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蕙兰
只要看老百姓对孙俪的小女儿、费德勒的第二对双胞胎有多关注,就知道人们对于“子女成双”的期盼有多热切。随着今年3月1日“单独二胎”政策在上海落地,“生还是不生?”这个问题横亘在很多家庭面前。然而,在逐年上升的物价和生育成本面前,这个“好”字并不容易凑。
“特需”水涨船高
回到上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前,生二胎乃至三胎、四胎不会成为普通家庭的困扰,因为多一个孩子对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有限。那时孩子就像是春笋,几乎不管不顾就会茁壮成长,兄弟姐妹共享衣服和玩具也是70后很多人的记忆。
而走过30多年的独生子女时代,人们习惯以精养取代放养,衣食住行以及教育上的花费让第二个孩子渐渐成为不可承受之重,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更是放大了这个问题。
首先从生育成本来看,几年前就有人调侃,“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几”,但从现在来看,五千元完成生育工程简直算廉价。事实上,公立医院普通产科门诊的涨幅不算大,增加的生育成本大部分是花在医院的特需和VIP服务上。
上海妈妈小艾今年4月刚在一家著名产科医院诞下一个马宝宝,她全程走普通门诊,花费在中等水平。小艾列了主要几项开支:
产检费用:建卡时验血1500元左右,孕晚期验血500元左右,孕晚期的两次B超共1000元左右,糖耐、大排畸等检查,以及每次常规60元的检查,总计费用不到4000元,其中不包括额外开药。
生产费用:顺产费用本身不高,但医院提供各式收费服务供产妇选择,家庭化病房加无痛2000元,导乐500元,陪产800元等。如果不想住医院提供的六人间,又幸运地碰上有双人间空位,一天加500元或600元 。最后小艾选择家庭化病房、无痛、导乐和陪产,在双人间住了6天,总共7000元。剖腹产价格则更高,费用里包括小孩的一般护理和镇痛泵。
这些费用并不全在医保范围内,孕妇产检时需要在医院先办一张自费卡,很多项目的收费直接在自费卡中扣除。
公立医院的生育费用在一般家庭的承受范围内,但在医疗资源紧张的上海,医院提供的条件并不那么舒心。想到要忍饥挨饿排一上午队等孕检,生产时挤6-8人间病房,算上家属小三十人在一间房里闷着,一不小心孩子提前出来没床位还得睡走廊,很多孕妇不免头皮发麻。
因此近几年,很多妇产专科医院和三甲医院都设立了产科特需门诊或VIP服务。一般特需部和VIP部都另设楼层或另辟大楼,环境舒适,相比普通门诊,护士医生也更有耐心。
“普通门诊医生一上午看五六十个号,聊不了几句就换人了,特需门诊一般承诺 ‘一医到底,孕妇可以选择一位有经验的医生,负责产前所有检查,熟悉的医生毕竟安心一些。每次去都预约好下次检查时间,免去排队的辛苦。生产时还能享受单人病房,家属陪伴。”新妈妈晓晓是挂了特需门诊,每次产检挂号200元,加上特需病房和手术住院费用,总共花费2万元左右。
特需和VIP服务是费用上升最快的地方。某医院特需门诊挂号费原本200元,今年上涨到400元。单间产房的价格也迅速攀升,直追五星级酒店行政套房,某医院VIP产科病房费用2800元/天,另一家有4600元和3800元等几档房间。特需产房的配备一般为单人床、沙发和独立卫生间。
即便价格飙升,公立医院的特需和VIP服务依旧一号难求,预约电话常常爆满,孕妇8周以后约建卡基本希望渺茫。晓晓笑着说,当初她老公已经做好半夜搬小板凳去医院排队的准备了。
“毕竟这还是比私立医院划算些,如果你到私立医院,同样的服务,没个10万下不来。”晓晓说。
关爱到头发丝
因为担心胎儿营养不够,准妈妈小丽特地去医院花800元做了个微量元素检测,剪一段头发检验,便可知体内缺少哪些微量元素,结果发现什么都要补,她立马入手一套堪比元素周期表的药片。
小丽的担忧很多准妈妈都经历过,似乎只有坚持不懈服用叶酸、多元维生素、钙铁锌片以及DHA鱼油等各种营养剂,才能保证宝宝身心健康。
孕妇向来是营养补充片剂生产商的目标,而燕窝等和孕妇关系并不直接的营养品,也会打出孕妇滋补的旗号。
当然,除了入口的,外用的也少不了。孕妇不能化妆,护肤品也要慎用,于是孕妇隔离霜、乳霜等大行其道,一些品牌甚至标榜自己产品的一切制作原料是“可以吃”的。
在精明的商家看来,孕妇和胎儿的需求远不止这些。小丽的老公给她列出一份采购清单,分妈妈和宝宝两大类,细分8个小类,分别是妈妈类的衣、哺、护,以及宝宝类的衣、食、护、住、行,共计66个品种,从品牌、单位到需求数量,全部清晰标注。大到婴儿车,小到儿童理发器、喂药器、吸鼻器、婴儿鼻屎夹一应俱全。他不忘加一句,这只是不完整统计。
像小丽老公这样的父母并不少,很多家长本着“宝宝有需求满足需求,没有需求创造需求”的宗旨,将满满的父爱和母爱化作物质关怀,并且将关怀细致到头发丝。
80后父母的细腻让上一代人看不懂,比如抹一肚子各种防妊娠纹的膏体油脂,海淘一堆孕妇有机发奶茶催奶——30年前用的是鲫鱼汤。
其实这份细腻实属无奈,商业宣传催得人心急火燎,朋友圈无意识的比较让人骑虎难下,这一代父母很难无动于衷。小丽曾想过回收同事的二手童车,但她发现,这些劳什子更新换代比想象快得多,新设计的童车还带有避震功能。“你推着一辆二手童车在小区转,看到别人推一辆几千块的童车过来,你肯定会觉得内疚,觉得自己对宝宝不够好。”
月子,商家必争之月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坐月子是如何精心保养都不为过的事。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服务,月嫂已经成为家政行业中收入最高的群体。
小艾的父母和公婆都乐意照顾月子,但考虑到老人精力有限,她还是请了专门的月嫂。接触以后小艾发现,月嫂并不像她原先想象中那样知识水平有限,凭劳力赚些辛苦钱,现已经发展成一项颇具专业性的技术工种。endprint
“为什么有些孩子睡觉很好哄,有些却很折腾大人?因为最开始没养成好习惯。月嫂尽量让孩子躺在小床上哄他睡觉,或者坐着抱孩子。但老人带孩子会很溺爱,喜欢抱着孩子在房间里踱来踱去,久而久之小孩养成习惯,一定要大人抱着摇才肯睡觉。”
除此之外,月嫂还教了她很多实用的技巧,比如晚上用卷心菜敷乳房,有利于通奶管;经常帮孩子清理口腔里残留的奶液,可以让他避免厌奶。月嫂还贴心地为她绑上独门的绑腹带,以便她早日恢复身材。“这些专业的知识家里老人一般也不懂,因为上一辈生育经验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也不像现在这么讲究。”
当然,要享受月嫂专业的服务,价格自然不菲。目前市面上月嫂的月薪在8000-10000元左右,远高于普通大学毕业生的月薪。而且月嫂一般只负责每天帮产妇做月子餐、准备点心水果、帮宝宝喂奶以及洗澡按摩、手洗宝宝的衣服、帮产妇擦身,其他的家务活需要由另外的人来做。
月嫂并非照料产妇的唯一工种,很多家庭还会聘请专业的开奶师来为产妇开奶。这些人一般是退休的医护人员,会帮助产妇按摩乳房,教产妇如何喂奶,一次收费几百元不等。
比起请月嫂,产妇们还有更专业也更花钱的选择,那就是月子中心,这是近两年经久不衰的热词。市面上月子会所主流价格在3万-4万元/月,上下起伏很大。月子会所规模不等,像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中,汤唯住的月子会所是将一栋小别墅改造而成,每个产妇一间房,只有老板娘一个人承担做饭洗衣服照料产妇等所有家务。
也有不少会所安排宝宝集中在一起管理,家长透过玻璃可以对宝宝的情况一目了然。妈妈们住在专门的单人间,价格决定了房间的大小和豪华程度,有些房间里甚至配备随时可以看到宝贝动态的监控电视。
月子中心提供的护理服务一般都是三甲医院的医生定期寻访、退休护士任护理长之类的,1对1护理服务收费更高。月子餐是各个会所的主要竞争力,有些会标榜使用橄榄油和净水烹调,一般会长期招待潜在顾客免费试吃。
准妈妈小琳在参观了几家月子中心以后,感叹这个市场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其中一家会所开在希尔顿酒店里,洗漱用品及清洁跟着酒店,价格每天2000元起,“瞬间觉得不是很专业,酒店人来人往,各种病原体容易侵入,根本不适合新生儿和产妇休养。”
参观另一家月子会所时,她一进电梯就有两个护士抱着宝宝进来了。“也没什么防护措施,来参观的人和宝宝在一个电梯里,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不少孕妇在走马观花拜访一圈月子会所后发现,很多地方的环境还不如自己家中干净放心。
千算万算,其实不如不算。这句话并非哗众取宠。2008年奥运宝宝的入学高峰正在令很多人发愁,这些孩子今后每一关都会遭遇更多的竞争者,而这种成本完全是为了“讨口彩”的无谓付出。家长什么都算到了,为什么不为孩子的切身利益调整一下自己的观念?
可悲的是,这一幕总是循环出现。英美报纸最近又在调侃,中国传统观念认为羊过于温顺,担心属羊的宝宝会成为追随者而不是领导者,更有迷信认为属羊的命运多舛,为了避免“羊宝宝”,“马宝宝”正大行其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