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鸥,刘建平
(东华大学 图书馆,上海 201620)
基于ISI Web of Knowledge平台的中国纺织背景高校科研竞争力的计量评价研究
周晓鸥,刘建平
(东华大学 图书馆,上海 201620)
基于ISI Web of Knowledge平台,对8所纺织背景高校在2001—2011年间的科技论文进行了多角度的统计和分析,探讨了8所纺织背景高校近年来的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客观评价其学科研究特点和学术影响力,为纺织背景高校增强自身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定量依据.
ISI Web of Knowledge平台;纺织背景高校;科研竞争力;计量评价研究
纺织背景高校是指原纺织工业部所属的纺织行业高校,但纺织工业部被撤销后,这些高校历经合并或更名,如苏州丝绸工学院并入苏州大学,山东纺织工学院并入青岛大学;中国纺织大学更名为东华大学,天津纺织工学院更名为天津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工学院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现又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等.这些高校的纺织专业人才济济,师资力量雄厚,纺织学科特色突出,在纺织人才培养和科研中起到了引领作用,在部分领域能代表中国纺织的最高水平.另外,中国是一个纺织大国,无论是创新人才培养,还是行业的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这些纺织背景高校均有可为,而且会做出重大支撑.
ISI Web of Knowledge采用“一站式”信息服务检索方式,凭借其独特的检索机制和强大的跨库检索能力,将来源于学术期刊、技术专利、会议录、化学反应、研究基金、网站资源及其他各种高质量信息资源整合在同一系统内,提供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等多个领域中高质量的学术信息,兼具知识的检索、提取、管理、分析与评价等多项功能,从而大大扩展和加深了信息检索的广度和深度.
本文检索分析了8所纺织背景高校在2001—2011年间的科技论文,以期反映出各所高校的科研现状、实力和水平,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定量依据.
基于ISI Web of Knowledge平台,本文选取天津工业大学、苏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原工学院、西安工程大学、江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和东华大学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高校在2001—2011年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成果,分别从产出数量、高被引论文分布、入围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学科情况、各校在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的纺织来源刊中论文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研究.考虑到在这期间有很多学校更改过校名,还有一些高校合并过,另外,学校名称的英译表述拼写不规范,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漏查.因此,查询地址除了各校主页上公布的学校英文名字,还包括其学校的曾用名,以及地址所在邮编,各关键词之间以“OR”连接,然后对检索结果按“机构”选项进行精炼筛选,得到最终数据(检索时间:2012-07-24).
天津工业大学、苏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原工学院、西安工程大学、江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和东华大学在2001—2011年被SCIE、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Science (CPCI-S)、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CSCD)收录的论文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被SCIE收录论文最多的是苏州大学,为8 496篇;被CPCI-S收录论文最多的是东华大学,为2 464篇;被CSCD收录论文最多的是苏州大学,为14 864篇(截至2012-07-24).在论文总体数量上,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和东华大学占有明显优势,领先于其他高校,这说明这3所高校在科研生产力方面有一定的整体优势,并且最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浙江理工大学和天津工业大学的论文数量相当,但是较前面3所高校还有一定差距.武汉纺织大学、中原工学院和西安工程大学的论文数量较少,但其发文数量增长率逐年提高,具有一定的科研发展潜力.
表1 2001—2011年8所纺织背景高校科技论文产出情况Table 1 Output of scientific papers for the eight textile background universities from 2001 to 2011
图1统计了近7年间(2005—2011年)8所高校被SCIE收录的论文每年分布情况.由图1可以看出,论文产出数量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和东华大学的论文数量年均增长速度尤为显著,分别为17.7%,22.7%和17.6%,充分表明了这3所高校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在迅速提升.
图1 2005—2011年SCIE收录的8所纺织背景高校科技论文产出情况Fig.1 Output of SCIE papers for the eight textile background universities from 2005 to 2011
2.2.1 论文被引用情况
科技论文的被引用情况是衡量其质量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准.对某一研究领域而言,质量较高的论文一般都具有较高被引频次,一定程度上,科技论文被引用频次的高低不仅揭示论文的学科走向、背景状况和发展轨迹,客观评价论文质量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还在于其可以评价论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1-2].
本文采用Create Citation Report功能统计分析了2001—2011年间SCIE收录这8所高校的学术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每项平均引用次数和H指数(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江南大学、苏州大学和东华大学3所高校的论文总被引频次较其他几所高校优势明显.另外,虽然东华大学和江南大学在论文数量和总被引频次均不及苏州大学,但是其篇均被引频次分别以8.39和6.43位居第一、二位.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理工大学和天津工业大学,两者的论文数量较江南大学、苏州大学和东华大学有一定差距,但是在篇均被引频次方面有很好的表现,分别达到5.13和4.33,说明这两所高校在加强科研生产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科研产出的质量.
H指数用于衡量机构中的科学家个人或团体科学家的生产力和影响[3].由表2可以看出,苏州大学、东华大学和江南大学的科研人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较其他几所高校优势明显.
表2 2001—2011年SCIE收录的8所纺织背景高校的科技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与篇均被引频次分布情况Table 2 Distributions of the SCIE papers,citations,average citations per paper for the eight textile background universities from 2001 to 2011
为了进一步评价这8所高校科研成果的影响力,本文还研究了SCIE收录8所纺织背景高校的论文被引频次的分布区间(如图2所示).分析表明,2001—2011年SCIE收录的8所高校论文总被引频次(含自引)100以上的合计52篇,分布于苏州大学17篇、江南大学11篇和东华大学24篇;在50~100次的有190篇,分布于天津工业大学9篇、苏州大学90篇、浙江理工大学3篇、江南大学42篇和东华大学46篇;1~50次的有13 551篇;其余5 580篇学术论文被引频次均为零,约占收录论文总量的29%.
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和东华大学被SCIE收录的总被引频次(含自引)100以上的52篇论文发表时间的分布情况为:2010年3篇、2009年4篇、2008年3篇、2007年9篇、2006年12篇、2005年7篇、2004年5篇、2002年6篇、2001年3篇,累计被引9 273次,这些少量的高被引论文(占全部发文的0.27%)的被引频次占总被引频次的7.63%,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的3篇论文,它们在2年左右就达到了如此高的被引频次,证明其研究领域是现阶段人们关注的热点.
图2 SCIE收录的8所纺织背景高校科技论文总被引频次分布区间Fig.2 Citation distributions of the SCIE papers for the eight textile background universities
2.2.2 3所高校入围ESI的学科排名
ESI是一个基于SCIE和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所收录的全球11 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 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只有近11年来科研机构按论文总被引次数排列在前1%的学科方可进入ESI学科排行[4-6].
在8所纺织背景高校中,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和东华大学分别有学科发表于国际主流学术期刊的论文数量进入全球科研机构的前1%,在ESI所有学科领域的论文数量也进入全球科研机构前1%(如表3所示).这3所高校的入选学科数量相对较少,但是其国际范围的整体排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根据被引频次进行的机构排名中,入选前1%的机构有4 963个,苏州大学、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分别排名894,1 223,1 511;入选学科数量苏州大学为5个,东华大学为4个,江南大学为3个.化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是纺织学科发展的重要依托,这3所高校进入全球科研机构前1%的学科中至少涉及其中的两个学科,间接印证了他们作为众多纺织背景高校中领军者的事实(检索时间:2012-09-06).
表3 2012年9月3所高校入围ESI前1%的学科排名Table 3 Citation ranking of three universities in ESI discipline in Sep.2012
2001—2011年8所高校被SCIE收录论文在前5位的学科分布如图3所示.统计表明,8所高校的重点学科覆盖面较广,论文产出量较多的学科集中在化学、材料和聚合物科学等和纺织相关的传统优势学科;此外,应用物理、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论文产出量也较大,表明各所高校在特色优势学科的带动下,向综合性大学积极迈进,这与各所高校的学科发展特色相吻合.同时,基础理论研究的飞速发展也为纺织学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物理、数学等基础学科方法为研究手段,结合纺织材料学科特点开展科学研究是提高纺织背景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
图3 8所高校前5位较活跃学科的SCIE科技论文产出情况Fig.3 Output of SCIE papers of the first 5 disciplines for the eight textile background universities
这里着重研究SCIE收录的纺织类期刊刊载8所高校的论文数量.由于纺织、服装不直接包括在SCIE的学科分类中,因此,不能够直接检索浏览到纺织学科SCIE源期刊列表,为此,在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3种功能基础上,结合纺织学科特色查找出目前被SCIE收录的21种纺织、服装期刊.表4统计了2001—2011年被SCIE收录的纺织来源期刊中8所高校论文分布情况.
表4 2001—2011年SCIE收录的纺织来源期刊中8所纺织背景高校论文分布情况Table 4 Distributions of the SCIE textile journals occupying the research papers published by the eight textile background universities from 2001 to 2011
(续 表)
这8所高校的科技论文发表在纺织来源刊上的数量并不多,约占论文总数的2.9%,这与这些高校中多数已经向综合性院校的发展方向不无关系.目前,只有武汉纺织大学的校名中还保留“纺织”二字,其他高校均已向以纺织为特色学科的综合性院校方向发展.这8所高校的科技论文发表在Textile Research Journal,Fibers and Polymers,Journal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相对较多,每所高校都有论文在这些期刊上发表.这3本期刊2011年的影响因子并不高,分别为1.122,0.836和0.514.而对于影响因子相对较高的纺织学科期刊Cellulose,只有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和东华大学的学者有所问津,这也从侧面体现了这3所高校纺织学科带头人的科研水平比较高.另外值得关注的是8所高校均无成果发表的3种期刊,分别是Fibre Chemistry,Journal of Natural Fibers,Wood and Fiber Science.经过研究发现,Fibre Chemistry为俄罗斯杂志Khimicheskie Volokna的英文翻译版,收录的是俄语作者的原创研究文章;Journal of Natural Fibers在2008年才正式被SCIE数据库收录,时间较短,所以受关注较少;Wood and Fiber Science多收录木材或木纤维复合材料的加工、制造技术以及性能等方面的文章,收录范围较小,所以受关注程度低.
本文所选的8所高校纺织科研力量雄厚,人才力量储备充足,是众纺织背景高校的科研排头兵,研究气氛活跃.2001—2011年8所纺织背景高校的基础科研产出快速发展,整体科研水平及创新力不断提升,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和东华大学,这3所高校学术影响力在8所高校中占有绝对优势,无论从发文量、纺织类核心期刊发文量、H指数、被引频次以及高频被引论文都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特别是这3所高校都有相应的学科入选ESI世界前1%.因此,这3所高校应该继续巩固、提升特色优势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扩大具有竞争力的优势学科的范围与数量.对于科技论文产出量相对较少的纺织背景高校,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应进一步提高这些高校优势学科的科研实力,并挖掘其他较弱学科的发展潜力,从而提高其多学科综合发展实力;
(2)各所高校应充分发挥各学科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在带头学科的凝聚和辐射下,建立起以优势学科为核心、特色学科为重点的学科群,培育新的高质量科技论文的增长点,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
(3)应该重视科研中坚力量的培养,积极争取国家、省科研项目支撑,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强化科研硬件建设,建立科研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积极的科研氛围,全面提升纺织背景高校在全国的影响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孙湛芃.应用ISI Web of Knowledge正确选择SCIE微生物研究领域投稿期刊[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3):125-127.
[2]张羽.1958年—2003年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辽宁大学论文统计与分析 [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1):82-85.
[3]邱嘉怡.2000—2006年SCI收录和引用中山大学论文情况分析 [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3):3-5.
[4]HIRSH J E.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5,102(46):16569-16572.
[5]王颖鑫,黄德龙,刘德洪.ESI指标原理及计算[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9):73-75,35.
[6]邱均平,孙凯.基于ESI数据库的中国高校科研竞争力的计量分析 [J].图书情报工作,2007,51(5):45-48.
Bibliometric Study on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etitiveness of the Textile Backgrou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ISI Web of Knowledge
ZHOUXiao-ou,LIUJian-ping
(Library,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 201620,China)
Based on ISI Web of Knowledge platform,the status and potential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 eight textile background universities are investigated by multi-dimension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papers published from 2001 to 2011.In this study,the discipline research characteristic and academic influence are evaluated objectively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and the assistance for textile background universities that will enhance their own natural scientific basic research and offer referable quantitative basis for their further development.
ISI Web of Knowledge platform;textile background universities;scientific research competitiveness;bibliometric study
G 353.1
A
2013-04-2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3D123704)
周晓鸥(1982—),女,辽宁鞍山人,馆员,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和情报服务.E-mail:zxo@dhu.edu.cn
1671-0444(2014)03-036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