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眼

2014-06-10 17:07阿诺·蒂利皮耶
足球周刊 2014年16期
关键词:慢动作越位判罚

阿诺·蒂利皮耶

从来没有一种解决办法,是万无一失且不会带来任何问题的;也从来没有哪一个话题,像“是否要用录像帮助裁判”这样长时间得不到推动。

自从电视走进球场,比赛画面因为科技而越来越精确、即时,录像渐渐成为显而易见的可靠手段,并为改变提供了机会。毫无疑问,我们需要一种手段来消除足球比赛中存在的错误和污点,让它趋向纯洁。

足球早已是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全球运动,但在某些方面,它依旧如诞生之初那般落后。从纽约的红牛体育场,到金沙萨那破烂不堪的场地;从巴黎王子公园,到法国首都郊区的体育公园,足球仍以相同方式进行着。这说明了它的全球性。以尊重信条为名,很多人宣扬必须让足球保持原样,而不是追求进步。他们还会饶有兴致地从历史上那些著名错误事件中找到一丝诗意,诠释一种怀旧浪漫气息。

时间的斑驳痕迹,记录下了1986年世界杯上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而作为当时的受害者,英格兰人也不愿多提20年前他们赢得世界杯冠军时赫斯特射出的皮球是否越过了德国队的门线——那是一个世纪悬案,我们永远不可能得到确切答案。

半个世纪过去了,在布拉特的提议下,“录像”(鹰眼技术)第一次被邀请进入世界杯,国际足联主席希望尽可能地减少不公。他的“敌人”、欧足联主席普拉蒂尼曾在1992年时说“或许有一天我们可以借助录像”,不过现在,他的态度变了。但争议不在于此,而是在于每个周末比赛结束后没完没了的争吵。

随着时间推移,那些越位进球和疑似点球都会被忘记,被积累的只有越来越多的怀疑。足球比赛压力陡增,无助的裁判们被送上审判台,比如不久前法国联赛杯决赛场上的那几位(出现严重误判),比如今年3月在镜头前公开向里昂主席奥拉斯道歉的那位“黑衣人”……真是遗憾,裁判不得不把自己的位置放得那么低,这还是什么“法官”!

只有到了紧急关头,人们才会打破内心的沉默,现在,是时候了!以往误判的数量从未像今天这么多,因为以前没有现在这么多手段来证明误判的存在,慢镜头、高速摄像机、多角度重放……现代科技将“黑衣人”的弱点彻底暴露在了大家眼前。他们的眼睛已经不足以用来做出正确判罚,只能用于流泪。这是一种不公正,而裁判只是不公正的牺牲品。

不久前一场法乙比赛出现了令人遗憾的一幕:一位裁判判罚了点球,随即改判,最后又认可了最初判罚。一名球员走到他面前,要求他看看手机上正在回放的慢动作;为了避免承担“开先例”的责任,裁判拒绝了就在眼皮底下的真相。

如此行事,如何取信于民!正如一位电视从业者在20年前所说的那样:“世界杯决赛有20亿电视观众观看,却是由一个‘瞎子来裁决。”裁判需要光明,而光明与他们的距离其实只有十几秒钟——通过观看录像做出决定的时间。在众多裁判、电视从业者和教练的帮助下,我们挑选了11种通过录像给裁判带来帮助的情况,至于决定,由足球来做吧!

是否球过门线

1966世界杯决赛结束后很多年,一切如故,英格兰人当初得到的便宜在2010年的南非送还给了德国人。但2012年夏天,奇迹出现了:国际足球理事会同意试验两种技术,来判定皮球是否越过门线。2012年世俱杯和2013年联合会杯,“鹰眼”(通过摄像机对门线进行扫描,如同网球)和“GoalRef”(智能芯片)两种技术得到试用,最终“鹰眼”完胜,并得到了参加巴西世界杯的机会。

安装“鹰眼”系统,每座球场的投入是15万到20万欧元,对于世界杯这不值一提,但对于法甲这样的联赛来说略显昂贵。法国一家电视台的导播弗雷德·戈达尔表示,他们曾测试过一种只需要6台摄像机的装置,价格便宜得多,而且同样可靠。这个提议有待研究,但有一点毋庸置疑:足球不能在“得分”这个事关生死的问题上存在任何疑问和马虎。

优先级别:一级,不可或缺

是否假摔

首先要明确,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录像设备的区域要限定在禁区及其周围,用录像来判断球门外40米的假摔没有任何意义。我们需要关注最重要的区域,因为那里充满了争议与冲突。仅凭肉眼和经验,很难做出完全准确的判断,因为比赛中充满了这方面的“艺术家”和“专家”——他们善于表演,自己将自己绊倒还会痛苦不堪。呃,我们没有暗指任何人。

只需要借助几个慢动作镜头,裁判们就能将经常满地打滚的优秀“跳水运动员”揪出来,然后给予严惩。而有了“录像裁判”,那些存有侥幸心理的家伙们一定也会收敛不少,这对他们做人也有好处。

优先级别:二级,顺应民心

是否点球

通常情况下,多次慢动作重放可以确认是否存在身体接触,判断一次铲球是干净的还是犯规。现代足球赛事转播的摄像机数量底限是10台,这已经足够覆盖两个禁区,并发现这个关键区域里发生的绝大多数事件。

录像技术的反对者认为,这种“通常情况下”发生的事件过多,会阻碍比赛顺畅进行。他们还坚持“误判是足球比赛的一部分”,强调增加两名底线裁判就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增加两双眼睛不算多,这是卫道士们的逻辑;那么增加一名“录像裁判”提供额外保障,显然更不是问题。更何况“录像裁判”拥有反复观看慢动作的优势,这是那两位站在底线边的同行所不具备的。它要做的只是确认主裁判做出的决定是否正确,或者告诉主裁判他没有发现的东西。为何放弃这种奢侈?

优先级别:二级,顺应民心

是否禁区内犯规

在球员们装着GPS上场的时代到来之前,裁判面对的一个主要麻烦,就是经常弄错犯规地点,尤其是犯规发生在禁区线附近时。他们经常面临重要抉择:禁区内,还是禁区外,这意味着判罚点球还是任意球。虽然只是几厘米的差距,但造成的后果完全不同。

这种情况下,录像可以扫清最后一厘米的疑问,锁定犯规地点。大量摄像机和多角度重放能帮助裁判解决所有细节困扰,何况还有更为精确的技术。而且在重大赛事中,现场摄像机的数量甚至可以达到50台,弄清楚这点小事,简直不在话下!

优先级别:一级,不可或缺

是否手球

这是个令人头疼、经常引起争议的话题,就连录像也会在这个问题上遇到麻烦。一名球员用手触球(尤其是在禁区里),并不一定意味着犯规,因为这取决于他的主观意图。足球规则第12条规定,如果球员是有意识用手触球,那就是犯规,在禁区内就是点球。但是“有意识”这个词的表述,会让全世界裁判在无数夜晚辗转反侧,因为他们需要从自己的角度判断球员的主观意图。哪怕慢动作重放也无法给出准确答案:它只能重现手和皮球之间的接触,无法反映球员当时的心态。出现手球的情况太过复杂,每个人的解读也不尽相同,所以,这里只能是由主裁判一个人来做出决定——当然,是在他看过录像、确定是否有接触之后。

优先级别:一级,不可或缺(但仅限于禁区内手球)

是否越位

这是足球比赛中出现误判次数最多的一项。对于助理裁判来说,判罚越位着实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他要同时看着传球那名球员、正在跑动中的他的队友,以及对方最后一名后卫,两只眼睛怎么够用呢?很多情况下,这三者可能在相隔较远的区域!

“录像裁判”可以准确地判罚每一次越位,但这存在两个较大阻碍:精确度和时间。现代足球节奏太快,是否越位可能只是1/10秒或者几厘米的区别,仅凭肉眼根本无法分别,有时甚至需要反复看慢动作才能得出结果,这也是越位误判较多的主要原因。由于是否越位经常与进球挂钩,一切都要非常谨慎,“录像裁判”需要时间得出结论,然后通知主裁判作出决定:进球有效,还是越位在先。当然,前提是不能频繁打断比赛。

优先级别:一级,不可或缺(但仅限于出现进球的情况下)

是否对手传球

必须承认,这种情况并不多见:A队后卫将皮球踢到身处越位位置的B队球员脚下,后者随即完成进球,进球将被判有效,因为皮球是对手传给他的。

录像显然可以给出客观答案,告诉裁判是谁最后触碰的皮球?但这还不够。如同禁区内手球一样,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球员的意图,录像只能还原事实,而不能做出判断。如同电视机前的观众,很难准确把握球员意图,而且每个人的解读都会不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将决定权交给主裁判吧,好在这种争议非常罕见。

优先级别:三级,可有可无

是否角球

现代足球中约40%的进球来源于定位球,所以这个问题,值得研究一番。一次成功的角球可以改变比赛走向,甚至决定比赛结果,在“是谁将皮球踢出底线”这个问题上犯错,就有可能剥夺一支球队赢球的机会,也有可能让一支球队遭受无妄之灾。

考虑到“录像裁判”在整场比赛中工作繁重,我们认为,他应该在一些更为关键的环节发挥作用,角球不是绝对优先选项,有主裁判、边裁和底线裁判处理这个问题就够了。简而言之,我们不那么需要通过观看录像来做出是否角球的决定,否则会影响比赛顺畅进行,而且还会有人发牢骚:既然角球用了录像设备,界外球为何不用?

优先级别:三级,可有可无

是否任意球

如同只有禁区附近的疑似假摔需要借助录像一样,一个中圈附近的任意球判罚,完全没必要求助科技,那是浪费时间。距离球门20到25米的地方,危险经常出没,那里需要一双“眼睛”准确观察。

任意球对于现代足球的重要性无须赘述,通常情况下,慢动作重放可以帮助裁判做出准确判罚,尽管这不该是录像设备优先关注的区域。用录像来判罚是否存在任意球应该基于以下原则:只在主裁判主动要求下进行,否则会干扰他对比赛的控制。

优先级别:二级,顺应民心(但仅限于禁区附近)

是否红牌

各国联赛纪律委员会都会利用录像对球场上的违纪行为进行判断和处罚,通常情况下是在赛后追加处罚,或者为当时受委屈的倒霉蛋伸冤。但问题在于,只要裁判出现误判,对比赛的伤害就已经发生,事后处理无法弥补。比如一名球员被错误地罚下,或者本该吃红牌的球员继续留在场上,那么比赛的命运就被改变了。

为了对抗这种不公,需要在比赛中借助录像,而不是赛后。两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录像设备:主裁判要求对场上某个事件进行确认(黄牌还是红牌),或者“录像裁判”主动告知主裁判有事件发生。但是如果“录像裁判”对于球场上的每一次接触都发表意见,那么主裁判会被耳机里不断传来的声音干扰,极大影响执法效率。因此,与前面的任意球判罚一样,最好是在主裁判主动要求下录像设备才介入。而且如果主裁判忽视了一次严重犯规,“受害者”肯定会不依不饶地提醒他。

优先级别:二级,顺应民心

能否揪出元凶

这种情况和是否出示红牌类似,区别在于,一大堆人纠缠在一起时,你很难发现谁是冲突的制造者。而且当冲突发生,主裁判和助理裁判都会忙着将双方拉开,极难看到细节。当一名球员高喊着“是他先动手的”,处在重重包围之中的“法官”如何做出裁决?

有了录像,谎言家和一碰就倒的“演员”就可以休息了。每个人的任何一个动作都逃不脱摄像机追捕,尤其是重大赛事中。2006年世界杯决赛齐达内头顶马特拉齐被罚下,主裁判埃利松多并没有看到,是录像书写了法国传奇令人无限唏嘘的职业生涯结尾。在主裁判的要求下,“录像裁判”告知其真实情况,然后做出判罚。处理此类事件求助录像的次数不会太多,但非常重要,值得重视。

优先级别:一级,不可或缺

总结

过去10年,足球一直在尝试借鉴橄榄球,运用录像来帮助自己。但作为足球人,首先要意识到录像不能给出所有答案,而且录像也会犯错,甚至引起不公。使用录像带来的好处肯定占压倒性优势,但不能滥用。以橄榄球为例:由于频繁使用录像设备,比赛经常会被打断,裁判最后补时甚至会达到15分钟。

和美国职业体育不同,足球不是一项可以随意被打断的运动,转播方也不会在两次进攻之间插播广告。求助录像,应该是在比赛最关键的时刻和地点,而且整个过程要迅速完成。如何使用录像还需要广泛讨论、试验、挑选,最重要的一点是,绝对不能削弱主裁判的权威。主裁判是无法替代的,录像只是帮助他的一种工具,如同慢动作回放只是电视观众们看比赛的一种工具。

现代足球比赛中,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们看到的场景往往比裁判更全面、更真实,所以不能让裁判们持续犯一些至关重要的、在摄像机镜头下显而易见的错误。如今的社会已经全面数字化,法官、警察等职业都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着摄像头,只有裁判,还在两眼摸黑地前进。别让他们继续这样在漆黑的通道中撞墙了,用录像给他们一些光明吧!?

猜你喜欢
慢动作越位判罚
《老人与海》中的伦理越位与斯芬克斯因子再思考
智斗知县
讨价还价
浅谈大型赛事足球比赛转播中的慢动作制作
2011~2012赛季中超联赛山东鲁能越位特征研究分析
对足球反越位战术的分析
什么叫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