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雅丽
摘 要:本文主要从新课标中体现的语文教学改革思路,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设计教学,优化识字教学。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低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识字学习,成了教学的热点。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多媒体;识字教学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是低年级儿童在语文课中面临的首要学习任务。小学低年级处于学生的“扶床学步”阶段,识字任务相当繁重。从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很难娴熟而又灵活地把握识字教学的规律,教师们往往采用大量的、机械重复的抄写来达到巩固生字的目的,导致学生课业负担重,产生厌学情绪。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低年级的识字量也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识字学习,成了教学的热点。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这就使得苦口婆心的说教、枯燥乏味的训练效果不佳。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能有效地强化学习动机,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激发识字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时,利用实物、图画、录像等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可以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艳丽的色彩、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实践证明,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能使生字的出现更为形象、自然,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为深刻。
1.看视频,激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开了一个好头。通过多媒体技术烘托场面,使学生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如语文版小学语文第一册《金色的秋天》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它抓住秋天景物的特点,描绘秋天的田野美景。课堂上先播放一段视频(课前结合课文内容特别摄制田野景色,配之活泼的钢琴声),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学生对秋天的美景有初步的感知。接着出示落叶图,让学生说出画了什么。接着问:“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中的“气”怎样写?从看图说话、学文自然过渡到识字教学,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2.听声音,入情境
著名的心理学家洛克曾说过:“教导儿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他在这句话中强调了把儿童应做的事都演变成一种游戏形式。但游戏并非单纯、盲目、事先无预测地进行游戏,而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游戏。在教学“呱、哇、咩”等表示声音的字时,可以先让学生看看可爱的动物游戏画面,听听动物的叫声,学学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并加上动作演一演,进而出示生字。当学生看到展现在屏幕上的一幅幅形象逼真的画面,听到活泼的音乐时,很快被这样的情境所感染,注意力也高度集中。一个个字快活地跳跃在屏幕上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此时再进行生字教学,也就轻而易举,水到渠成了。
3.观录像,拓视野
语文教学生活化,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之一。生活化的问题,较之理性化的问题,更易拨动学生的心弦,更易开启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为孩子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必然会为孩子们的学习带来不可估量的效果。在学习《菜园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录像观看菜园,让学生走进菜园的情境中去,在菜园里欣赏、游戏中进而认识各种蔬菜的名称,学生的兴趣自然就高昂了。
这样,通过看图、听音、观看录像等手段把学生带进生动、形象的情景中,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为后面生字词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丰富学生识字体验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单靠教师的抽象的语言描述,学生难以开展抽象的思维活动,从而影响了他们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必须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生感到疑难的地方,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材料,启发学生的思维。
1.看画面,化难为趣
汉字是一个个没有任何情感的方块字,要把这些枯燥乏味的方块字学会并能运用,其突破点就是找到汉字构形规律,化简记忆难度。我们都知道,汉字虽然经过多种字体的变化,汉字的象形意义大大减弱,但仍然保留着象形的残骸,我们不妨借助多媒体技术追本溯源,使其形与义的关系显而易见,化简记忆难度。如:有位老师在教五个独体字:日、爪、火、巾、舟时,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它们的演变过程展现出来。如讲日字时,出示一个红彤彤太阳的画面,在过去,人们没有文字,无法记录天气情况,就画一个太阳表示天晴的日子,后来逐渐简化,变成了一个圆圈加一横,再写作今天的“日”;“爪”字的形特别像动物的分开的脚趾;“火”就像一团火苗往上蹿;“巾”字可以找到毛巾的影子,通过以上分析,孩子们自己就找到了“舟”的记忆方法:撇像船头,竖撇像船舷,“一”就像橹,两个点就像两个人,而且要先架好橹,后坐人。同时又讲清了舟字的笔顺,孩子们兴趣盎然,在想象、联想的过程中,理解了字形和字义,完成了识字任务。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多识字,其最终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在生字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死记硬背,读读写写,虽然这种常规识字教学中有些可取之处,但理解记忆较少,可以说,多媒体技术弥补了这一缺陷。如:教学“鱼”字,先出现一条可爱的小鱼,使学生感知“鱼”的外形,如头部、身体、尾巴;然后出示“鱼”字的篆体,引导学生对照实物图,明白篆体“鱼”字的某些部位的演变由来;最后,再出示楷体的“鱼”字,让学生观察、理解,汉字的“鱼”字上部分就是鱼的头部,中间部分是鱼的身体,横就是鱼的尾巴。通过这样的理解记忆,可以让学生在想到鱼的外形时,就很容易联想起“鱼”字的写法,达到提高记忆效果的目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我们轻松地展示了汉字的衍化过程与内在逻辑性,这种方法不仅为识字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也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endprint
2.看动画,化繁为易
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般生字学生都能自己分析字形,遇到难写、不易理解的字,则可以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识字书写。如语文版第二册中“非”字的笔顺不易掌握,就制作一个写“非”字的动画,一笔笔写出来,配之笔画声的音乐,让学生认识笔顺,显示每一笔。动画速度较慢,学生看了动画,留在记忆里的痕迹就深了。又如一些多笔画的难写字,可让学生跟着动画,书写一个个部首,再整合在一起。又如一些易写错字,闪动笔画或偏旁,可以加强对学生感官上的刺激,加深学生的记忆。
3.巧练习,化生为熟
一个汉字学生有了初步感知后,还必须通过练习,及时反馈,来强化记忆。
(1)让游戏活动进入课堂
游戏是孩子的最爱,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巩固生字词。如在认读生字词后,我们可以利用电脑隐去生字词,出示一幅百花图,让孩子们猜一猜花朵的后面藏着什么词。孩子们充满了猜词的欲望,有猜着时的喜悦,有猜不着时的惋惜,学生的情感尽显于猜字游戏之中。在游戏中,学生对词语也有了进一步的强化记忆。又如可以在电脑上设计吹泡泡游戏。一只小猫吹泡泡,泡泡爆炸了,蹦出了一个词宝宝,比比谁读得又快又准。孩子们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抢读使他们兴致盎然,对词语也加深了记忆。利用多媒体课件还可以设计出很多这样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愉快、轻松地和生字词交上了永久的朋友。
(2)多形式,多渠道识记生字
①举一反三
针对低年级学生识字记忆较快、回生也快的特点,教师可采用举一反三的练习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如出示“古”“包”等字,分别让学生以这些字为母体,繁衍出另一些字。屏幕显示两个文字框,上面是母体字,下面是新产生的字。设计动画,等学生说出新的字,移去形旁,电脑给予鼓励:“你真棒!”学生热情高涨,思绪活跃。“古”繁衍出“姑、胡、苦”等字,“包”繁衍出“抱、跑、炮、泡”等字。这样的巩固练习,扩大了识字量,又促进了自学能力的形成。
②巧找规律
汉字中许多相近字,小学生用字不分语言环境,不管字义,随便就用,所以必须通过练习,强化记忆,形成正确的用字习惯。如“渴、喝”两字,极易混淆。教学中可这样设计,先出示小女孩喝水的画面,再出示“喝”字,让学生明白喝水要用口来喝,闪动偏旁“口”,加深刺激,再让学生组词。接着出示小女孩满头大汗很渴的画面,随图出示“渴”字,让学生明白是缺水了,是三点水旁,闪动三点水,让学生组词。最后出示几句话:“口( )了,我要( )水。我喜欢( )牛奶。”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说说要用“喝”字还是“渴”字。这种由图到字,再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习惯。
③捉“虫”除“害”
小朋友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受其他字的影响,写话、作文中错别字特别多。如“桌”写成“卓”(受早影响),“今”写成“令”(受令影响)。小学生写别字,多用音近字或声旁相同的字来代替。针对小学生犯错的原因,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做寻找错别字的“啄木鸟”的过程中,正确书写、合理用字,如出示几句话或引导学生,找出后放大错字或将别字移至别处,闪动错的笔画或用错的形旁。换之正确的字,返回原处。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啄木鸟治虫”过程中强化用词教学。
三、提高识字效果
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教学为主,其最初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儿童攻下字形关,培养他们辨字形的能力,掌握书写汉字的基本技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教学软件将枯燥的汉字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更利于学生牢记字形,提高识字效果。如语文人教版第一册中的山、石、水、火、土等字,可设计如下课件:1.出示与字义对应的实物图像;2.图像逐渐演变成象形文字;3.象形字逐渐演化成简化字;4.按以上步骤将字的演变过程依次并列展示于一个画面;5.出示读音。
对于合体字,则可以用分析部件的方法来记忆字形,如教学“晓”字:1.出示完整的蓝色“晓”字;2.偏旁“日”变红,闪烁;3.右侧的“戈”“兀”分别变红、闪烁。
汉字中有很多形声字,如“梅”“蝌”等字,可设计如下课件:1.出示偏旁“每”“斗”,并出示读音;2.在字左侧出现一棵树,一只蝌蚪;3.让学生说会演变成什么样偏旁;4.出部首“木”“虫”代替图片,形成生字。应用多媒体电脑及教学软件,使学生利用直观图像的演变很容易记忆字形,并激发了学生探索汉字的兴趣。
形象、直观的电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是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有利于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教育面向未来”的有效手段之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创新教育理念的树立,传统教育精华的积淀,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一节语文课让学生不仅能学会二、三十个生字,还能学会汉字输入,将认字、阅读、写作相融合,其容量之大,效果之佳,负担之轻,兴趣之浓,能力培养之快,令我们欣喜。
参考文献:
1.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