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哪个时段
PM2.5指数最大?
决定PM2.5指数的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污染源,二是扩散情况。污染源又细分为本地源和外地传输源。外地传输源(比如沙尘暴)多与气象有关。本地源的日变化主要在于交通,其次是工厂和建筑工地的工作时段。不过,PM2.5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二次源(常接近50%)。交通污染为二次颗粒物提供了原料,需要借助空气中的水和阳光才能完成转化。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一天中PM2.5的最高值通常出现在早高峰后的一到两小时之内。且一天中PM2.5的低值往往出现在下午4点左右(此时早高峰的影响已散,晚高峰还未到来),之后随着地面温度的降低,颗粒物浓度开始上升。
(周蓉 提供)
大陆为何都是三角形的?
如果你仔细观察世界地图就会发现,差不多所有的大陆都是北部平宽,南部两侧向内收缩,最后成为一个三角形。唯一的一个例外是澳大利亚,它的三角形的顶点朝向北方。
于是,人们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 “碎块学说”,以此来解释大陆为什么是三角形的秘密。碎块学说认为,每个大陆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它是由一系列大小不同的碎块拼合而成的,大者可达几十万平方千米,小者只有几平方千米。大陆块的形成可能是在不同时期,经过多次拼接最后才完成的。
科学家推测,陆块漂移可能都是先裂后拼的。根据大陆漂移学说,陆块还没有裂开之前,统一大陆处在赤道以南的南半球。当统一大陆发生破裂,并开始漂移时,可能先要向北移动。在移动途中,一定要遇到其他分离的陆块,彼此碰撞、拼接。因为陆块向北移动,北半部分可能遇到的分离陆块的机会要比南半部多。这样就形成了各大陆北半部多为平直的三角形的边,南半部则为比较瘦长的形态。至于澳大利亚为什么会是一个特例,可能是因为澳大利亚在移动中曾经发生过旋转。
(林泉 提供)
南水是怎样北上进京的?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03年开工,目前已经进入通水倒计时,预计将于今年汛后通水。那么,长江水是如何克服这重重困难来到北京的?南水北调中线的特点是全程采用“自流”方式,即让水自动北流。为了减少沿线的水头损失和渗漏,渠道全线按不同土质,分别采用混凝土、喷浆抹面等方式进行全断面衬砌。总干渠黄河以南纵坡1/25000,黄河以北1/30000至1/15000。为了达到渠道纵坡要求,实现南水自流向北,遇到地势高的地方就要削平,所谓逢山开路。遇到地势低的地方,则需要遇水架桥,渡槽就是这所谓的“桥”。渡槽,也叫过水桥,是输送渠道水流跨越河流、沟谷、洼地、道路等障碍的架空水槽。其中,中线穿黄工程位于郑州境内,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横跨大江大河的水利工程。来自丹江口的清泉要从黄河的滚滚浊流之下穿过,工程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杨阳 提供)
【责任编辑】蒲 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