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
上海自贸区十大问题待解决
裴长洪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最大亮点和集中体现,自2013年10月以来进展顺利,但仍有十个方面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第一,对已公布的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以及跟踪监管等项目管理办法的追踪调查和评估;第二,妥善处理区内区外关系,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分开监管,制定注册在区内、经营在区外的企业的管理条例及机制;第三,建立海关监管部门及与其他各个海关监管区的便利化联动机制;第四,人民币资本项目逐步开放,形成新的人民币境外资金池;第五,管理和引导资金流入和金融产品投资;第六,确立外商认定标准;第七,培育企业的诚信体系以及相关技术,建立与负面清单管理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和治理结构;第八,建设后续管理的法律体系;第九,探索建立电子围网的监管技术体系;第十,探索建立培训人才与积累经验等机制。
“用行政之手供地”不能持续
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中国长久以来采取的土地供地政策是行政供地。从“明令禁止土地流转”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城镇土地批租制”的成型,再到“税收集中于中央,土地收益留地方”的财政分配格局等制度的形成,打开了土地与资本之间的财务通道,“占地”需求直线上升,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地方的“土地资本化”也因此形成。
但以行政之手配置土地资源,来承担城镇化“供地”重任的方法不能持续。工业区跑马占地、“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过多占用耕地以及土地的非集约利用等症状一直未得到缓解。究其原因,仍是土地信息成本高、土地登记、测量、变更记录不完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不相容、缺乏客观评价机制等行政体制的问题。因此,问题不在于改变行政供地的技术枝节,需要改变的是“用行政之手供地”本身。
当前经济主要矛盾是生产过剩
王建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生产过剩主要体现在:第一,消费需求正在下降,据国家统计局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率的数据显示,2013年在经济增长率同比不变的情况下,支撑消费购买力的城乡居民收入出现较大降幅;第二,出口需求前景悲观,至少在2014和2015兩年,乃至未来五年内再依靠投资特别是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希望较小;第三,新增投资需求低落,2013年以来投资贡献率的上升并不是因为投资增长更强,而是消费增长更弱。
生产过剩已经造成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导致企业产品滞销、上缴税收减少、劳动者收入下降与消费购买力萎缩,以及实体经济资本外移引起的虚拟经济泡沫。解决生产过剩需要改革分配制度,进一步推进城市化,缩小中国收入分配差距。同时,地方政府作为财政与货币政策联系实体经济的直接纽带,其特殊的需求扩张机制能够对生产过剩起到对冲作用。
下一步改革面临两个关键难点
许善达 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
中国下一步改革面临两个关键难点。第一个难点是让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消费成为动力,必须解决两个前提:其一,居民收入所占比重需要提升;其二,居民收入差距必须缩小。如果没有这两个前提条件,则消费无法在经济增长中发挥预期作用。
第二个难点是制定清晰可操作的方案,将过剩产能和资本输出国外。因为目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极不明朗,推动的多边自贸区协定,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美国因素作用下,要完成预定的目标显然并不乐观。因此,方案一定要切实可行。
金融
中国需要推出金融期权产品
张承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
加快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尽快推出金融期权产品是发展中国金融市场的一项重要举措。因为无论金融期权的避险功能还是加强市场流动性功能,都是提高中国金融市场效率所必需的。
但由于金融期权的杠杆效应和投机性,加上中国机构投资者发育不够、现货市场的机制不够健全等因素,推出金融期权产品需要精心操作。在前期市场试运行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稳步有序地推出中国金融期权产品。
2014货币政策重点是结构优化
向松祚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关于2014年的货币政策,不应从放松或是收紧的角度来理解。央行在货币政策报告中对于2014年货币政策的表述是八个字——“总量稳定、结构优化”,侧重点应在后四个字。
中国经济体系中的广义货币(M2)总量和总债务规模均已超过110万亿元,都占中国GDP的200%以上。对这两个数据应采取高度警惕态度,因其意味着中国经济体系中的货币和债务总量近几年上涨非常快,在总量的增长上已没有空间,且潜在风险很大。
因此,央行2014年货币政策关键在于结构调整,核心在于信贷结构调整,这就涉及到银行新增信贷的投向问题,是投向小微企业,有助于就业、科技创新、结构转型的行业,还是传统的房地产、基建等产能过剩行业。
而关于2014年的社会融资总量,政策核心是“有保有压”,重点必定是“压”,尤其对于房地产等债务负担很高的行业,必然是“压”的趋势。
中美
中国有能力承受美国QE退出
管涛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
目前来看,从美国谈及QE退出到2013年底正式宣布QE退出,对中国跨境资金流动并未造成根本影响。但2014年中国将面临跨境资金增加流入和扩大流出双重风险并存的压力。
当前,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美国QE退出对新兴市场外溢影响等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加之中国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些因素均将加大跨境资金的波动。但中国已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改革红利将逐步释放。同时,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着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基本面、财政金融状况和外汇账户仍然稳健,外汇储备比较充裕。因此,对于未来可能产生的冲击,中国有信心抵御,也有能力承受。
中美贸易关系竞争性增加
隆国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
美国为尽快复苏经济、重振本土工业,推出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基建和科研、教育、可再生能源及节能项目、智能电网、医疗信息化、环境保护等成为其投资重点。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近年来也在积极发展类似的产业。随着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中国产品与美国本土产品有了更大的竞争空间,中美贸易关系从互补性为主开始转向越来越多的竞争性。这种各国力主培养本国产业的趋势,将意味着各国将在竞争规则和贸易规则上大做文章,加剧贸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