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彦飞
摘要:2013年《汉字英雄》节目自播出以来,深受广大民众追捧,针对这一现象,基于这档节目的传播宗旨、传播内容、传播效应、传播创意的考察,并结合节目出现的社会原因,节目的优点和缺点,分析汉字书写类节目对于展示汉字文化魅力、促进我国人民的汉字文化乃至整个传统文化意识的觉醒、创新节目形式更好引领时代发展新风尚等方面的传播价值。
关键词:汉字英雄;汉字读写;现象学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度进展,我国的经济实力、政治作用力、国际影响力乃至整个综合国力都在稳步提升。国家的科技水平已经走在时代的前列,近年来,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除却国家方针政策方面的规定和施事,我们仅看近年来出现的众多文化类电视节目便可知晓文化兴隆之现状。《汉字英雄》节目,从节目形式到内容宗旨都可作为此类节目的典范,引领时代发展新风尚,保我民族长存之魂。可以说“识字的头脑创造了新的媒介,而这些媒介又使识字文化所依赖的‘传统技能变得毫无意义。”[1]毫无意义或许言过于实,但不置可否,汉字书写技能的弱化已日益显现。该节目正是把握契机,意在唤醒人们逐渐消失的汉字记忆。
一、“汉字英雄”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汉字英雄》节目播出不久即引起了社会的热烈反响,并引起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思考和探讨,同时也引发了媒体关于汉字文化以及汉字是否正在衰落的大讨论,《人民日报》、《三联生活周刊》、《参考消息》、《综艺报》等多重要媒体对《汉字英雄》进行了多角度、全方面的关注和报道。新浪、搜狐、映象网等千余家网站发布4000篇新闻稿,稿件转发二十万余次。节目播出期间,微博总转发及评论数:795636次,多次名列周五综艺排行第一名,甚至一度超过《中国好声音》。此外,节目的热播,还造成《新华字典》的一度脱销,并引发全国各地中小学老师向家长及学生推荐观看该节目,甚至有老师将观看《汉字英雄》布置为暑假作业。究其原因,引人深思。
二、“汉字英雄”活动出现的原因和意义
“汉字英雄”活动的出现绝非偶然,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同时也有其深刻的意义。
(一)电子科技产品的普及引起汉字书写的危机
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反映了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智慧。然而,受互联网的影响,人们的书写方式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键盘敲字和手机短信打字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汉字手写,许多人提笔忘字,好多字是会认不会写。据调查显示,在键盘时代,汉字成了我们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2]这真的是一件非常可悲且可怕的事情。
(二)媒体结合自身发展和汉字书写危机而进行的推崇
从世界范围来看,“提笔忘字”的现象并非仅仅出现在中国。为保卫传统文字,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家都陆续推出了以拼字为主的电视游戏节目,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参加,取得了非常高的收视率。从国内现状来看,《汉字英雄》出现在人们拼写能力日益萎缩、“提笔忘字”现象逐渐严重的今天,可谓生逢其时。在当今各类唱歌、跳舞类选秀节目充斥各大荧屏并出现白热化的情况下,该节目另辟新径,将文化传播与娱乐互动结合在一起,取得收视佳绩是必然的。该节目自诞生之日起,就采用“书写”方式来进行比赛,在观看紧张激烈的比赛之余,该节目还带领人们重新领略汉字之美与丰厚内涵,提升汉字书写的能力,使节目自身从一档受到热捧的文化节目演变成为一个文化现象。总而言之,《汉字英雄》换回了人们对汉字书写的敬畏与尊重,帮助观众意识到“提笔忘字”的窘况。正像节目开场主持人所说的“横平竖直写字,方方正正做人”那样,在一笔一划的书写中,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文字符号,更看到了汉字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汉字英雄》节目的热播推动汉字及国学文化的发展
该节目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传承活动,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4]为节目定位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节目组强调通过汉字书写追求文化传承、文明传递的目标,并发挥汉字书写节目的危机预警功能,令国人意识到未雨绸缪的重要性。相继而来的《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相关节目纷纷踏上荧屏,相信不久的将来,像《百家讲坛》、《华豫之门》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节目会引发观众追捧新热潮,文化将搭乘媒体发展之舟在新时代以新的方式重铸昔日之光。
三、《汉字英雄》节目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这档节目办的有声有色,可谓说非常成功,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作为新生事物,他也有其缺点和不足。
(一)節目评委的专业性有待提高
该节目评委阵容强大,不仅有国家级播音助阵,还有文化名人鼎力加盟,例如文化名人于丹、江湖才子高晓松、知名学者张颐武,这些当代领先级的“汉字先生”[1],使观众收看同时,收获大量内在文化知识。节目收视率自然也因此得到了强大的保证。但是这些评委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汉子文化领域的先驱,他们对于比赛的评判过多的依靠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这对于比赛来说无疑失去了绝对的公正性。例如,评委对有些字词的点评含混模糊,精准性不够,在有“笔画达人”之称的小选手面前,张颐武老师数错自己名字的笔画,于丹老师多次念错字音,主持人马东更是多次被指出读音错误,在这些瑕疵中有学术水准方面的原因,也有这些嘉宾准备不足的因素。
(二)考核的汉字难度与参赛者年龄关系的处理欠妥
从前几期播出的节目看,要想在比赛中表现出众,参赛选手需要广博的汉字知识储备,并对常见汉字和生僻汉字都比较熟悉才能过关斩将,而遇到不太熟悉的汉字时,选手对汉字文化、汉字构成规则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选手的正确率。以该节目第一期为例,汉字考查范围涉及生活、成语、俗语、地理、生物、化学、医学、历史文物等方面的词汇,这些词汇基本涵盖了中国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妙趣横生的成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历史典故和我国人民在词汇选择、运用中的智慧。这种对汉字书写能力的全方位考核一方面起着排查错别字的作用,另一方面这对于弘扬中国汉字文化的意义举足轻重,但是节目要求参赛选手年龄在7—17周岁,这无疑使节目具有冲突性和戏剧性,既然考题要求范围涉猎方方面面,为什么参赛选手年龄要求如此狭隘。此外,在很多场比赛中都出现小学生和高中生同台竞技的场景,尤其在复赛和总决赛中更是同样难度的汉字考核初中和高中不同年龄段的选手,这无疑会造成成绩的差距。可能节目在开播初期这方面拿捏的不够好,节目组在幕后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科学筛选不同年龄段所该掌握的汉字范围,或者结合选手年龄特点更合理的安排赛场,保证节目更趋合理性。
(三)偏离汉字书写竞技初衷,出现过多娱乐煽情情节
虽然汉字英雄节目“秀文化”的亮点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当下节目的内容高度,但却不能否认其选秀的表现形式,即娱乐海选、煽情故事加评委点评的模式。不难发现,在《汉字英雄》舞台上出现过不少如“轮椅男孩”、爸爸去世思念天国爸爸的小男孩、家境不好心疼父母的小女孩等的煽情选手。另外唱歌跳舞等各种为博人眼球的娱乐选手也充斥着每期节目,“快板”女王泊珏和“猫女”刘冠文都无一不体现出节目的选秀特性。任何一种竞技类节目,无论其节目宗旨如何,参赛选手的技能强弱无疑都是决定其成绩优劣的绝对因素,就像有“毒舌评委”之称的金星老师说的那样:“最讨厌选手在场上说自己家庭条件有多不好、身体有什么残疾等哭哭啼啼的行为,比赛就是比赛,就用自己的实力来说服评委,说服场上所有的人,其余的都场下再说,请把自己那无意义的泪水收起来。”所以节目中安排的过多娱乐煽情片段都是不可取的。然而,对于誓言挖掘自制节目新价值的节目来说,娱乐煽情元素虽不可避免,但无需刻意制造。(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毕素雅,张萌.《汉字英雄》:文化综艺节目的成功与思考.青年文学家,2013(27).
[2]王志强.寻找键盘里失落的文明.广电聚焦,2013(10).
[3]程欲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7-8.
[4]李冰.文化坚守与娱乐表达的共赢之道.评论聚焦,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