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兰秀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江城县开展草山建设的基本情况,提出江城县草山建设的方向应以半人工草山为主,并阐述了培育半人工草场的主要措施,为江城草食型畜牧业生产提供依据。
[关键词] 江城县 草山 半人工草场 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220-02
一、江城县开展草山建设的基本情况
江城县天然草场的面积广、资源丰富、牧草品种繁多,但因利用不当、退化严重,再加上毁草开荒、铲草积肥,直接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
为加快草食牲畜的发展,尽快改变山区贫困的面貌和“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从2009年以来,根据草场山坡资源调查的资料,分别在不同海拔、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地区,选用不同的牧草品种,如:臂形草、粽籽雀棉、黑籽雀棉、黄竹草等等,采用不同的播种方式,建设人工草场和半人工草场。到2013年底,全县累计种草面积达15800多亩,其中利用二荒地和翻耕建立的人工草场5200亩;进行松土、补播、施肥的半人工草场10000多亩。
二、江城县草山建设的方向
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江城县草山建设,应以半人工草场为主。人工草场,是将天然草场翻耕后,进行播种、施肥、灌溉而培育成的优质栽培牧草的草场。能大幅地提高草场的生产力,并能与饲料作物轮作,扩大饲料来源。半人工草场,是在不破坏或少破坏天然植被的情况下,清除毒草、害草,采用松土、补播、灌溉、施肥、封育等措施,改变原来的草丛结构,提高产量和质量的一种草场建设形成。
1.实施以草定畜,扩大人工饲草种植面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草畜平衡。积极动员农牧民在田间地头及农田种植多年生臂形草、黑麦草等优质牧草和饲料,另一方面强化科技服务指导,积极推行“三贮一化”饲草综合调制加工技术,2013年,全县新植人工饲草0.464万亩,青贮饲料制作 0.28万吨。
2.开展规模化养殖,发展后续产业。积极鼓励牧民将补奖资金用于棚圈、饲草料地、购置农牧机械、购置饲草饲料及生产支出,开展畜禽规模化养殖,全力推行舍饲圈养育肥工程,提高牧民收入。
3.半人工草场是草山建设的发展趋势
在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地区通过飞播牧草,又以松土、灌溉、施肥、封育和补播等措施种草,所建立的千万亩人工草场,也都大大地提高了产量和质量,例如:湖南省城少县南山牧场,在四万亩的飞播草场上,全年十二个月,绿草茵茵,平均亩产达3000万多千克,最高的竟达7500多千克,为相同条件的天然草场的五倍,且粗蛋白质含量达15-25%,提高了品质;甘肃省朗术公社贡巴大队,用“圈畜施肥法”施用厩粪,建成大面积的高产草场,亩产鲜草由原来的279千克,提高到1410千克,优良牧草的比较严重,由原来的28%提高到88.8%;贵州威宁梅花公社,封育3000多亩退化草场,年后牧草产量由66.5千克,提高到283千克经二年提高到533千克等等。
4.建设半人工草场投资少,见效较快。
半人工草场与人工草场相比,牧草的产量和品质,虽然不如人工草场,并且不能像人工草场那样能进行牧草与饲料作物的轮作。但有投资少、作业方便、见效较快的优点。
4.1建设半人工草场投资少。
江城县多数草山草坡的地形复杂,坡度较大,石头较多,缺水浇灌,零星分散。而连片的、条件较好的草场,多在离村较远,交通不便的山区。并且进行草山建设投资大、成本高。目前,国家资金困难,群众集资不易,在资金上有困难。而半人工草场的投资,每亩一般为8-10元,而人工草场的投资,每亩需要18-20元,要少一半。
4.2建设半人工草场作业方便,见效较快。
江城县草山草坡,地形复杂,坡度较大。而半人工草场很少受地形地势的限制,即能在坡度较小的草地上,用机械或畜力松土而补播,也能在地形复杂、坡度较大的草地上,用人工打塘、施肥和补播,具有切合实际,作业方便,见效快,群众欢迎,易于推广等优点。与人工草场相比,人工草场对地形、地势、土质、水利和技术的要求较高;翻耕作业,要求坡度较小,清理地面、排灌渠道、场区道路和整地播种等的建设工作繁多,且见效又慢。
4.3建设半人工草场可提高产草量和牧草品质。
建设半人工草场与天然草场相比,一是提高了产草量。江城县各地的半人工草场,比天然草场的平均产量提高四倍以上。如在海拔800-1000米的大竹棚,围栏封山育草5600亩,当年平均亩产476.1千克,比天然草场173.3千克提高1.75倍。采用等高线带状松土地补播的形式所建立的半人工草场,平均亩产鲜草达995.2千克,为条件相同的天然草场平均亩产233.4千克的四点三倍。二是提高了牧草的品质。由于补播了品质优良的栽培牧草,改进了草丛结构;并因松土、施肥等的技术措施,改善了牧草的生活条件,牧草群落产生了从量到质的变化,减少了毒草、劣草的侵害,增加了优质牧草。
综上所述,利用天然草场,采用松耙、施肥、封育和补播技术措施,培养成的半人工草场,能在短期内获得几倍的增产效益,并且提高了品质。所以,从江城县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草场上的主客观的实际上出发,唯有将有限的资金和种子,用于简便易行、见效又快、群众欢迎的半人工草场,才是切合实际的、加速畜牧业发展步伐、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的途径。
三、培育半人工草场的主要措施
根据国内外经验,结合江城县实际,培育半人工草场的主要措施是封育、松耙、浇灌、施肥和补种。
1.草山封育:通过封育,能使牧草避免外来干扰和牲畜采食,有恢復生机、顺利生长、天然下种的机会,从而增加优良牧草的比例,提高草场的生产力。具体措施是:(1)、加强保护:采用围栏或人工守护的方法;(2)、封育时间:退化严重的草场,可以封育一年、两年;轻度退化的草场,可以短期封育几个月,采用“夏秋封育冬春用”、“春夏封育秋打草”等方法。(3)、结合其他措施:最好同时采用松耙、灌溉、施肥和补种等措施,则增产效果更为显著。
2.补种优良牧草:补种适应江城县土壤条件的优良牧草,能迅速改善草丛结构,提高产量和品质,具体措施是:
2.1选择补种地段:在草场中、选择地势较平、土层较深、土壤水分较好的地段。
2.2播种地面处理:先用圆盘耙切破草皮,耙松表土。毒草、害草和劣草较多的,用除草剂喷杀,如数量不多,用人工挖除。如有污水塘,最好填平或排除污水。石块土丘,也应清除、挖平。
2.3选用草种:选取适合当地海拔、气候条件的优质草种。根据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在温凉地区,可种落地花生、多年生黑麦草等;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可种臂型草、大翼豆、大结豆、柱花草、象草等。
2.4要瘤菌接种:豆科牧草种子,最好要瘤菌丸衣化接种,能使幼苗早期形成良好的根瘤,固定空气中氮素,加速生产,提高产量。
2.5补种时期:江城县春季干旱,墒情不良,不宜春播;秋季的水热条件虽好,但因晚秋转入早季,持续半年,草苗扎根不深,常致干死、不宜秋播;初夏也不可靠,因近些年来,经常出现春夏连旱。有时夏初一场雨,播后出苗、又逢干旱,根浅日晒,大都干死,不乏先例,须加注意。应与雨季为准,当雨季已开始时补播。这样能在雨季的良好水热条件下,顺利生长几个月,就能根系发达,深入土层,抵抗冬春的干旱和寒冷,提高成苗率。
2.6播种量:每亩播种禾本科牧草种子1-2斤;而豆科牧草种子只需0.6-1斤。(大翼豆、大豆科草种0.4-0.6斤,每亩1-1.8斤,播后盖土,粘生土盖1.5-2公分,轻松土盖2-3公分)。最好有镇压、以提高世界语率和成活率。
2.7加强管理:播后要禁止放牧防治病虫、施肥料。追肥宜在禾本科牧草的分蘖、拔节期,豆科牧草的分枝期施用。
2.8草场松耙:牧草生长多年的草场,草坡絮结,草根紧密,土层坚实,透水困难、吸收养分、水分的能力降低,以致株丛稀疏,草层退化,应在牧草返青、分蘖或雨季来临界之初,用圆盘耙耙地,划破草皮,切断草根后,就能刺激生长,促进分蘖,耙松土壤后,就能提高通气性,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养分的转化、肥水的保蓄,土温的提高,而得到复壮,提高产量。
3.草场施肥:厩粪、堆肥等有机肥料,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又能改良土壤,可每亩施用500-1500千克;如施化肥、氮、磷、钾,肥料三要素的配合比例经1:0.7:0.2为好,每亩可有效氮4-6千克,有效磷3-4千克,速效钾2-3千克。根据各种化肥的含量,计算后,在分蘖、拔节、现蕾、刈割后和越冬前一个月的需肥关键时期施用,禾本科牧草为主的草场,应加大氮肥用量。豆、禾混播的草场,应重视磷肥的补充,以促进根瘤菌的固氮能力,提高豆科牧草的产量,并给禾本科牧草提供氮素营养而提高产量,且能够减少氮肥用量。从而启示我们,补种中要重视草种,以使草场有三分之一的豆科牧草为原则,以调整混播中的草种比例。
土壤的酸碱度,不仅影响肥料的肥效,也影响许多牧草的生长发育和豆科根瘤菌的活动繁殖。最好每年一、二次,根据草场牧草对pH值的适应性,在酸性土壤施石灰,碱性土壤施石膏,加以中和调整必施用磷肥、应在酸性土壤上用钙、镁、磷肥;在碱性土壤上施过磷酸钙,以防止肥料养分的损失。
4.草场灌溉:有水源的,要挖沟能上能下水灌溉。山坡草场,可按等高线,每隔20-30米,开挖空心思环山截流沟,拦截山水。既能防止,减少水土冲刷,又能滋润草地。如有狭谷和洼地,可挖筑山塘或小水库,引水入塘库,千方百计地雨季蓄水,到冬春干旱季进行灌溉。
5.营造护林带:草場造林,除封原有天然林和营造散生林以外,主要是建立护草林带。防止风沙、增加雨水入渗率涵养水源、提高土壤湿度和空气温度巩固深层土壤的作用。根据资料,成林的防护林,可降低风速25-30%,减少地面蒸发量20%左右,提高空气相对湿度5-15%,增加土壤含水量1-14%;春秋雨季的气温高于无林地区;林带附近的牧草,返青时间比旷野提早7-10天。从而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还能利用部分树叶作饲料、又能在炎夏季节,供畜群乘凉休息。
护草林带,可与环山截流沟相结合。首先在沟堤两岸,密植根系强大的灌木,以资护堤。再在沟的下坡,沿沟种树4-6行,行株2-3米,上下行成丁字形交叉打塘,每塘种乔木一株,豆科灌木2-3株;或则一行乔木,一行灌木,而灌木塘种灌木3-5株。造林树种,要选根系分布广,根蘖性强、树冠宽广、耐旱耐瘠、且能改良土壤的长绿树种,豆科树种和乡土树种。
6.草场的合理利用
6.1刈割时期和刈割高度
刈割时期:为获得单位面积内最高的营养物质,又不致影响再生力,宜在禾本科牧草抽穗初期和豆科牧草初花期刈割,在有霜地区,最后一次刈割,不能迟于霜前一个月,以利越冬。为使牧草有天然下种的机会,每年或隔年,在抽穗、开花期停割一次,使其能自生自繁,保持草场的生产力。
6.2刈割高度:禾本科的上繁草和豆科的主根型牧草,宜在离地4-6厘米处刈割。又如草森栖等再生枝由叶腋出生的牧草,应留茬高8-10厘米,以利萌发再生。
6.3放牧场的合理利用
放牧时间:由于多年生牧草的幼苗期生长缓慢,补播后的第一年,植株低矮,根系不深,耐不住践踏和采食,一般不宜放。生长良好的,可以刈割一次,到第二年,可在禾本科牧草孕穗期、豆科牧草现蕾期。开始放牧。其后,在干旱草场草层高10-12厘米,草甸草场高12-15厘米时,进行放牧。
放牧后的留茬高度和放牧次数:要求在干早草场留茬3厘米以上、草甸草场留茬5厘米以上,以利再生,其后,根据上述草层高度,进行放牧,年可放牧3-5次,切忌越载重牧。
划区轮牧:轮牧有使牧草天然下种,保护优良牧草,减轻畜蹄践踏,保护草场和维持生产力等的优点。且因半人工草场的生产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具备轮牧的条件,应逐步采用划区轮牧的方式方法。
为保护草场,也要充分发挥草场的综合生产能力,并根据牧草生长情况,合理安排,要求放牧与舍饲相结合,以利于草地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云南省畜牧兽医学会论文选集(一 九八五年八月).
[2]云南草地资源(一九八九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