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江
内黄县马上乡卫生院中医科 河南内黄 456300
中医治疗失眠50例临床观察
张振江
内黄县马上乡卫生院中医科 河南内黄 456300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失眠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分别为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结果显示,两组失眠患者经过治疗后睡眠质量均获得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中医治疗失眠具有显著的效果。患者采用中医疗法治疗失眠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中医治疗方法可调节患者的神经递质,改善其睡眠。中医治疗失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失眠;中医;西医;临床观察
失眠是睡眠障碍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整张,该症状既可作为单独的疾病,又可以伴随其他症状混合与其他疾病中[1]。失眠(insomnia)在临床上又被称为"不得卧"、"不寐"、"目不瞑",属于一种多发病症。失眠多由心神不安或者是心身疗养失调造成[2]。通常情况下失眠的病程较长,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容易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各种副作用。为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保证患者充分的休息,在临床上研究失眠具有一定的必要性[3]。当前,中医治疗失眠具有其独特的方法和思路,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失眠的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失眠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医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失眠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分别为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治疗失眠,其中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龄为18-70岁,平均年年龄为39.6岁;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治疗的方法治疗失眠,其中男25例,女25例,患者年龄为18-71岁,平均年龄为40.9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临床上均表现为入睡时间长、多梦、睡眠浅,全天睡眠的时间少于5h,患者白天出现昏昏欲睡,反复发作,经诊断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标准中的失眠判断标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失眠,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疗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的方法。两组患者治疗的方法主要如下:
1.2.1 观察组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在经过患者同意的前提下采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首先判断患者失眠的种类。临床上常见的失眠种类有肝郁化火型、心脾两虚型、痰热内扰型、气滞血瘀型、阴虚火旺型5种类型。根据患者失眠的类型使用中药。针对肝郁化火型患者,所用的中药材包括了远志、薄荷、夜交藤、甘草、栀子、茯苓、丹皮、当归、陈皮、白术、柴胡、白芍用以水煎服,每日一剂口服。对于心脾两虚型主要采用人参、五味子、甘草、黄芪、酸枣仁、白术、木香、茯神远志、当归、龙眼肉,予以水煎服的方式,每日一剂。痰热内扰型患者服用的药物包括了生龙齿、黄连、紫石英、法半夏、枳实、陈皮、石菖蒲、夜交藤、远志、枣仁、茯神、竹茹、甘草等药物水煎服,每日一剂。气滞血瘀型患者服用药物同样是水煎服每日一剂的量,进行服用,其中药材包括了甘草、茯神、香附、枳壳、红花、夜交藤、生地、赤芍、川芎、枣仁、牛膝、桃仁、桔梗、柴胡、当归。最后就是阴虚火旺型患者,该类患者服用的药物包括了知母、枣仁、黄柏、夜交藤、丹皮、生地、山萸肉、远志、茯苓、山药、泽泻,同样是采用水煎服每日一剂的方式进行服用。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全部采用西医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该组患者服用的药物主要是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唑仑片。该组患者在睡眠之前的半小时内口服1mg的唑仑片。
1.3 疗效判定
针对所有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后发放睡眠质量评分表,该表由患者自己填写,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睡眠质量越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患者治疗显效表现为:半小时内可以入眠,同时持续睡眠时间保持在6h以上,患者睡醒后精神饱满。患者治疗有效表现为:患者在半小时内可入眠,持续睡眠时间接近6h,患者睡醒后精神状态较好。患者治疗无效表现为:患者难以入睡,夜间多次醒来,睡眠质量较差。
1.4 统计学分析
对实验中的所有数据都采用了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比运用t的检验原理,计数资料主要采用X2进行检验,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1 两组患者失眠症状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详情请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只来哦有效率的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的评分比较(分)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的比较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均已获得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显著由于对照组。详情请见表2。
采用治疗失眠,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下药[4]。针对肝郁化火型患者,由于该类患者表现为月经延迟、两肋胀痛、红苔薄黄、脉玄虚数、烦躁易怒、头痛目涩,根据其症状服用药物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心脾两虚型患者表现为面色少华、头晕目眩、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化,在治疗失眠中主要服用养心脾,以生血的方法,拟归脾汤加减疗法。痰热内扰型患者常常表现为心烦口苦、痰多质黏、大便不爽、脉滑、头重如裹、舌红苔黄腻,对于这类患者主要是给予宁心安神以及胃化痰,对应的中药具有相应的作用。气滞血瘀型患者表现为失眠心悸、胸闷憋气、脉沉涩、唇紫暗、入暮潮热、舌边瘀斑,治疗这种症状所选用的药物要具有养心安神、理气活血的效果。阴虚火旺型患者表现为头晕耳鸣、脉沉细数、自觉口干津少、腰膝酸软,该类患者所选用的中药药材具有养心安神、降火滋阴的效果。中医治疗失眠患者主要依据的是患者的表现,对症下药,起到良好的效果[5]。
本研究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失眠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分别为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结果显示,两组失眠患者经过治疗后睡眠质量均获得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可见,中医治疗失眠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失眠具有显著的效果。患者采用中医疗法治疗失眠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中医治疗方法可调节患者的神经递质,改善其睡眠。中医治疗失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1]冯瑶婷,顾锡镇.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5(10):744-745.
[2]张丽萍,夏猛.失眠症的治疗现状分析及思考[J].环球中医药,2011,11(25):66-69.
[3]桑穆惠,顾锡镇.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现状[J].四川中医,2012,7 (13):149-151
[4]焦富英,朱婷婷,金迎,等.中医治疗失眠症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9(12):3-6.
[5]滕飞燕,蒋钦云,黄艳娜,等.中医药治疗失眠进展综述[J].世界中医药,2013,8(13):984-987.
R255
B
1009-6019(2014)09-01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