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敏 石荣亚
【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90例HP阳性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予以莫沙必利+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四联疗法,对照组予以莫沙必利+奥美拉唑两联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HP根除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85%,HP根除率为82%,远远高于对照组的63%、1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HP感染的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莫沙必利+奥美拉唑四联疗法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及提高HP根除率。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莫沙必利+奥美拉唑四联疗法
Bile Reflux Gastritis;Helicobacter Pylori原發性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由于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于胃,与胃黏膜接触而产生的病变,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约占慢性胃炎的15%[1]。胆汁反流合并HP感染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是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常见原因之一[2]。因此为探讨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应用奥美拉唑+莫沙必利+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联合治疗45例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消化内科手册》有关“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标准[3]。②符合胃镜诊断标准[4]。③HP检测方法:胃镜检查取活检标本行Giemsa染色和14C尿素呼气试验,两者均阳性。90例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20-55岁,平均(36.3±6.2)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均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试验组予阿莫西林1.0g2/d、左氧氟沙星0.5g2/d口服10天+奥美拉唑20mg 1/d、莫沙必利5mg3/d口服用药4周,对照组单纯予奥美拉唑20mg 1/d+莫沙必利5mg3/d口服用药4周。
1.3疗效判定停药1个月后2组均复查胃镜,行HP Giemsa染色和14C尿素呼气试验。显效: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胃镜检查未见胆汁反流,胃炎表现明显减轻或消失。有效:上述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减轻,胃镜检查可见少量胆汁反流,胃炎表现明显减轻。无效:上述症状无好转,胃镜发现胆汁反流,胃炎呈活动性。Giemsa染色和14C尿素呼气试验均为阳性。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临床疗效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1对照组1试验组1P值患者例数1451451-显效129±6.31132±7.4210.0000有效111±3.23112±4.1210.0067无效15±2.5611±2.1410.0000总有效率10.89±0.1010.98±0.0210.0391由表1可知,P值均小于0.05,有显著性差异,充分说明,试验组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莫沙必利+奥美拉唑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2.2HP根除率试验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胃幽门功能失常、胃排空延迟、十二指肠运动障碍等原因导致胆汁反流入胃,引起胃黏膜损伤而形成。同时合并HP感染则加重胃炎。可能机制为胃窦部HP分泌的大量尿素酶产生氨,干扰了正常胃酸对胃泌素的反馈抑制,促使G细胞分泌胃泌素;另外因胃黏膜炎症释放出的炎症介质TNF-&和IL-8亦促使G细胞释放胃泌素。而胃泌素抑制幽门括约肌的收缩,引起胆汁反流[5],进而加重胃黏膜损伤。另长期活动性炎症可造成胃腺体减少,最终发生腺体萎缩甚至发生不典型增生,导致胃癌可能[6]。在对于90例患者治疗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试验组HP根除率高,治疗效果好。因此,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在应用促进胃动力药物和抑酸剂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基础上,根除HP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好。参考文献
[1]周吕,柯美云.神经胃肠病学与动力[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699-711.
[2]胡海燕,苑凤昌,刘项.加斯清与思密达合用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及胃内胆汁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07,36(1):108-109.
[3]汪鸿志,曹世植.实用消化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06.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2):1171.
[5]江声铮.碱式反流性胃炎的研究进展和诊治现状[J].医师进修杂志,1988,2(1):14.
[6]刘天舒,王吉耀,陈世耀,等.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部疾病的病理变迁[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