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6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4-05-30 01:40:53关键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穿针肘部克氏

【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6例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采用外侧切口、内侧小切口克氏针交叉内固定加桡侧改良张力带内固定。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1至3年,优42例:肘屈伸受限10°内,肘内翻0°-5°内;良20例:屈伸受限11°-20°内,内翻5°内;可3例:屈伸受限21°-30°内,内翻10°内;差1例:屈伸受限30°以上,内翻10°。结论手术方法对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准确,固定可靠,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内固定方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22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89-02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若处理不当,易引起神经、血管并发症,关节功能障碍及肘部畸形等并发症[1]。现将我院66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了66例肱骨髁上骨折,其中男42例,女24例,年龄在6个月-10岁,跌伤40例,车祸16例,高处坠落10例,伤后1小时至1周,伸直型38例,屈曲型12例,开放骨折8例,其余为闭合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4例,正中神经损伤2例,尺神经损伤2例。术前经多次手法复位失败,骨折部高度肿胀,手部皮温略低于对侧50例,手法复位后外固定期间肿胀加重,皮肤出现张力性水疱,皮温低于健侧,手部触痛迟钝,被迫解除外固定,骨折再次移位16例。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上臂外展置于一块短的托板上,肘关节屈曲呈90度,采用臂丛麻醉或强化分离麻醉,取肘外侧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筋膜,显露骨折端,清除骨折断端血凝块,整复骨折,如有小的游离碎骨片也可取除。如复位困难,则从内侧另行切口配合复位,以克氏针从内外髁穿针交叉内固定。骨折复位固定后,肘关节的携物角应保持10°,或较健侧大5°,骨折的固定可以经皮从内,外上髁各钻入一枚克氏针,将骨折交叉固定。克氏针钻入的方向,应与肱骨纵轴呈35-45°角,针尖穿过对侧皮质骨2mm,针尾可留在皮外便于拔除。手术完成后逐层缝合切口各层,留置引流条,术后石膏托固定3-4周拔针,去除石膏行肘关节功能锻炼。2结果

66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至3年,结果优42例:肘屈伸受限10°内,肘内翻0°-5°内;良20例:屈伸受限11°-20°内,内翻5°内;可3例:屈伸受限21°-30°内,内翻10°内;差1例:屈伸受限30°以上,内翻10°。总优良率93%。3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以小儿最多见,约占小儿四肢骨折的3%-7%,肘部骨折的30%-40%,其中伸直型占90%左右。多发年龄为5-12岁。当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时是容易引起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治疗时必须加以注意。根据局部解剖,可以知道肱骨髁上有内、外侧骨嵴,中间由于前面有冠状窝,后面有鹰嘴窝,肱骨髁上内、外侧骨嵴之间很薄[2],所以内、外侧骨嵴部骨折的复位情况,直接关系到骨折的解剖结构的恢复及固定的稳定性。手法复位失败后应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反复手法复位容易加重局部的软组织损伤,导致骨化性肌炎的发生。手术切开复位,在复视下可良好对位,避免日后畸形发生,其次是钢针固定确切,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必须遵守两个基本原则[3]:①获得满意的复位;②用某种方法来维持获得的复位,并且此种方法本身不应造成明显的并发症。关于肱骨髁上骨折的并发症已有较多报道[4-5],如肘内翻畸形、Volkmann挛缩、血管损伤、交叉针刺伤尺神经、术后骨折再移位等。

手术方法通过用两手拇食指感觉和维持复位后的位置,指导克氏针固定的穿针的方向,术中穿针一次成功,对骨骺影响小,避免了引起骨骺生长紊乱,有利于愈合,同样避免了畸形的发生,并能明确了解克氏针自内外髁经骨折端至对侧骨皮质穿出情况,使骨折获得牢稳固定,骨折愈合得到保证。手术中要注意手法复位要准确有效一次成功;内上髁穿针时肘关节要维持在半屈曲位,使尺神经复位于神经沟内,避免受损。内外2枚克氏针交叉点必须在骨折线上方或鹰嘴窝上方至少0.5cm,并分别要穿过对侧骨皮质,以免骨折断端再移位,保持关节面平整的同时避免骨折远端旋前或旋后,术后石膏托固定于屈肘60°即可,石膏托外固定绷带不易过紧缠绕,以防止发生Volkmann挛缩,固定期间加强肩、腕、手指关节的功能锻炼。我院66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结果优42例:肘屈伸受限10°内,肘内翻0°-5°内;良20例:屈伸受限11°-20°内,内翻5°内;可3例:屈伸受限21°-30°内,内翻10°内;差1例:屈伸受限30°以上,内翻10°。总优良率93%。移位严重的肱骨髁上骨折常伴有神经、血管损伤。损伤的原因主要是骨折端的直接刺激;另外,骨折后肘部剧烈肿胀,反复多次手术复位也可加重原有的血管、神经损伤。此类血管损伤常是痉挛性的,一旦骨折复位,挤压、牵拉因素就得以解除,都能完全恢复;神经损伤都是功能性的,连续性未中断,日后都能恢复。我们主张,除了对于有血管、神经损伤的病人及开放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固定外,对于肘部肿胀剧烈、移位明显而闭合复位不佳,应急诊切开复位内固定。

综上所述手术方法对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准确,固定可靠,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吴刚,杨自龙,胡刚,等.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中国当代医药,2010,17(7):215-216.

[2]郭光文,王序,著.人体解剖图谱.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2.

[3]荣国威,王承武.骨折.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35.

[4]毛宾尧,应忠追,胡裕桐.6883例肘部损伤和疾患的临床分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7(3):240-252.

[5]浦立勇,张锡庆,王晓东,等.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生物力学研究.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2,23(3):237-239.

猜你喜欢
穿针肘部克氏
《穿针纳锦》
居家运动——肘部练习(初级篇)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02
居家运动——肘部练习(高级篇)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8:46
居家运动一肘部练习(中级篇)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0:46
肘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诊治预防策略研究进展
我学会了穿针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
克氏针悬吊法在急性伸肌腱Ⅰ区损伤中的应用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穿针的母亲
杂文选刊(2015年7期)2015-05-14 13: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