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的护理在预防门诊小儿输液外渗中的作用

2014-06-05 15:31路洪云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9期
关键词:外渗预见性输液

路洪云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山东 济南 250101)

预见性的护理在预防门诊小儿输液外渗中的作用

路洪云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山东 济南 250101)

目的探讨预见性的护理在预防门诊小儿输液外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对在我院门诊输液的50例患儿为实验组进行防渗护理,同期50例患儿为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出现输液外渗的比率,并分析预见性护理的作用。结果实验组50例患儿仅2例患儿出现药物外渗现象,对照组有18例患儿出现外渗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的护理在预防小儿门诊输液外渗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

预见性的护理;门诊小儿输液;外渗;作用

静脉输液外渗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溶液渗出血管外,进入周围组织的过程。临床静脉输液中,药物外渗是常出现的问题,尤其多见于小儿。其一般表现为肿胀、疼痛,重者表现为局部红肿、局部皮肤发黑,形成溃疡。因此,对输液外渗进行预见性的护理,可以减少患儿的痛苦,避免药物浪费及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在门诊接受输液治疗的患儿,受医疗设施的限制,只能由家长抱着或者坐在椅子上进行,一旦输液时间较长,患儿出现疲劳感,容易情绪烦躁,活动频繁,因而较住院患儿更容易出现外渗现象[1]。因此,对门诊输液患儿进行预见性的外渗护理是十分必要的。现将我院的护理措施详述如下,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门诊输液治疗的患儿50例,作为实验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5.6 ±3.8)岁。对照组的患儿男25例,女25例,年龄1.5~12岁,平均年龄(5.8±4.1)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组患儿采取输液外渗的预防措施,对照组患儿仅进行一般护理。

1.2.1 加强宣教工作:护理人员要第一时间与患儿家长沟通,首先让他们对输液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输液过程中,患儿由于年龄较小及输液时间较长等因素影响,常会产生烦躁、哭闹等情绪,要告知家长加强看护,并指导正确的抱姿,以防小儿抓脱或者碰触针头,嘱家长特别注意在患儿大小便时,保护好输液器,防止牵扯造成药物外渗。此外,患儿由于对医院环境具有陌生感及输液穿刺的恐惧感,常不能配合输液,家长要做好安抚工作,以便输液的顺利进行。

1.2.2 加强护理人员的基本技术训练[2],选择合适的血管和穿刺部位。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基本技术,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和血管,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以及造成对血管的破坏。例如1岁以内小儿接受头皮静脉输液的时候,应首先选择头部正中及前额的静脉,避开两侧及耳后的部位。对于需要在手足部位进行穿刺的患儿,穿刺时,应尽量避开关节处(例如腕关节和踝关节),避免关节活动造成针尖移动,从而损伤血管壁,造成药物外渗的发生。对于估计输液时间较长的患儿,应用小夹板对手足穿刺部位进行固定制动,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针头滑出血管造成的药物外渗,从而减少再次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还要注意防止在同一穿刺部位进行长时间、反复的穿刺,因为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壁的损伤,容易导致药物外渗。

1.2.3 根据药物性质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输液速度。护理人员必须要详细了解各类药物的特性,以便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滴速;例如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粗直的血管,并且一般应限制滴速,避免对血管的刺激,造成患儿的烦躁情绪,影响输液的顺利进行。

1.2.4 护理人员加强巡视:患儿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指导家长正确的抱姿,及早发现易导致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并及时进行处理。

1.3 输液外渗后的处理

1.3.1 输液过程中若发生药物外渗现象,应马上停止输液[3]。医护人员巡视过程中一旦发现患儿出现外渗现象,立即关掉输液器开关,停止输液,拔掉针头,嘱家长对针头处多加按压,不要进行揉搓。

1.3.2 根据药物性质进行后续处理。①热敷:对于血管收缩药物,如多巴胺、阿拉明及肾上腺素等药物,要进行热敷,促进药物的吸收,温度不宜超过50 ℃。②冷敷:对于抗肿瘤药物及安定类药物发生外渗时,要及时进行冷敷(温度一般应保持在4 ℃[4]),这样有利于减轻局部水肿的程度和药物的扩散的速度,从而减轻对局部组织的损害。③当所剩药物不多,且密切观察,未发现继续外渗的情况下,可以调节滴速,尽量坚持至输液完成[5]。④食物的临床应用:将新鲜白萝卜、马铃薯切片,敷在渗漏部位,其消除水肿和防止组织坏死的作用也非常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结果发现,实验组仅2例患儿出现输液外渗现象,对照组有18例患儿出现外渗现象,经过正确处理,无其他症状发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外渗率比较

3 讨 论

静脉输液外渗现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十分常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和法律意识的增强,对医护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在儿科,输液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而输液外渗现象发生率极高,给医院、患儿及家长都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预见性的护理防止输液外渗势在必行。

小儿属于特殊人群,一方面小儿本身的血管不像成人那样明显,穿刺困难。此外,穿刺成功后,由于小儿不能耐受输液时间较长的痛苦,极易烦躁、哭闹,造成针头移位,刺破血管,因此静脉输液渗漏在门诊儿童输液室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分析其原因,一般包括患者因素、药物因素、疾病因素、技术因素等。因此,要防止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的发生,必须从这几点入手。患者因素、药物因素和疾病因素是不可控制的,因此只有加强护理人员的医疗技术才是切实可行的唯一办法,这就要求护士首先要有正确的工作态度,时刻把患儿的健康放在首位,在患儿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药物外渗现象及可能导致外渗的影响因素,并及时解决;此外要提高护理技术和护理质量,平时积累穿刺经验,尽量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反复穿刺对血管造成破坏,防止其渗漏后引起组织破坏给患儿带来痛苦。总之,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静脉输液外渗,临床上不可完全避免,但经过我们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还是能够尽量减少的。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外渗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者充分说明预见性地观察和护理,早预防、早处理,是防止静脉输液外渗最有效的手段。临床应推广应用。

[1] 冯红,杜燕.预见性的护理在预防门诊小而输液外渗中的作用[J].黑龙江医学,2013,37(5):352-353.

[2] 张淑芳.静脉输液渗漏的观察与护理对策[J].求医问药,2012,10 (12):394.

[3] 孙艳新,韩爽.门诊小儿输液的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6): 347-348.

[4] 伍中华.小儿门诊输液护理风险因素与控制手段[J].临床护理, 2010,33(12):219-220.

[5] 李平,郑显兰.儿科门诊输液留察风险管理与流程优化[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1):998.

R473.72

B

1671-8194(2014)29-0342-02

猜你喜欢
外渗预见性输液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放疗患者CT定位造影剂外渗的护理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