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时代纸媒的生存和发展:融合新媒体

2014-06-07 05:50本刊编辑部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3期
关键词:报业内容信息

□本刊编辑部

4G时代纸媒的生存和发展:融合新媒体

□本刊编辑部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三大移动运营商发布4G牌照,4G时代正式来临了。对于整个传媒业来说,这是机遇,又是挑战。对于以内容生产为立身之本的纸媒来讲,信息传播更加便捷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其生存空间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挤压。如果说纸媒还有什么优势的话,其“完整的逻辑、高质量的专业操作和克制的文本”应该是其仅存的优势和尊严。在这个大背景下,融合新媒体或许是纸媒生存和发展的最佳选择。

2013年,纸媒面临着发行量下滑、印刷成本上升、广告收入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许多纸媒的超乎常态的表现,不能不让人感受到时代的紧逼及变局的悄悄到来。

2013年12月24日,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新闻晚报》在当期报纸上刊出了《休刊公告》,向订阅用户交代休刊后的退订转订事宜,在解放、文汇合并成立上海报业集团的大背景之下。作为曾经的竞争对手,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各自旗下存在诸多同质化经营的报纸刊物。上海报业集团成立之后,自然而然,合并同类项的“并转”是在所难免的。与其说这是一起行业性事件,倒不如说这是一场因集团间合并带来的内部调整、资源优化。

步入新年,曾经是日报性质的《国际金融报》在没有告知读者的前提下忽然停刊近一周时间,在2014年1月6日重新出版的当天头版刊发了一则《致读者》,从此由日报改为周报。两起事件的接踵而至让圈内传媒人不由思考:一方面,纸媒蓬勃发展这么些年以后遇到了真正的发展困境,是时候换种思路谋发展了;另一方面,读者则要欣慰传媒业“大浪淘沙”的时刻终于到来,淘汰过后留下来的都将是市场真正需要的。

网络新兴媒体,与互联网相伴成长、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而迅速成长,从内容生产到读者手中,只隔了一个发送键。纸媒则有着漫长的印刷前流程,即使是在版面签发付印、卫星传版到了印刷厂,之后还有制版、印刷的流程。而真正到读者手里,还要经过邮局投递这一环节。在信息的及时通达方面,纸媒完败于网络新兴媒体。但在专业且深度的剖析、解读方面,纸媒“完整的逻辑、高质量的专业操作和克制的文本”依然是强悍的核心竞争力。

麦克卢汉说过,“媒介即信息。”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介不仅是信息,它还是渠道。纸媒通过发行尽可能拥有更多的阅读人群,通过新闻专业团队的操作保证所提供内容的确准,通过独到的新闻视角和观点扩大自身影响力,最后把广告和新闻打包,在传播中实现收益。但是,纸媒上的内容并不是只印在纸上,门户网站借助强大的平台力量,几乎是以零成本的方式从纸媒攫取宝贵的新闻内容与信息资料,正越来越多地从纸媒那里掠夺更多的读者人群和纸媒赖以为生的广告收入。不得不承认,在网络蚕食纸媒的同时,纸媒用自己的内容资源喂养大了网络新兴媒体,而新媒体正逐渐抢占纸媒的市场份额,成为纸媒的强力竞争者。

从传统传媒人的情怀来讲,我们理解“内容为王”的骄傲,但从商业模式来看,如果纸媒在渠道的创新上消极应战,那么对于致力于转型成为现代传媒业的传统媒体,“平台为王”或许方为正道。

对于“传统媒体是否会被新媒体取代”的问题,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强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斩钉截铁地回答:“不会。”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黄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有着类似的表示:“现在《纽约时报》更注重电子版的东西,但是无论如何,《纽约时报》的电子版有人关注,还是与它的纸质版有关。”来自移动互联网研究联盟的一份数据表明,仍有相当多的用户选择报纸作为重要的新闻获取平台,而且,“纸媒的影响力在于它影响了有影响力的人。”

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许多新闻,越来越多的读者是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新闻客户端及时获得的,而非通过日报或都市报,也不是通过手机报和电脑网页。

当许多传统媒体寻求转型,在新媒体平台诸如微博、微信等平台试图找回日渐式微的影响力时,却愕然发现,微博已经不再时兴,甚至微信也开始让人觉得“审美疲劳”。渠道的日新月异让人寒颤连连。“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愈发成为纸媒的宿命,而只有积极拥抱最新科技所带来的最新渠道,选择与新媒体主动融合,才是纸媒的唯一出路。

时空流转,技术更新,信息的载体在变迁,不变的是从事传媒行业的传媒人。只要传媒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操守还在,或许有一天,纸媒作为一个新闻单位可以脱离纸质印刷而依然存在,其权威、准确、详实、客观依然在大众的记忆中以纸媒的形象存在。

猜你喜欢
报业内容信息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订阅信息
主要内容
报业转型路径——报业地产走势探析
展会信息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
反思报业转型五大关系
青岛报业整合透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