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诊断脊柱损伤的影像学分析

2014-06-05 15:31黄亚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9期
关键词:椎骨磁共振脊髓

黄亚辉

(石门县人民医院磁共振室,湖南 常德 415300)

磁共振诊断脊柱损伤的影像学分析

黄亚辉

(石门县人民医院磁共振室,湖南 常德 415300)

目的研究探讨磁共振在脊柱损伤的临床诊断中的影像学的表现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脊柱损伤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按照患者的诊断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39例行磁共振诊断,对照组患者39例行CT检查,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磁共振诊断图像和CT检查图像,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影像学特征以及检查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3%、71.8%,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同损伤类型的MRI影像学特征清晰。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能为脊柱损伤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磁共振;脊柱损伤;影像学分析;临床应用

脊柱损伤是临床上的常见骨科疾病,其在所有关节外伤的患病人群中所占的比例约为3%[1]。通常情况下,发生脊柱损伤的患者多会出现脊髓与脊神经功能的损伤,严重时甚至影响患者的其他内脏功能[2],给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临床上对脊柱损伤的影像学检查方式比较多,以前比较常见的是X线平片技术、CT检查技术等[3]。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MRI技术在脊柱损伤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脊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MRI在脊柱损伤中的影像学特征、诊断优势和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收治的脊柱损伤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所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且无其他急重病症。

观察组3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3.2±2.8)岁。其中,属于胸椎损伤的患者13例,属于颈椎损伤的患者共计15例,属于腰椎损伤的患者11例。对照组3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是(44.1±2.9)岁。其中,属于胸椎损伤的患者11例,属于颈椎损伤的患者共计14例,属于腰椎损伤的患者14例。

患者的主要损伤类别包括韧带损伤、椎体挫伤、椎弓根骨折、软组织挫伤、神经根损失等。两组患者都有软组织肿胀、患处疼痛或压痛、正常活动无法自主完成、被迫体位等主要临床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有大小便失禁(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中各有1例)或者身体不全瘫(观察组1例,对照组0例)的症状。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分别采用磁共振诊断方法和CT检查方法来进行脊柱损伤的诊断。

磁共振诊断方法:选择西门子公司生产的Verio 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诊断的过程中,根据扫描位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线圈,颈椎的扫描使用专用线圈,胸椎与腰椎部位的扫描使用体部线圈。患者取仰卧位,行T1WI(TR/TE=650 ms/9.6 ms)和T2WI(TR/TE=3500 ms/92 ms)成像扫描,具体扫描参数设置为:层间隔0.4 mm、层厚4 mm,矩阵为326×512,FOV为300×400。

CT检查方法:选择美国通用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飞利浦64排螺旋CT扫描仪。设置扫描层厚为3 mm(小关节突部位扫描时层厚设置为1 mm)、层间距为2 mm。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脊柱,并摄取软组织窗和骨窗片。

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影像学特征以及检查的准确率。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诊断出椎骨骨折12例、椎骨脱位7例、韧带损伤5例、脊髓损伤2例、腰间盘突出10例,诊断准确率为92.3%;对照组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诊断出椎骨骨折10例、椎骨脱位5例、韧带损伤 3例、脊髓损伤1例、腰间盘突出9例,诊断准确率为71.8%。磁共振成像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观察组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椎骨骨折的患者在图像上可以清晰观察到椎体变形;椎体脱位的患者可见椎体位置变化以及椎体滑脱,椎体后缘连线有断裂、移位或者成角的情况;韧带损伤患者可见黑色线样信号的中断或掀起,且多可见棘突间韧带序列高信号病灶;脊髓损伤患者可见继发病变范围、损伤程度变化;腰间盘突出的患者可见矢状面或冠状面扫描信号不均,形态异常。

3 讨 论

人类的脊柱结构组成包括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4],它们在韧带关节和椎间盘的帮助下连接在一起。比较常见的脊柱损伤类型则有椎骨骨折、脊髓挫伤、椎体脱位、椎间盘突出(外伤性)等[5-7]。不同的诊断方法在脊柱损伤中的优势不同。本文选择磁共振和CT扫描方式进行对比可见,CT在骨折、脱位的诊断中比较敏感[8],但在软组织挫伤、脊髓损伤的诊断中不具有优势。MRI能够对椎管矢状径、脊髓的受压情况以及损伤情况均能清楚的显示出来,对各种挫伤、损伤的诊断都有显著的优势,且对外伤后脊髓软化与囊肿形成的过程十分敏感,更容易发现隐匿骨折,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本文的研究也证实了MRI在脊柱损伤的诊断中的显著优势。总之,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脊柱损伤的检测过程中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患者的脊柱位置、形态,并能有效地显示脊柱损伤的碎片与脊髓之间的关系一起韧带、脊髓内部等病理改变与疾病进展情况。磁共振成像技术相对于其他影像学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更高,能为脊柱损伤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武方明,马雪鹏,徐德福.核磁共振诊断脊柱损伤的影像学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9,18(5):288-289.

[2] 李涛.MRI诊断脊柱损伤的影像学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 (7):86-87.

表1 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

[3] 邹刚.全脊柱核磁共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 2013,27(18):113-114.

[4] 周怀勤,相跃,陶士军.影像学检查对急性脊柱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3,22(6):511-512.

[5] 李焕敬,刘振旺,张大光,等.脊柱损伤的影像诊断对比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09,26(1):16-18.

[6] 吕鸿斌,张东友.影像学检查对急性脊柱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5):1477-1478.

[7] 崔钟鸣.核磁共振诊断脊柱损伤的影像学表现探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5):553-554.

[8] 邱英良,王忠智,覃德睦,等.MRI在脊柱损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9):51-52.

R445

B

1671-8194(2014)29-0117-01

猜你喜欢
椎骨磁共振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蓝玉簪龙胆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寰椎骨折临床特点分析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的诊断对照研究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一种基于极大特征点的三维椎骨分割方法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