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伟锋
(泉州师范学院 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郭伟锋
(泉州师范学院 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实验室建设受实验经费、实验仪器设备、实验环境、实验教学体系、实验队伍及实验室管理等实验资源限制。作为一个耗散结构,实验室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校企合作共建成为实验室建设发展的新模式。文章从可拓资源角度出发,探讨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的资源整合,经资源、关联准则、资源论域的变换,将实验室的不可控资源变成实验室的可拓资源,实现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可持续发展;可拓资源
随着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推进,高校实验室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充分使用、拓展各自拥有的资源共建实验室。结合可拓学的思想和方法,本文从可拓资源的角度探索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实验室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仪器设备、环境、人员和管理等实验室要素,内容包括实验经费投入、仪器设备配备、环境建设、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队伍建设及实验室管理等各个方面,它们既是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开放实验室进行合作交流的通道,直接制约着实验室的建设和健康发展[1]。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通过双方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在实验室系统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提供实验室建设所需的资源。
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给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研究提供了思路[2]。该理论研究了开放系统的演化问题,其主要思想是当系统的某一参量达到某一阈值时系统便达到临界状态,形成一种有序结构——“耗散结构”,在达到临界状态后系统只要能从环境持续不断地汲取物质、信息、能量等,系统的“耗散结构”就可以持续不断地生存和发展。系统会从无序态渐变为有序态,通过一次次涨落,由低层次有序不断向更高层级有序演化。
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是一个“耗散结构”。通过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积极引入有利于合作共建的负熵流;打破实验室原有平衡态、引入非平衡机制营造实验室系统适度的非平衡态;成立共建实验室的非线性管理机构、加强实验室要素非线性相互作用;抓住机遇敢于创新并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形成“巨涨落”[3],使共建实验室充满生机与活力不断演进。实际上,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的演进是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基于校企双方需求的互补,遵循时间不可逆的规律,共建实验室不断从无序向有序演进,形成从局部到全面,从临时到长期的合作过程[4]。
“耗散结构”理论将系统指向有序化方向的演化视为发展,系统发展过程产生的熵增加是由环境提供过剩的负熵流来消解。系统的熵增加以退化的废物形式排泄到环境中,环境要消解它;同时,环境为系统提供过剩负熵流的过程,就是消耗环境资源(物质、能量、信息等)导致资源退化的过程[5]。“耗散结构”理论缺省地认为环境资源容量是无限的,能提供系统发展所需的一切资源,但实际情况是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高校和企业如何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共建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
可拓学是由我国学者蔡文于1983年提出的一门原创性横断学科,它以形式化的模型,探讨事物拓展的可能性以及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于解决矛盾问题,其理论基础包括基元理论、可拓集理论和可拓逻辑[6_8]。在经典集和模糊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拓集理论是可拓学的理论支柱之一,可拓集描述的是事物的可变性,用(_∞,+∞)中的数来描述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程度,用可拓域描述事物“是”与“非”的相互转化[9]。
可拓学认为,对于任何一种组织,有两种资源:一种是组织自身作为一个系统其所拥有的资源,这部分资源由于受到组织的控制,称为可控资源;另一种是不受组织系统控制的资源,其中有属于组织内部的不可控资源和组织外部的资源,这两种资源可以通过一定的变换,从非可控资源转化为能被组织利用的资源,称为可拓资源,组织的可控资源是有限的,而可拓资源则可近似视为是无限的[10]。杨春燕、吴福芝指出:所谓可拓资源,是指对实现企业目标所需的资源而言,某些虽然不是本企业的可控资源,但经过一定的变换,可变为本企业使用的那类资源,它们解决了企业资源短缺的矛盾[11]。
实验室建设涉及的各个要素实际上就是实验室建设发展所需的实验室资源。实验室资源包括实验室系统自身所拥有、可以控制的资源即实验室内部可控资源,实验室系统自身所拥有、无法控制的资源即实验室内部不可控资源。实验室内部不可控资源和实验室系统外部的资源经过可拓变换,转化为能被实验室利用的资源,即为实验室可拓资源。
实验室系统外部资源分为实验室外部可拓资源和实验室外部不可拓资源,实验室系统外部资源经过可拓变换能为实验室建设所用即为实验室外部可拓资源,不能为实验室建设所用的即为实验室外部不可拓资源。
实验室内部可控资源、实验室内部不可控资源、实验室外部可拓资源和实验室外部不可拓资源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我国传统的实验室建设是依靠学校或上级无偿拨款来提高实验室建设规模和水平,但市场经济环境下,扩招致使高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实验室的可控资源相对不足,建设发展所需资源稀缺。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实验室接受企业的直接资助、设备赠送、参与实验教学改革、人才交流、科研项目合作等,将企业拥有的资源引入实验室,成为实验室建设发展的可拓资源。
图1 实验室各种资源的关系示意图
资源可分为实资源、虚资源、软资源、硬资源、潜资源、显资源、负资源和正资源[12]。
(1)从物质性角度来分,实验室资源包括由实验场所、实验队伍、仪器设备等构成的实资源和由实验室的知名度、实验室文化、实验队伍知识和智力水平等组成的虚资源。
(2)从系统性角度讨论,实验室的某些实资源和虚资源是其组成部分,如实验场所、仪器设备等为实验室的硬资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部分与外界的关系如管理体制、制度、手段、评价激励机制、协作关系等为实验室的软资源。
(3)从动态性角度来看,实验室资源有潜资源和显资源,如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功能。
(4)分析从对立性角度,有负资源与正资源之分。只要实验室运行管理恰当,有利于实验室建设发展的潜在资源就会显化为显资源,实验室中存在的负资源也能变为正资源从而为实验室建设发展所用。
在实验室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实验室建设管理者需要认真分析各种资源,通过对不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利用变换把非本实验室的资源转化为本实验室的可用资源,以实现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依可拓资源的含义、根据不同的变换,实验室资源有以下三个可拓途径。
3.1 基于实验室要素变换的实验室可拓资源
从系统资源的内外之分,基于实验室要素变换的实验室可拓资源有实验室内部可拓资源和实验室外部可拓资源两种,即将实验室内部不可控资源变为可控资源,将实验室外部的资源变成可控资源。
(1)实验室的可控资源有实验室内部实资源、硬资源、显资源,但实验室内部的虚资源、软资源、潜资源一般是不可控的。因此,实验室内部可拓资源主要是指对其虚资源和软资源中的潜资源进行开拓,通过一定的变换,使潜资源显化,成为实验室的可用资源。例如,实验室引进了一名博士当实验教师,他的实践教学能力很强,但该实验室的管理运行水平较低,实验室难以维持正常运行,后来实验室主任发现该博士不仅具有很强的实践教学能力,而且又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于是就任命该博士为实验室秘书,不久后又提升为实验室副主任,给予该博士充分发挥自己才华的空间,使实验室的建设发展有了大幅度提升。
(2)共建实验室必须特别关注外部可拓资源,它既有实资源也有虚资源,既有硬资源也有软资源。例如,通过接受企业的直接捐赠和投资,把企业的资金、设备等实资源为实验室所用;通过与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借助企业的知名度、品牌等虚资源提高实验室影响力;通过使用企业的厂房车间、仪器设备等硬资源,在企业设立校外实验室;通过校企人才交流,加大企业文化与实验室文化等软资源的整合。外部可拓资源可通过与内部资源的转化,也可通过其他的变换成为实验室资源。
3.2 基于实验室关联准则变换的实验室可拓资源
实验室关联准则是实验室各要素互相作用产生协同效应的关系,基于实验室关联准则变换的实验室可拓资源可分为外部可拓资源和内部可拓资源。
我国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发展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实验室在不同发展时期对各种资源的需求是不同的,也就是实验室关联准则是不同的。例如,对实验队伍成员间的关系,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早期的实验室建设中,对实验人员的要求不高,实验队伍内部关系相对和谐。随着实验室建设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充实到实验队伍中,但由于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原因,如实验技术系列的专业技术职务低于教师和研究系列、接受培训机会少、工作酬金低等,实验队伍中非正式组织[13]产生从众行为限制个人发展、高素质人才流失、实验团队凝聚力减弱、与组织产生行为冲突等潜在负面影响。通过改革实验队伍编制稳定队伍、从团队角度建设实验队伍、实施基于团队和个人的双向激励、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和创新培训工作机制等措施对实验队伍非正式组织进行管理,使实验队伍成员与实验室的关联准则发生改变,发挥实验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全心全意投入到实验工作中,减少消极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从而得到内部可拓资源。实验室通过校企业合作,引入企业人才充实到实验队伍建设,即重新定义关联准则,亦可得到外部可拓资源。
3.3 基于实验室资源论域变换的实验室可拓资源
实验室资源论域就是实验室资源来源的范围,即实验室内部和实验室外部,基于实验室资源论域变换的实验室可拓资源属于外部可拓资源。
校企合作共建使实验室的论域产生变化,实验室建设发展所需的资源范围扩大,使企业的资源可能变为实验室的可拓资源。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前的校办工厂时期,校企合作共建所考虑的资源主要限于校办企业;进入21世纪后,企业直接资助或赠送设备给实验室,有的实验室还引进外资、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共建实验室。一般而言,共建实验室的资源论域是实验室所在地的各种资源,但随着实验室的发展,其资源论域可能扩大到其他地域。
对任何组织而言,其“可控资源”都是有限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与企业、教育与经济的密切关系,资源的可拓性为实验室开拓资源提供了可能的途径。实验室建设发展需要的大量实验室资源有了新来源,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使实验室充分挖掘和开拓使用企业的资源,将实验室的不可控资源变成可拓资源,将企业的资源变成实验室的可拓资源,实现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1]郭伟锋.从界壳论看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194_197.
[2]宋毅,何国祥.耗散结构论[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
[3]郭伟锋,雷勇,李春鹏.耗散结构理论对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的启示[J].实验室科学,2012,15(1):143 _146.
[4]郭伟锋.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耗散结构的形成及其演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96_ 199.
[5]孙继维.从耗散结构论到复杂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管理研究,2007(11):270_272.
[6]蔡文.可拓集合和不相容问题[J].科学探索学报,1983(1):3_97.
[7]蔡文.物元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
[8]蔡文.可拓论及其应用[J].科学通报,1999,44(7):673_682.
[9]何冀婷.一种基于可拓学的资源开拓方法[J].商场现代化,2009(26):17_18.
[10]廖映辉.试论高等学校科技可拓人力资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26(5):38_41.
[11]杨春燕,吴福芝.可拓集合在资源开拓研究中的应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 (11):102_104.
[12]杨春燕,蔡文.可拓资源在现代企业运作中的作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12):57_59.
[13]郭伟锋.实验队伍非正式组织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2):155_158.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for Co-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
GUOWeifeng
(TSL School of Busines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QuanZhou 362000,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 is restricted by the experimental resources,such as experimental fund,experimental equipment,experimental environment,experimentaleducation system,laboratory teams andmanagement.Laboratory system is a dissipative structure,it is a new pattern o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aboratory.Based on extension resource perspectiv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sources integ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for co-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relation maxim and resource domain,laboratory transforms uncontrollable resource of laboratory into extension resource of laboratory,achieves its aim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co-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sustainable development;extension resource
G482
A
10.3969/j.issn.1672_4550.2014.01.046
2012_11_02
泉州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研究”(H15)。
郭伟锋(1982_),男,硕士,实验师,研究方向:实验管理学、实验教学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