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私是人的本性”正名

2014-06-03 13:55
环球时报 2014-06-03
关键词:本性资本主义言论

刘志勤 每到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头,或者社会矛盾突出的时期,人们都会讨论“人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历史上有过几次争论,结果均是平局,因为这个问题永远围绕两个互不相让的“极点”进行,一方说:“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另外一方则说“人的本质是无私的”。两方观点水火不容,而历史和社会依然在这样的纷争中前进。 在我们所经历的传统教育中,“人的本质是自私的”曾是个“反动的”言论。赞同这个观点的人会被批倒批臭。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批资批修,狠斗私心一闪念,曾让沾“私”字边的任何言论都会遭到灭顶之灾。究其原因之一,就是人们把“自私”和“无私”绝对化,僵化和丑化了各自的内在含义。 西方的经济学家在谈到资本主义时,最通常使用的字眼是“资本主义的本性是自私的”,并由此引申到“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人们习惯于把社会上的丑陋现象归罪为“自私”。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确让人的“自私”特征得以充分发挥,追私逐利成为社会大势。但是在经历初始时期的混乱和噪杂之后,“自私”逐渐成为推动生产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动机,使资本主义很快上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成为受到法律保护的理念。这是一个“垒砖”的过程,正是那些一块一块“个人”的成功,最终造成如今的资本主义社会。 其实,承认“自私”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我们的社会完全有能力有肚量承认“自私存在于人的本性”,我们不必回避这个事实,最主要的是如何调整和监管“自私”在阳光下的发展膨胀全过程。我们的宪法中已经明确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现在的“人权观”,“隐私权”,甚至“知识产权保护”等等都是人们“自私”奋斗后的产物。连那些带有“自私”强烈烙印的产品都受到法律保护,难道“自私”还不能被正名吗? 所以,给“自私”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是明智之举,因为这样可以极大鼓励个人创新发挥,还能够有效缓解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紧张和不和谐的因素。当人们的个人“私欲”在法律框架内得到尊重和保护,社会矛盾和冲突也会减少,会大大减少那些口头高喊“无私”的虚伪分子投机的机会。我们的责任是善于保护每个人的“自私”的权利,让它在法制天网中自由发展,为社会造福。 当然,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大力宣扬“无私”,“为公”,“为民”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当“自私”和 “无私”达到平衡状态,我们的社会离真正的和谐不会太远离。离开社会的发展实际和实情,空论“人的本质”并没有实质意义。▲(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猜你喜欢
本性资本主义言论
老鼠和松鼠
他们的言论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言论
羊质虎皮
本性最美
自由总是相对的,言论不是随意的等
言论集纳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
不要给资本主义过多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