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间书写档案情

2014-06-10 08:16米振明
档案与建设 2014年10期
关键词:刊物江苏稿件

米振明

(新沂市档案局,江苏新沂,221400)

第一次与《档案与建设》接触是在常州轻工业学校临毕业那年,为写毕业论文要参考相关资料,从学校图书馆里借来了厚厚一摞《档案工作》《档案学通讯》及《档案与建设》等杂志,一册册泛旧发黄的期刊既厚重又独特。平时很少有人阅读这些专业刊物,它们只是静静的立在书架一角。

1991年,我被分配至新沂市档案局,从事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分类、装订、贴标签、编目、排列上架,几个月下来,望着一册册摆放整齐的资料,一种成功喜悦感涌上心头。看到花费大量财力物力保存下来的资料却躺在库房,感到很可惜,我就试着写了篇《由“闲置设备——待追回的巨大财富”所想到的》文章寄给了《档案与建设》编辑部,时隔不久,收到了散发墨香的用稿通知和样刊,心中充满了激动和兴奋。

接待查档工作既紧张忙碌又枯燥烦琐,没有鲜花和掌声,即使干得再好也不出彩。看到记录在烟盒大小的纸页能为企业解决大问题,一份不起眼的档案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转折时,又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深感骄傲和自豪,平凡的岗位一样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因档案缺失,年满60 的老人却不能正常办理退休手续时,又为他们感到深深忧虑和痛惜。加强档案源头管理迫在眉睫,一篇《拓宽馆藏收集范围,全面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稿件再度被《档案与建设》采用。

刚开始觉得向刊物投稿是件高不可攀的事,既不知道编辑需要什么样的稿件,也不清楚自己该从何下手。其实不然,基层档案工作者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就是本专业栏目所要刊载的。工作中的一些感悟,积累的一些经验,时常汇思于笔端,劳作在方格稿纸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能光是块牌子》《传承红色经典,挖掘身边正能量》等一篇篇文章相继变成铅字,既经历过拿到样刊和稿酬的惊喜和舒畅,也品尝过寄出稿件后久无音讯的苦闷与沮丧。

作者(左)在接待群众查档

从双月刊到月刊,从中文版到外文版,从省内发行到国内外公开发行,直至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三十年一晃而过,在读者、作者和编辑们的精心呵护下,《档案与建设》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引导力与日俱增。每一点进步都倾注了编辑们的心血,每上一个台阶,都见证江苏档案期刊事业的发展。从匆匆一瞥到忠实读者,直至成为撰稿者,方格稿纸间与《档案与建设》结下了深深情缘。

三十年来,《档案与建设》扎根于江苏热土,倾力为档案事业鼓与呼,足迹遍及全国各省市和港澳台地区。从稚气未脱到风华正茂,从嗷嗷待哺到而立之年,我们一起成长——国家走在蒸蒸日上的征途,人们走在通向小康的道路,档案工作走出了蓬勃发展的势头。

“三十而立”。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又是一年“您对本刊最大信任与支持,莫过于提供优质稿件”的新起点。那么“而立之年”,首先要清楚的就是“立”什么?

紧跟时代步伐,追踪社会热点,让广大读者真切感触我省档案工作跳动的脉搏。《档案与建设》,是我省档案工作的喉舌,是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传播各地档案工作经验、开展信息和技术交流的主要阵地。从进一步搞好大中型企业,到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从科技兴省,到文化兴省等等,展现各个时期江苏档案事业发展新蓝图,反映出经济工作对档案工作的新呼唤。

倡导基层写,写基层,与基层档案工作合拍,使基层档案工作者读有所学,学有所用,这是众多读者喜欢《档案与建设》期刊的原因之一。设置的“基层工作”栏目,是专为基层朋友们开辟的信息和学术交流阵地,是帮助我们档案工作者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的良师益友。发挥了期刊在档案工作指导、宣传、教育、信息传播等方面的应有功能,在推进全省档案学术研究和档案事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档案与建设》重点突出档案与社会各个方面建设的联系。江苏经济发展较快,档案工作开展得比较活跃,经常有一些创新性的工作。作为我省档案工作的喉舌,期刊十分重视报道这方面的内容,在内容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不仅仅面向档案工作者,也面向社会,正因如此,《档案与建设》才有了今天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回顾总结三十年来我省档案刊物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我们在看到江苏档案事业发展势头的同时,也要看到工作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站在新的起点,明白“立”什么的同时,还要清楚正走向不惑之年的《档案与建设》“不惑”什么。

“特色”不能变。一个刊物的生命取决于三个因素:编校质量、稿件水平和发行数量。“您对本刊最大的信任与支持,莫过于提供优质的稿件”,既是对撰稿者的宽容,也是编校者的郑重态度,与时下花钱就能发表文章的一些刊物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从铅排铅印到激光照排到胶版印刷,从刊庆征文集思广益到面向社会征集专用刊徽,从封面装帧到栏目设置,无论在编辑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动了脑筋,下了功夫,逐步趟出了江苏档案期刊的特色路径。

“文化”上做文章。虽然是一本专业刊物,但也应不囿于专业理论和技术方面,应加强“档案”与“文化”两方面的建设。不仅要贴近行业、贴近基层,还要强化精品意识,强化创新板块策划。由江苏省档案局与《扬子晚报》打造的“档案穿越”栏目,坚持以新闻写档案,用故事讲历史,形成较强的倍增效应和社会影响力,不失为报刊创新优秀案例。江苏为文化大省,《档案与建设》应在这方面做足文章,努力将期刊打造成一个档案与文化、历史与现实、经验与感悟等方面百家争鸣、博采众长的平台。

“创新”里求课题。目前,《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中国档案资讯网”等主流媒体都在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进入乡镇、村等基层档案部门调研,实地组稿和采访,一批批有影响力的“全国最美档案人”、“全国最美档案馆”等系列文章纷纷刊出。江苏档案工作开展得比较活跃,常有创新举措,《档案与建设》期刊编辑也应走出办公室,奔赴基层一线,挖掘稿源,更多地报道我省各地档案馆和基层档案室为民服务取得的新成效,推动全省档案事业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猜你喜欢
刊物江苏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刊物贺词
数读江苏
江苏
系列刊物介绍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