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密云县委县政府以富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工作思路,以“一个民俗村就是一个乡村酒店”的理念,启动民俗旅游提升工作。从村庄的绿化美化、景观创意、文化展示,到民俗户院落布置、房间装饰都悉心参与指导。此外,通过组织化、规范化、标准化、网络化经营模式的探索,逐步实现民俗旅游村“六有”即:有停车场、有公共卫生间、有游客服务中心、有文化活动中心、有村级网站、有wifi;在管理上,实现“四统一”,即:统一床上用品洗涤配送、统一门头牌匾、统一卫生标准、统一经营管理模式。一项项举措、一个个创新,使密云的民俗旅游走向环境精致、管理规范、服务精细的新的发展阶段。新型的业态,优美的环境,规范的管理,便捷的服务,密云旅游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和持久的热情,欢迎着八方来客。
一个民俗村打造一个品牌
车子沿着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 摩崖石刻方向行驶了几分钟,眼前便出现了世外桃源般的景致:一边开着大片五颜六色的野花,另一边则是茂密的树木,树下便是一盘石碾,但抬眼望去仍然不见人家。下车步行,一个上坡,一个转弯,路尽桥头,错落有致的古朴民宅便出现在眼前,其间鸡犬相闻,三俩村民或在门前闲坐或在村口聊天,孩子们则穿插其中追逐打闹着。行走在村中,不时可以看到“净台”、“了悟斋”、“梵思”等禅味十足的民俗牌匾。
这个村子就是密云县黑山寺村。一位年轻村民介绍,村里长寿的老人比较多,老辈人现在还是公鸡打鸣起床,晚上天一黑就睡觉了,村里的生活节奏很慢。
整个密云县林木生态覆盖率达78.8%,湿润指数和水体密度居北京市之首。近年来,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人文优势,密云县推出了一批民俗村。而且,每个村都根据自己的特色,发展独特的民俗游品牌。
黑山寺村就依托大云峰寺及其幽静的氛围被定位为“禅味小村”。与整齐划一的新农村不同,这里各家房屋都是依地势而建,村外群山环绕,村内阡陌交通,村民往来耕作,一派自然古风。村支书告诉记者,黑山寺村因为远离交通主干道,环境很安静,又因为大云峰寺为村子增添了一丝古韵,很多游客一进村子心就能静下来。
密云的民俗村陆续推出了特色文化、特色饮食、农事体验、观光采摘、历史古镇、新型农村社区等一批民俗旅游新业态。例如石城村被定位为发展鱼文化,司马台村凸显长城文化、黑山寺村力图打造禅味小村……
“一个民俗村就是一个乡村酒店”
随着先行试水的民俗村逐渐富裕起来,密云县的其他村子也都纷纷“下海”,做起民俗游的生意。然而,问题也接踵而至。
石城村村支书王坤说:“咱们村的民俗接待是在199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起来的。1997年的时候,村里只有两户民俗户,只能接待20多人住宿。后来开办民俗接待的人多了,就有了恶性竞争,你80一晚我就敢60一晚。而且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连基本的床单被罩卫生问题都没法保证,五花八门,这让游客很不放心。”
面对逐渐暴露出来的发展乱象,密云县委县政府2011年提出了“一个民俗村就是一个乡村酒店”的理念,全面启动民俗游提升工作。以统一的标准来规范民俗村旅游市场,让“一个民俗村就是一个乡村酒店”的发展理念真正融入到了民俗接待每一个环节中。最初,密云从“洗涤”问题入手,密云民俗旅游提升服务就是从一条床单开始的。农村搞民俗旅游,在住的方面并不太讲究,床单、被罩五花八门,花花绿绿,有旧有新。不美观是其次,关键是不定时清洗,卫生方面难以保证。2011年,密云县建立了专业的洗涤机构——民俗户床上用品洗涤配送中心,每个村子设立了一个洗涤配送中转站,结束了民俗旅游无组织化的历史。通过聘请专业人员负责洗涤,为全县的民俗户开展床上用品统一洗涤配送,同时给予民俗户一定的补助。
雪白的床单、被褥,叠放整齐的毛巾,素雅的窗帘、桌布……一不留神,还以为走进哪个星级宾馆的房间。“别看我们这儿是农家院,床单被罩都是‘一客一换,跟大宾馆里一个样!游客来了一看都特喜欢。”石塘路村民俗户王桂萍说, “白床单上面印着密云旅游的标识,客人一看就感觉舒服,并且对卫生也放心,所以就算价格提高了客人也认可。”王桂萍家自从铺上统一配送的白床单后,收入较以往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石塘路村的洗涤配送中转站设在村子旅游接待中心内,灰瓦白墙,雕着云纹的木牌匾,古韵悠然,与村子整体建筑风格融为一体。中转站不到30平方米的房间里,靠着三面墙壁摆放着四层高的货架,上面整齐地码放着清洗好的白色床上用品,有全套的床单、被罩、枕套、毛巾,也有单独包装的,分门别类,规整有序。在靠近窗户的沙发上,并排摆放着几个塑料箱,里面放着几件刚换下来的床上用品,这些都是准备送去统一洗涤的。桌子上洗涤配送台账详细记录着每个民俗户送洗床上用品的时间、套数。
如今,密云县旅游委已将标准化、规范化、组织化和网络化要素植入各个民俗村、民俗户。在管理上,密云实现“四统一”,即:统一床上用品洗涤配送、统一门头牌匾、统一卫生标准、统一经营管理模式。在硬件上,密云实现了民俗旅游村“五有”,即:有停车场、有公共卫生间、有游客服务中心、有文化活动中心、有村级网站,今年又在 “五有”的基础上提出了wifi无线宽带的全覆盖。
密云还在各民俗村成立了民俗合作社,改变民俗户各自为政的传统独立经营模式,组建了84个民俗合作社,规范民俗旅游市场秩序,力图逐步实现“统一宣传、统一策划、统一接待、统一分配客源、统一价格、统一结算”。而且,密云还通过民俗合作社对民俗户进行不定期的培训。
在石城村,其民俗合作社一共吸纳了116户入户社员,到目前开业的是96户,还有20户正在建设当中,能同时接待2600人住宿、7000人就餐。在村里,记者看到每家民俗户门前都挂有统一的价格标识牌,标明了周末与非周末的房价。
“成立民俗合作社让民俗户的服务更加的标准化,统一了经营模式,提升了民俗接待的档次。我们的房价、菜价都是统一的,现在拼的就是服务。做的正规客人就放心,放心了客人就来得多。原来一年每户也就两三万,现在一年得十多万。”王坤带着些许自豪的神情说。
此外,密云县旅游委针对民俗户的服务有一套打分标准,只有高于80分的民俗户才有资格进入民俗合作社的客源分配体系。
未来:凸显特色,差异化发展
村子的环境更美了,管理更规范了,游客也更多了。规范化的管理和标准化的服务,不仅赢得了广大游客的认可,也大大地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对于未来,密云的民俗户们充满信心。许多村民尝到了发展民俗旅游的甜头,也吸引了在外就业的村民回村子发展民俗旅游。古北口村村民王克明以前是个司机,每年能收入两三万元,但是在看到村里的邻居们靠发展民俗旅游致富后决定转行。王克明刚刚花了40多万重新修建了自己的房子,准备开展民俗游接待。他说:“根据邻居们的经营情况,预计三两年就会收回成本。”
目前,密云县已经全面启动密云乡村旅游星级评定工作,将从环境、卫生、美食、住宿、服务等方面,实施民俗户星级评选,星级评定为三星起评,最高五星。四星以上的评选不仅看重硬件设施,自身文化特色也是重要一项。评星不是终身制,每年政府对评星民俗户审核两次,不达标将被摘星。
通过对民俗村的整体改造升级,鼓励民俗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将让密云民俗旅游面貌焕然一新,在日益激烈的旅游行业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