种“语境”;在概念设计中,在复原的民国街道的建筑中暗藏了大量的声控和红外感应点,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会有一种“穿越”的感觉。例如,当你在街道上走的时候,走在不同的地点就会触发不同的熙熙攘攘繁华街道的声响来。所以,在叙事性的展陈空间设计中多媒体体验式的展示内容,会让观众完全的投入与参与进这个“故事”,展示空间中的指导性作用,即传递信息、交流知识也就达到了;高科技的多媒体展示手段,让观众看了之后有所反应,通过互动展示无形间拉近了人与事之间的关联,参观者也就更加“入戏”了!
四、结束语
最后,想要讲明的是以上的叙事性手段并没有涵盖全部,还会不断的有更加成熟和新颖的“讲故事”的“语境”、“口气”和“语法”出现,这亟待设计师去不断的调研、反思以及创新,更需要陈列设计的统领者——展览甲方不选的扩展思路,勇于去接受新兴的“故事”,才能够让展览更加耐看、好玩。但是,反过来看,不断的出“新故事”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一定固定逻辑的理性化的知识点的陈列,不能忘记展陈设计的本源是让受众在参观中获得知识,过于强调“故事”而不注重本体知识和历史顺序可能会出现——“玩儿过了,却什么都没记住”的弊病,是本末倒置的现象。
所以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运用叙事性的设计手法的同时,必须准确的把握“讲故事”的度和“获取知识”之间的分寸,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讲述者,展览的目的也才能达到。
参考文献:
[1]郝国胜,黄琛.中国国家博物馆观众研究 2003-2006[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
[2]黄建成,刘如凯. 历史.空间.媒介:湖南省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M].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3.9.
[3]詹和平.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12.
[4]陆绍明.建筑体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1.
[5]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9.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endprint
3.叙事性陈列手段中高科技多媒体手段的利用
当代的展陈空间设计中,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一部分,作为展陈空间的一种特有的方式,叙事性空间设计中也常常依赖大量的多媒体艺术来产生丰富的展示效果,避免了以往单纯的展柜、图版、以及场景的堆砌,让文本的内容不再是平铺直叙的被摆放在空间中去。做媒体技术手段起到的主要作用是补充完善其他静止的展示手段,充分的调动参观者的视觉和听觉,甚至是嗅觉和味觉,从而唤起参观者的感觉、幻想、和记忆,在对于多媒体艺术的体验中获得刺激,从而对展览主题的把握得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南京博物院民国馆的设计中,设计者将馆内的多媒体技术定性为“穿越式的展示环境”。由此多媒体就不仅仅再是放在墙角、挂在顶山上或者固定在墙上的电视机或者投影机了,在这里的多媒体转化为了一种“语境”;在概念设计中,在复原的民国街道的建筑中暗藏了大量的声控和红外感应点,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会有一种“穿越”的感觉。例如,当你在街道上走的时候,走在不同的地点就会触发不同的熙熙攘攘繁华街道的声响来。所以,在叙事性的展陈空间设计中多媒体体验式的展示内容,会让观众完全的投入与参与进这个“故事”,展示空间中的指导性作用,即传递信息、交流知识也就达到了;高科技的多媒体展示手段,让观众看了之后有所反应,通过互动展示无形间拉近了人与事之间的关联,参观者也就更加“入戏”了!
四、结束语
最后,想要讲明的是以上的叙事性手段并没有涵盖全部,还会不断的有更加成熟和新颖的“讲故事”的“语境”、“口气”和“语法”出现,这亟待设计师去不断的调研、反思以及创新,更需要陈列设计的统领者——展览甲方不选的扩展思路,勇于去接受新兴的“故事”,才能够让展览更加耐看、好玩。但是,反过来看,不断的出“新故事”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一定固定逻辑的理性化的知识点的陈列,不能忘记展陈设计的本源是让受众在参观中获得知识,过于强调“故事”而不注重本体知识和历史顺序可能会出现——“玩儿过了,却什么都没记住”的弊病,是本末倒置的现象。
所以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运用叙事性的设计手法的同时,必须准确的把握“讲故事”的度和“获取知识”之间的分寸,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讲述者,展览的目的也才能达到。
参考文献:
[1]郝国胜,黄琛.中国国家博物馆观众研究 2003-2006[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
[2]黄建成,刘如凯. 历史.空间.媒介:湖南省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M].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3.9.
[3]詹和平.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12.
[4]陆绍明.建筑体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1.
[5]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9.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