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婷婷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5-000-01
摘 要 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传统体育运动会运行机制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对学校运动会现状及改革措施进行探讨,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 校运动会 问题 改革 建议
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关键,在运动会中能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提高抗挫折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而现代大部分的学校运动会采用田径的跑、跳、投掷等十几个竞赛项目,学生参与率低,与现代素质教育中倡导“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相驳。
一、综述
(一)学校运动会存在的问题
学校运动会是展示学校体育风采的一个重要窗口,不仅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在德育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但目前学校运动会存在很多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范定权提出学校运动会项目的设置少,缺乏体育竞赛的多样化;个人项目较多,集体项目较少,比赛形式单调乏味;学校的裁判工作全由教师担任,不利于学生组织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1]。
朱洁、裴靠提出项目设置少;组织形式单调;评价方式现行的学校体育运动会重结果,不重过程。重学生取得的竞赛成绩,不重学生平时的锻炼过程及在运动会中的参与过程,评价方式单一,且奖项过少,因而光荣和荣誉只属于极少数人,绝大多数的参与者与奖励无缘[2]。
张子雄提出学校运动会持续时间和涉及面的问题,持续时间短,涉及面狭窄它的影响力就会少,反而它所营造的体育运动的气氛越浓,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越多;比赛规则与项目特色问题,人们通常用衡量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员比赛的规则作为比赛的标准。高校运动会参与主体是在校学生,运动会比赛往往水平不高,严格的比赛规则与运动水平不高相矛盾[3]。
在学校运动会存在的问题中大部分都认为项目设置少,往往以田径项目为主,竞技性较强,适合少数体育水平较高的学生参加;在比赛中个人项目设置过多,而集体项目设置过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意识;学校运动会的评价方式单一,基本上都是由教师担任裁判工作,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但很少有人提出学校的体育器材缺乏,场地环境差因素也是影响学校运动会开展的重要因素。
(二)学校运动会项目改革创新的建议
裴建国提出把运动会项目设置为A类田径类、B体质测试类、C综合类、D集体项目类,既保留了部分传统的体育项目,有增设了标准体质测试项目、技能性、团体性的项目。最后名次采用记分式的方法,限制每个人报的项目,争取每个人都参与到运动中来[4]。
郑国英提出项目设置应增加趣味性、大众化,削减一些对身体素质和技能要求较高的项目,增设一些娱乐性的项目;项目设置与时尚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项目设置难度应适宜,既不能难度过大,也不能过低;增加集体项目的比重,如10人100米接力赛;与体质测试的标准项目相结合,如仰卧起坐等项目[5]。
范智明提出让学生成为运动会的主人,让没有运动项目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会的后勤工作、裁判组、器材组等中,既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素质;通过改变项目设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会中来;淡化金牌意识,不能只注重运动成绩,还要注重学生在参与过程的表现,设置多种奖项,尽量让大多数的同学得到相应的鼓励性的评价,做到我运动、我快乐[6]。
在学校运动会的项目设置中,各个专家都提出了增加项目设置的趣味性、集体性,但具体怎样设置运动项目,由于各个专家的改革思路不同,所以运动项目的设置有所差别。
有的专家认为项目设置应具体分类,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运动会中来。有的专家认为学生应成为运动的主人,让一些没有参加运动项目的同学,参与到运动会的编排中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有的专家提出淡化金牌的意识,设置多种奖项,让学生都能得到鼓励性的评价。
二、总述评
学校运动会现状。目前关于学校运动项目增加趣味性、集体性的意见达成共識,要求学校的评价方式多样化,设置多种奖项,让大多数同学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但对于怎样具体的项目设置持有不同的观点。同时学校运动会与传统体育项目相结合研究较少
三、方法
学校运动会的项目设置为田径类、体质测试类、综合类、集体类、竞赛知识类。田径类保留一些项目的长跑、短跑、跳跃等一些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以满足体育特长生需要的运动项目。体质测试类项目,按照体育课程的标准设置不同的运动项目以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综合类,综合类项目中增加一些趣味性、集体性,在这类项目中多设置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多设置一些与传统体育、地方特色相结合的运动项目,既能增加学生的趣味性、也能使传统的体育得以传承。集体类中根据具体的生活实践技能、竞技类中的接力项目中得到的启发。竞赛知识类项目中抽取有关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进行抢答得分。
参考文献:
[1] 范定权.学校运动会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快乐阅读[J].2011(7):54-55.
[2] 朱洁,裴靠.阳光背景下学校运动会改革实践与思考[J].科技信息[J].2009(4):236-237.
[3] 张子雄.学校运动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3(7):157-158.
[4] 裴建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会中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8):248.
[5] 郑国英.我省高校运动会项目亟待创新[J].2007.3(12):138-139.
[6] 范智明.新形势中小学学校运动会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科技博览.2009(6):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