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2014-06-06 02:01田学强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新课标实验教学物理

田学强

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而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正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新知识,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它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实验的这种作用是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如何选好实验,用好实验,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是物理教师教学研究的课题。

一、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物理实验是物量学科的基础,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是不可替代的学习方法,是创新的基础。因此,作为新世纪的物理教师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做好学生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合理布置研究性课题。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勇于创新,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校具体情况,大胆尝试物理实验改革,为在物理教学中实现课程标准的学生培养目标服务。

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往往是理论知识的“副产品”,基本上处于“照方抓药”、“验证前人已经得到的结果”的状况,操作也基本停留在“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规范上。这样的实验仅仅为了达到学科教学目标而进行实验,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意识,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更不利于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

二、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1.转变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物理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传统的实验教学强调讲清原理,演示好实验,尽管也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训练的重点也是放在学生能否看清实验现象,能否明白实验原理,实验的难点在何处等等。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看,物理实验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既要强调实验在训练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更要强调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这也是物理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更高目标。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改演示实验为合作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可见度不够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适应《新课标》实施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应最大限度地将教师单独操作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完成,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4.改纯实验教学为边学边实验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

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探究,如果放手直接让学生探究,往往耗费很长时间学生都不一定能找到清晰的像,所以老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制定实验计划步骤然后按有效的步骤让学生操作、观察,才能较好完成实验目标。一边指导,一边做,一边思考,学生手脑并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适当增加一些实验

教材上没有的实验,要尽力创造去做。同一实验也要举一反三。开发自己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进行实验。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如:用圆规和橡皮泥做压强实验:用圆规的尖端放在橡皮泥上和平放在橡皮泥上,明显得到的印记深度不一样说明压强与受力面积有关;平放时再用手用力按压一下印记会加深,又说明压强还和压力有关。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到很好的激发。

7.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应反映在物理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物理课外活动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物理,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动手、动脑,长知识、长能力。

总之,物理实验要能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物量,积极探究自然科学的奥秘,形成持续的物理兴趣,增强学好物理的自信心;也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平等的学习动手的机会,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物理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更能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去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要回到生活中;才能使学生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标实验教学物理
只因是物理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