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规律出现的噩梦

2014-06-10 08:11:51王瑞霞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噩梦来访者心理咨询

王瑞霞

有时候,当我们面对他人的困惑又不能够提供有用的帮助时,那就选择倾听吧,哪怕只是倾听他人的陈述。正是这些“无所事事的倾听”也许能够让对方在倾诉中得到了压力的释放和情绪的缓解。

一位经常遭遇噩梦袭击的大二学生,因为噩梦的困扰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第一次咨询

在一个炎热的下午,來访者穿着拖鞋、长裤来到我的办公室。他是学校某协会现任主席,一开始我和他谈了一些工作的事情。最后我问他,有没有其他要和我分享的事情,他说:就是他自己老做噩梦。

他说自己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做相同的噩梦,梦的内容是一个看不清面孔的人在掐他、打他、咬他,而且这种打的动作和现实生活中的感觉是一样疼痛的。他在梦中非常痛苦,有时会用意志反抗,但一旦反抗,就会觉得头痛得厉害,不反抗他又觉身体特别痛。

这种梦出现的时间一般是在他入睡后半个小时左右,梦出现的时候,他会呼吸急促,而且他也觉得自己的手脚都在痛苦地挣扎。但是同宿舍的同学说:没有看到他动,他睡觉时非常平静。如果有人叫醒他,他就会从痛苦中解脱。醒来之后,他看到亮的东西就会好一些。他还说,如果晚上出现了这种噩梦,他第二天的精神就会特别好,如果没有出现这种梦,他第二天精神就非常不好。

他在高三刚刚开学的时候,第一次出现了这样的噩梦。当时他很害怕,跟妈妈讲了,妈妈说可能是压力太大的缘故。这之后,噩梦就开始经常来访。从高三到现在大二,已经三年了。他几乎每天晚上都和噩梦相遇,他已经从刚开始的害怕演变到了现在总结出噩梦出现的规律和噩梦出现后他如何做才能让自己更快入睡。听他跟我娓娓道来的事情,感觉他是在讲述别人的事情。

在听他讲的过程中,我很好奇,他怎么如此理性,也很好奇为什么噩梦还能总结出这么多规律。为了找出噩梦出现的原因,我认真询问了噩梦第一次出现时的情景。他说第二天醒来他特别害怕,但并没有跟别人说,只是后来跟父母讲了。随后,我询问了他童年时和父母以及两位兄长的关系。他说噩梦第一次出现在高三刚开始的时候,那时候他没有来自家庭的压力,有也只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他说自己的童年是非常美好的,父亲从来没有打过他,而且也很少干涉他的决定。妈妈很关心他的生活,但很尊重他自己的决定。两位兄长因为比他大很多,因此跟他的关系也比较好。

问他在读书期间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如何,他说都非常好,没有什么矛盾,虽然可以谈心的朋友不是很多,但是大家相处得都还可以。

问完这些问题,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噩梦呢?他的回答让我非常迷惑,我根本找不到答案,我预想的那些可能原因都一一被证实是不对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噩梦的规律性实在让我吃惊。而来访者对事情的叙述那么理性和平静也让我觉得有些诧异。看得出他情绪比较稳定,对整个事情也有非常规律的认识。

我迷惑了,不知道接下来该谈些什么,我建议他下次我们来尝试做一下催眠。他跟我说,他最近还看了一部电视剧《SOS》,里面也讲到催眠。他讲了剧情,我问他是不是喜欢看电影,他说是的,他现在喜欢看恐怖片和一些解谜的片子。再之后他提到自己高中时候喜欢看鬼故事,他说看鬼故事刚开始有些害怕,但害怕过后是觉得刺激,挺爽的感觉。

这个无意的叙述让我眼前一亮,我觉得自己找到了这个有规律的噩梦出现的原因。但这时已经咨询了近两个小时了。我告诉他,我们换个时间再谈,我们约在了几天后的一个下午,下一次给他做催眠。

第一次咨询是了解来访者基本情况,掌握他要咨询的问题,初步询问必要的信息。这些第一次咨询中做的还比较好。不好的是,咨询时间太长,我在咨询的最后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觉得特别累。

催眠我并不会做,只是看过催眠方面的书。而用催眠进行咨询,我没有尝试过。答应来访者下一次做催眠是不明智的做法,他对催眠可能会有不合理的期望,而这不合理的期望很可能会影响咨询的效果。因此在以后的咨询中,尽量避免预先告诉来访者下次做什么。

这次咨询给了我一个启发是:在某些咨询中,可以通过问来访者的爱好来了解他更多的心理信息。因为爱好可以体现他的特点。

第二次咨询

开学后,这位学生又来了我这里一次。过了一个暑假,他变得黑了。他说暑假在家找了一家公司实习,所以整个暑假觉得很充实,但是做噩梦的情况还是照常出现,而且有一次他甚至整晚没睡。他说情况比以前更严重了,虽然出现的次数比以前少了,但是噩梦中那个看不清面孔的手打他、掐他、咬他的力度更大了。每次他都觉得自己在梦中和死神只差一步之遥了。

我听他讲完这些情况后说:“我可能找到你做噩梦的原因了。”他很平静的看着我说:“是什么?”“你以前在高中的时候喜欢看鬼故事,恐怖的鬼故事,在恐惧中你得到了一种快感。因此你现在做噩梦也是为了得到一种快感。”我顿了一下,接着说:“你接受我的观点吗?”犹豫了一会儿,他看着我,带着羞涩和吃惊:“好像不太对吧。如果为了得到快感,为什么我还要让自己受这么多痛苦呢?你知道我在做梦的过程中是多么痛苦。”“恩……”我沉默了一会儿,试图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来解释,但还是停住了,我怕这样的一个学生接受不了他是因为“性”才经常做噩梦的。

我的想法是:他在高一、高二时因为看鬼故事而得到快感,这种恐惧——快感的刺激反应联结经过两年的训练形成了,到了高三因为课业繁忙没有时间再看鬼故事,而且鬼故事的恐惧程度已经不能再引起他的恐惧感。这时潜意识的力量迫使这种恐惧转移,因此就出现了他梦里的恐怖场景。他自己不能意识到这种恐惧背后所带来的快感,但这种情况却真实地在发生。

他不接受我的观点之后,我开始从他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我为了得到快感让自己在梦里受那么大的折磨呢?他讲述自己在梦里的情景时是那么地痛苦和难受。我也不禁在想:到底是为什么?接着我跟他聊了他最近一周的生活,他给我提了一些咨询室如何布置的建议,我欣然采纳。我们没有约下一次的咨询时间。

这次咨询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找原因”上,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噩梦?这是他和我共同关心的问题。这样集中注意力于某一点上会限制我的思维,而且咨询过程也往往有中断的危险。

其次,当我提出的原因被来访者否认时,我很容易就放弃了我的观点,然后跟着他的思路去思考。这样做不利于咨询的进行,因为在这次咨询过程中一度有没什么可说的危险。

最后,如果说原因就像我说的那样,如何解决他的做噩梦现象呢?怎样帮他解决痛苦呢?我自己不能回答。

这个案例的咨询持续了很多次,直到这位同学毕业。因为我在咨询中经验不多,在后来的咨询中我积极倾听,力求同感,着重建立好咨访关系。

到现在,这位来访者已经毕业,并且找到了工作单位,他已经不来我这里了。最近一次在QQ上碰到他,他说自己现在好了,还说要感谢我对他的帮助,看到这样的消息我很开心也很忐忑,开心的是他现在好了,忐忑的是我觉得我其实没有帮助他什么,如果一定说有的话,也许就是我无数次耐心的倾听吧。

反思

对于刚开始做心理咨询的我来说,因为急于想帮助来访者而积极寻求各种能够帮助他的方法,这样的想法让我在咨询中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但当我发现我并不能够为他提供我所认为的帮助时,就选择了倾听,似乎只是倾听来访者的陈述,现在看来,正是这些“无所事事的倾听”让来访者信任了我,从而让他在每一次倾诉中得到了压力的释放和情绪的缓解。

这让我想起了心理咨询中的一个原理:咨询的效果往往在咨询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已经体现。这也再次印证了心理咨询中咨询关系建立的重要性。心理咨询是助人自助的过程,这一理念在这个咨询案例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印证。

(编辑 高龙辉)

猜你喜欢
噩梦来访者心理咨询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噩梦成真?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不愿醒来不愿从梦中醒来
青春(2017年1期)2017-02-09 12:15:51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