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的技巧 出色的效果

2014-06-06 10:46吴锡林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技巧效果

吴锡林

摘 要: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采用巧妙设喻的方法,拿自己的生活琐事来打比方,然后以小见大,推论到朝廷中的大事,使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身边的人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乐意按受他的意见,收到预期的效果,进而引出对当今教育问题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进谏;技巧;效果

俗语说:“伴君如伴虎。”臣子向国王进谏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稍有不慎,将会招致大祸。

我们读《扁鹊见蔡桓公》时,便会发觉,桓公之死,除了桓公本身的原因外,扁鹊也难逃其责。扁鹊第一次见桓公时认为:“君有疾在腠理”,根本没有什么大病,“汤熨之所及也”。按现代的说法,顶多是个亚健康状态,可扁鹊错在了言语上面,见面即说桓公有病,不治会死。任谁听了这种近似诅咒的话都不会开心的,桓公正是因此而不悦,才不答应接受治疗的。此后几次同样是扁鹊出言不慎,不但自己落得“已逃秦矣”的结果,一代英才桓公也丧命于此。

据史料记载,古罗马的卡利古拉是一个著名的暴君,犹太人希提希望他可以改变政策,于是在国家大会上公然指出国王的暴行,字字句句都十分直白,却十分有道理,但希提忽略了国王是位暴君而直言以致被施以绞刑。

因此,好的意见,如果不能因人而异地用适当的方法委婉提出,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但达不到目的,还会招来祸端。

邹忌虽然是齐威王的宠臣,但也丝毫不例外。所以,他对于如何向齐威王提建议,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他采用了日常生活中与徐公比美这一极为普通的事件作为进谏的突破口,生动而极具说服力地反映了“王之蔽甚矣”这一情况,使齐威王坦然地接受了进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只有三百四十三个字的短文。作者却用了二百四十八个字来写邹忌三问谁美和向王进谏这么两件大事,占了百分之七十的篇幅,可算是写得详详细细。文章中的邹忌采用巧妙设喻的方法,拿自己的生活琐事来打比方,然后以小见大,推论到朝廷中的大事,使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身边的人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乐意按受他的意见,收到预期的效果。

文章一开头,作者用“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十个字把邹忌的形貌作了一个概括的介绍。邹忌身材魁伟,容貌漂亮,肯定了邹忌是一个美男子。接下去就写邹忌三问谁美的事实经过。这三问,作者用了几句简洁明了的话,写出邹忌每一问时的不同心情,合情合理,真实可信。通过对人物的行为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对邹忌的生活小事的刻画,写邹忌从受蔽到除蔽的有趣的情节。

一问其妻,是在“朝服衣冠,窥镜”之后。夫妻之间,问一问自己与别人到底谁漂亮这一类话,原是十分自然的事。再问其妾之前,添上了“不自信”三个字。正由于这个“不自信”,才有了再问。所以这再问也非常自然。三问其客,特别交代了“客从外来,与座谈”。邹忌问妻、问妾、问客人,是不是自己比城北徐公美,他们分别作了回答。他们的回答,话不多,意思也差不多,却十分合乎人物的身份特点。他的妻子回答的是:“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他的妾回答时就没有“君美甚”这三个字,仅仅剩下了“徐公何能及君也”这半句。而客人却换了个说法,回答说:“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三个人的回答各不相同。邹忌自己认为自己很美,并且想得到妻、妾、客人的肯定,以证自己看法的正确。凭他的威势,妻、妾当然是奉承他的,客人也会讨好他的。但是,他还算有自知之明,也早就知道徐公是一个美男子,当他见到徐公来到自己家里的时候,“孰视之”以后,再“窥镜”,终于得出了“弗为远甚”的结论来。并悟出了一个道理:妻、妾、客人是由于“私我”“畏我”“有求于我”,因而他们说“我”比徐公美。下文就是根据这一道理,把妻、妾、客人对人对事的态度和社会上的世俗人情联系起来,找出共通之处,认识到当人们对对方“私”“畏”“有求”的时候,就会采取虚伪的态度,就会说假话。

“于是,入朝见威王”这是一个过渡句。文章从记叙邹忌的生活琐事转入记叙邹忌讽谏齐威王。这一段实际上是把邹忌进谏的理论记录下来,是全文中唯一的一段说理的文字。就文章的标题看,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邹忌讽齐王,第二层意思是齐王纳谏。邹忌的讽齐王,这与上文相呼应,也讲了三点:“宫妇左右”都“私王”,“朝廷之臣”都“畏王”,“四境之内”都“有求于王”。写邹忌讽谏齐王,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根据自己的妻、妾、客人都说假话的事例,推论得“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人)也是都对齐威王说了假话。在此基础上,得出下文:“王之蔽甚矣!”

齐威王的态度很简括,只用了一个“善”字,把文章引入到对齐王纳谏的记述上来。齐王纳谏措施有三点:“面刺”“上书”“讥谤于市朝”;奖赏也有三种:“上赏”“中赏”“下赏”;颁行的时间可分三段:“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结果也有三种情况:“门庭若市”“时时间进”“欲言无可进”。详详细细地写出了齐威王发布的命令的内容,不厌其烦地列出了“上赏、中赏、下赏”三等奖的评选标准,并且写出了“群臣进谏”,修明政治带来的燕、赵、韩、魏“皆朝于齐”的结果。

《邹忌讽齐王纳谏》运用了以小见大,层层深入的方法,进行剖析,设喻巧妙,深入浅出,运用形象性的事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使进谏收到出色的效果。

反观现在,有关教师体罚学生而引发的纠纷,固然跟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有关系,但更多却是教师批评的方法不得当造成。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所以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应认真研究批评方法。

总之,在处理学生犯错误的问题上,教师对学生批评教育的方法要因人而异,慎重选择批评的方式和方法,只有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人格出发,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

2.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下册).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巧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网上点外卖的7个技巧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指正要有技巧
4个技巧快速消除头上的飞发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组合练习难度大,贴近实战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