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你为孩子“超负荷充电”吗

2014-06-10 19:24兰心
中华家教·幼儿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幼小习惯儿子

兰心

转眼又快到初夏,又将有一批适龄儿童告别幼儿园的生活,正式步入小学的大门。“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几乎成了家长们共同的心声,于是各类幼小衔接培训班火了,稚嫩的孩童也背上了沉重的书包,中规中矩地写拼音、学算术、做习题……在家长望眼欲穿的期盼之中,孩子几乎成了“学习的机器”、“知识的木偶”,小小孩童真的需要为此付出这么艰辛的代价吗?不妨让我们共同聆听家长们的心声。

支持方:知识恶补,智慧至上

珊珊(85后辣妈):从幼儿园到小学,对于孩子来讲,还真是个不小的挑战。但从教材上来看,幼儿园的课本图文并茂,侧重于活动、游戏等等,到了小学有了180°大转弯,自然偏重于知识与智力的开发。为了让女儿尽早适应小学课程,提前的知识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尽管天天学啊,写啊,5岁的女儿感到有些累,但我还是陪伴女儿坚持了下来,想到“先苦后甜”这个道理,我的心里也就欣欣然了。

王亮(职员爸爸):如今,最火的莫过于教育培训了,就拿儿子这个年龄的“幼小衔接班”为例,满大街的宣传广告飘来飘去,“入学前先报班”几乎成了家长们人人皆知的“潜规则”。“望子成龙”可是每个家长最大的夙愿,我也惟恐孩子落后于其他同龄伙伴,因此“陪着儿子去充电”成了必须的选择。一切为了孩子,哪怕再苦再累,“革命尚未成功,只有努力到底”。

李慧(教师妈妈):身为教师的我,自然明白分数的重要性,“高考”是孩子成功成才的“独木桥”,为此我得让儿子“一路冲在最前面”。如今,每个晚上我都和儿子去攻克繁琐的拼音、算术,看似这些“小儿科”的知识也不简单,里面的学问大着呢。而且,我还对儿子进行高强度的模拟训练,比如默写字母N遍,口算数学题100道,一段时间的训练下来,儿子的成绩果然顶呱呱,看到丰硕的收获,我喜在心头。

反对方:养育为先,呵护童真

齐玲(80后妈妈):在儿子的教育上,我一向倡导“养育”的原则,所谓“养在先”“育在后”,则是指对孩子需要方方面面的综合培养,全面教育,而不能仅仅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或智力发展上。当别人家的孩子都在提前为小学而战时,我家儿子还在无忧无虑地享受着快乐的童年,留住这份纯真与美好就是孩子一生的精神财富,远远大于“几加几”的含金量。

陈诚(教师爸爸):曾几何时,这样一幕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女孩,在密密麻麻的白纸上抄写着一个个生硬的字母“b、p、m、f、d、t、n、l……”女孩一边写一边念着,整整抄写了十几遍,小手已经变得红肿了,但依然没有学会。童年,不能在知识的压榨下变得如此残酷,因此我家女儿在入学前没有进行专门的补习,但现在上了小学一年级的她成绩却非常优异。相反,没有提前接触过知识的她对课程有着更浓厚的兴趣,课堂上也比其他孩子更为专注认真,或许这正是取胜的秘诀所在。

梁栋(职员爸爸):“为孩子做好人生的规划师”,这曾是多少爸爸妈妈们的最大夙愿。于是,孩子就成了父母手中的“棋子”,一步步按照设定好的路线迈向知识的征程。相反,我却是个完全信奉“自由式教育”的爸爸,对孩子的未来没有预定的设计,只要孩子幸福快乐就好。于是,我家儿子就成了不少伙伴眼中的“幸运儿”,不需整日学习小学课程,但在我们平时的活动游戏中,儿子也受到一定的熏陶,简单的数学知识也基本掌握了。

专家方:培养习惯,提升情商

罗老师(海珠区实验小学语文科科长):提起幼小衔接,不少家长走入了“重学习,轻习惯”的误区,其实习惯的培养才是基础的第一步。比如最基本的则是“听、说、读、写”的习惯,在听说的方面,要教给孩子耐心地聆听,并学会正确地表达,与老师愉悦地交流,从而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在读写的方面,一来要培养孩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二来要呵护孩子的兴趣,切不可最初就让孩子大量书写和阅读,一旦扼杀了兴趣,后果将不堪设想。

张丕发(福田小学校长):“莫把孩子当做神,先把孩子当做人”,这句话就是告诫广大家长不可过度焦虑,而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身心特点,一味地强压知识的棍棒,到头来只会得不偿失。放平心态,从智力因素的培养往非智力因素转移,不妨培养孩子想象和感受的能力,打开思维的空间,尽情地释放灵性,发挥潜能。家长也可以在活动与游戏中进行,寓教于乐,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看来,幼小衔接的门槛上,知识不是万能的,习惯的培养与情商的提升尤为重要。那么,请家长们放平心态,拓展视角,为学龄前儿童“充分减压”,让每一颗童心都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知识的多元化、智能化。

猜你喜欢
幼小习惯儿子
上课好习惯
打儿子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好习惯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