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立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民生医院普外科,广东 汕头 515100)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徐敬立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民生医院普外科,广东 汕头 515100)
目的观察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8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行不同的皮瓣游离、腋窝引流和伤口包扎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患肢水肿、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肢水肿、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情况术前设置恰当的切口,术中合理的运用电刀,术后适度的加压包扎,可以有效的避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发症;原因;预防
乳腺癌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占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位[1]。乳腺癌的主要根治方法是手术切除,但术后患者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及住院时间,还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痛苦。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68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该术式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8例,均为女性,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7.2± 6.4)岁;按照TNM分期:Ⅰ期22例,Ⅱ期28例,Ⅲ期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及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根治术。对照组患者皮瓣用电刀全程分离,手术完毕时在腋下放置一条多侧孔硅胶管进行引流,进行一期皮瓣缝合时,将适量抖散的纱布于腋窝处及胸壁部位填塞后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压力以不影响呼吸为宜),于3 d后打开绷带进行换药。观察组患者切口距肿瘤边缘约2 cm,切口方位根据肿瘤及乳房情况来选择,以使乳房切除后拉拢两侧皮瓣能保持适宜的松弛度。电凝刀游离皮下脂肪与真皮组织之间的皮瓣,用纱布后拉并下压患者的皮下脂肪组织,当韧带绷紧后,利用电凝既可止血又可切割的作用,保持匀速将韧带横行切断,切口边缘3~4 cm内的皮下脂肪尽量不保留,游离3~4 cm后,尽量保持皮下组织厚度为0.3~0.5 cm;术毕,采用4号丝线将靠近胸骨的切口间断缝合两针后皮布加压结扎,为避免术后皮下积液的产生,胸壁切口两侧放置长条纱布卷,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将5 mm硅胶管放置于腋窝处,持续负压引流,为避免术后患肢水肿,腋窝处不再放置抖散纱布压迫,于5 d后打开绷带进行换药。两组患者均在引流量少于10 mL/d时进行拔管。纱布卷在术后5~7 d可拆除。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患肢水肿、皮瓣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①当患者患处局部皮瓣隆起并有漂浮感,切开或局部穿刺后有液体流出时为皮下积液;②使用软皮尺测量双侧上肢的周长,当患侧比健侧>0.5 cm时则为肿胀;③当患者患处皮缘或皮瓣呈乌白色或黑色,进行切割后无新鲜血液流出即为皮瓣坏死。
1.5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观察组患者患肢水肿、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例,%)
乳腺癌手术后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是皮下积液、患肢水肿和皮瓣坏死。首先,皮下积液多发生于切口内上方于锁骨下方近腋窝部,术后4~5 d可出现[2]。原因多为:①由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在进行皮瓣游离时造成的创面较大,皮下潜在的腔隙易导致积液;②术中止血不彻底;③术者电刀应用不合理使脂肪液化。本者认为减少积液发生的最直接方法是术中彻底止血;游离皮瓣时电刀移动要快,功率不宜过大以免发生热损伤;清扫淋巴结时注意电凝或结扎细小的淋巴管;术毕应排净积气、适度均匀的加压包扎以消灭死腔;胸壁切口两侧放置长条纱布卷,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保持良好的负压引流。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采用5 mm硅胶管放置于腋窝处,持续负压引流,当引流量<10 mL/d时进行拔管,观察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5.88%(2例),与对照组35.29%(3例)比较,明显减少。
其次,皮瓣坏死多见于切口中段皮瓣张力最大处[3],预防皮瓣坏死应注意:①根据肿瘤位置及患者乳房情况合理设计切口,切口一般距肿瘤边缘约2 cm处;游离皮瓣时,为避免出血并保留真皮下毛细血管网,要在皮下浅筋膜及皮肤真皮层之间游离;在切缘的3~4 cm内用电刀分离,功率不宜过大,时间不能过长;为避免皮瓣灼伤应点状电凝出血处;切口缝合时,皮瓣张力不可过大;均匀适度加压包扎以免造成血运障碍;换药时对颜色发暗的皮瓣使用酒精湿敷,以恢复其血运;术后选择分期间断性拆线,有利于改善局部血运。本研究中,观察组发生皮瓣坏死2.94%(1例),显著少于对照组5.88%(2例)。上肢水肿属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晚期并发症。其原因是:①由于清扫腋窝的范围不当,使局部的侧支循环受到破坏,因此手术时不必将未明显肿大的淋巴结的腋血管鞘拨除;②腋区的感染或积液使局部充血;③术后的放射治疗引起局部水肿和结缔组织增生;④肿瘤的转移或复发、术后加压包扎过紧等因素也会造成水肿。本研究中为避免术后患肢水肿,腋窝处不再放置抖散纱布压迫,观察组未发生上肢水肿,而对照组发生水肿2例,占5.8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 其他研究者[4]通过对178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整理析发现,术前、术中及术后根据病情规范操作,可以有效地避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结果与本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术前设置适当切口,术中合理运用电刀,术后适度加压包扎,可以有效的避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 蒋艳萍,张思文,孙红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7):180.
[2] 陈进宏.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主要并发症的防治体会[J].现代医院,2008,8(11):38-39.
[3] 刘勇,李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102-103.
[4] 王晋梅.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治[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zl):11-12.
R737.9
B
1671-8194(2014)29-0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