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景华等
[摘 要] 通过设计不同膜下移栽方式,研究了膜下移栽对烟株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膜上移栽(对照)相比,小苗膜下移栽生长前期膜下温度较高,促进了烟株早发,烟株生育期提前;塘形膜下移栽1株的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都相对较高,高出对照分别为124.65kg/hm2、2569.95元/hm2、1.75%,高出槽形膜下移栽3株分别为295.50 kg/hm2、5592.15元/hm2、9.15%,高出槽形膜下移栽5株分别为341.85kg/hm2、7643.70元/hm2、12.78%;膜下移栽处理提高了产量和质量,上等烟比例增加,总糖含量降低,烟碱含量增加。以膜下移栽1株处理为最优。
[关键词] 烤烟 膜下移栽 影响 陇川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050-03
随着烟草种植制度的不断改革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有的某些生态限制因子将被克服,使得一些原来的烟草种植区划中认定为烤烟生产次适宜区或不适宜区,转变为烤烟种植最适宜区或适宜区。云南德宏在烤烟生产发展中,依靠科技进步,已成功地实现了对当地生态条件改造与适应相结合,将生态资源相对劣势转变为生产优质烟叶产品优势。德宏陇川县属于烤烟种植的次适宜区,气候温暖湿润,属北亚热带气候类型,冬春干旱,常有“倒春寒”,低温冷害特别突出,主要表现在移栽时低温霜冻和干旱的问题比较突出。
户撒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1℃,极端最低温-5.1℃,最高温31℃,全年日照总量1965小时,太阳总辐射为每平方米138-140千卡,年均无霜期278天,年降雨量2053毫米,相对湿度为84%,森林覆盖率48.9%。户撒的土壤主要有水稻土、黄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等,土壤呈酸性,PH值4.5-6.5之间。冬春干旱明显,种植烤烟对水分的要求很高。陇川县户撒乡有明显的两头低温现象,烤烟最佳移栽期易遭受低温霜冻为害,后期低温不利于烟叶成熟,已成为当地烤烟生产主要限制因素。
烤烟属于喜温作物,不但要求无霜期长,而且烟叶成熟的最佳气温要求在20℃以上。陇川县户撒乡海拔高,山区小气候较明显,无霜期相对要短,早春低温伴随霜冻,气温和地温回升慢,后期降雨量较多,因而烤烟最佳移栽期易遭受低温霜冻为害,后期降雨量多不利于烟叶成熟,有些年份部分上部烟叶在雨水来临之前无法采烤结束,造成烟叶返青等现象,直接影响农民经济收入,阻碍陇川县烤烟产业健康发展。考虑到当地自然条件的特殊性,大田移栽期一般选在1月下旬、二月上旬,使移栽后烟株可以充分利用3、4、5月的最佳光温进行生长,但早栽烟苗易受干旱和低温冻害影响,进行膜下移栽可以避免这一问题,并且,可以使生育期提前,最大限度的利用光热资源,使烟草的成熟期尽量与这一段时间一致,促使烟叶正常成熟,克服前期干旱和后期连降大雨等不利因素。进行栽培技术的革新试验,可以为优化生产技术规范,进一步提高烟叶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为解决生产上存在的这一问题,摸索适应自然的优质烟栽培模式,开展促进烟株早生快发综合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实验目的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膜下移栽方式,提高烤烟早栽安全性,最大限度利用好光热资源,促进烟株早生快发,有效避开后期低温冷害的影响,确保烟叶正常成熟和采收。为烤烟的适时移栽创造良好的温度条件,从而实现了“四早”,即早移栽、早发育、早成熟、早烘烤。该试验通过4个不同的处理(膜下塘形烟1株烟、膜下槽形3株烟、膜下槽形5株烟、常规烟)对云87烟苗进行膜下移栽,研究膜下移栽对烤烟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从中选出该地区最适合云87烟苗膜下移栽的方式,为本地区的优质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
1.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云87;供试地膜为厚0.005mm,宽100cm的聚乙烯透明薄膜。
2.试验地点与田间管理
田間试验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7月在陇川县户撒乡项姐村进行;海拔1408m,试验地前作白芸豆,土壤类型为红壤土,地势平坦,排灌方便。 供试土壤理化性状:pH值6.3,有机质3.1%,速效氮122mg/kg,速效磷13mg/kg,速效钾192 mg/kg,全氮370 mg/kg,全磷103 mg/kg,全钾814 mg/kg。
3. 试验设计及方法
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以膜下不同移栽方式为试验的因素,共设置四个处理,每处理有三次重复。共有12个小区,每个小区栽烟75株,行株距为120cm×50cm,小区长7.5m,宽6m,小区面积为45㎡,每公顷栽烟16500株,四周设保护行(宽2m)。
处理A:塘形膜下移栽1株;处理B:槽形膜下移栽3株;处理C:槽形膜下移栽5株;对照(CK):常规移栽(膜上移栽)。
基肥施肥方法都采用环施,施纯氮量为82.5kg/hm2,使用基肥和追肥配合施用,基肥施用复合肥,(N-P2O5-K2O含量为11-14-22),追肥全部施用KNO3(N-P2O5-K2O含量为13.5-0-44.5)和K2SO4 (K2O≥50%,Cl-1≤1.5%);中心花开放封顶,单株留叶18-22片,育苗、移栽和大田管理按当地规范化生产技术措施实施按优质烟栽培技术要求进行,各项管理措施力求一致。
4.调查方法
从移栽第二天开始用水银温度计记载每天下午14时至15时膜内外温度变化;调查记录试验小区各烟株的播种期、成苗期、移栽期、破膜期、旺长期、现蕾期、打顶期、初烤期、终烤期、大田生育期;破膜时每个小区测定连续5株烟的株高、有效叶数、最大叶长和宽,并记录好每个小区所测连续5株烟的位置;在打顶后测定破膜时所测每小区5株烟的株高、茎围、有效叶数、节距、腰叶长和宽、叶面积系数。
烟叶成熟后分小区采摘烘烤,按国标42级进行分级,分别统计产量、产值、上中等烟比例、均价等经济性状。
在各病害发生的时间适时调查花叶病、黑胫病及赤星病的田间自然发病率,每个小区连续调查10株,记录发病株数,并计算出平均发病率,依据所得数据进行病情指数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X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或叶数x该病级值)/(调查总株数或叶数x最高级值)x100%
5.试验管理情况
试验所使用的肥料为复合肥40kg/666.67m2,硝酸钾5kg/666.67m2,硫酸钾10kg/666.67m2。基追肥比例为4:6,基肥在理墒时施入墒底部,第一次追肥:3月5日,兑水1%的浓度施,施入了30千克复合肥,5千克硝酸钾;第二次追肥:3月22日,兑水1%的浓度施,施入了19千克复合肥,10千克硫酸钾。
育苗采用漂浮育苗,于11月10日播种,苗期剪叶3次,2月5日移栽完毕,3月10日灌水,4月3日除草、揭膜培土进行中耕管理。2月22日用病毒必克500倍液防治花叶病,3月9日用甲霜灵锰锌进行灌根,防治黑胫病,3月13日用莫比朗(3%乳油)33-44ml/666.67m2喷雾防治烟蚜,3月15日、4月5日混用农用链霉素、退菌特100-120g/666.67m2喷雾防治野火病、炭疽病等叶斑病。4月11日使用禾益Ⅱ号稀释500-600倍喷雾防治烟草赤星病,退菌特100-120g/666.67m2喷雾防治炭疽病。按下部叶适熟、上部叶充分成熟的原则采收,三段式烘烤工艺烘烤。于4月23日开始采收,6月28日采烤结束。
6.数据处理
用DPS V2.00数据处理软件对农艺性状、产量、产值进行方差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各处理的温度变化
从表2可以看出,膜下各处理气温远高于外界气温,膜下各处理气温高低为处理B>处理A>处理C;各处理膜下5cm深处的土温高于未盖膜状态下5cm深处的土温,膜下各处理膜下5cm深处的土温高低为处理B>处理A>处理C;且各处理膜下10cm深处的土温也大于未盖膜状态下5cm深处的土温,膜下各处理膜下10cm深处的土温高低为处理B>处理A>处理C。晴天膜下气温高于阴天的膜下气温。
2. 不同处理对烤烟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在移栽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膜下移栽处理A、B、C的各生育期与CK相比,旺长期提前了3d,现蕾期提前了4d,打顶期提前了5d,初烤期提前了5d,终烤期提前了4d,整个大田生育期提前了4d。膜下移栽各处理的生育期无差异。
3.破膜后不同处理农艺性状
由表3可看出,在株高方面,处理C均值最高,极显著高于A、B;处理C显著高于CK;处理A、B、CK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叶数方面,处理A、B、C、CK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在最大叶长方面,处理C均值最高,显著高于B、CK;处理C与A间差异不显著;处理A、B、CK之间差异不显著;最大叶宽方面,处理C均值最高,极显著高于B、CK;处理C与A间差异不显著;处理A显著高于B、CK;处理B、CK间差异不显著。
4. 烟株封顶打杈后各处理农艺性状的分析
试验对烟株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见表5)表明,各处理的株高均高于100cm,其中处理C均值最高,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茎围在10.47-10.77之间,处理A均值最高,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节距在5.01-5.15之间,最长的是处理B,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有效叶片数最多的是处理A达19片/株,其余处理均低于处理A,但都在18片以上,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在最大叶长、叶宽方面,处理A最高,达到了76.70、31.43,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叶面积系数的大小对烟叶产量高低和品质优劣有直接的关系,烤烟采收叶面积系数以4.5左右为宜,这样,既能保证产量,又能兼顾质量,过大过小都会使产量下降或品质变劣,而在本试验中叶面积的测定未在采收时进行,所以所得的叶面积系数均比4.5小,从测定结果看,处理C的叶面积系数最大,达到3.31,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
5.不同处理的抗病性比较
由表5可看出,膜下移栽可以减轻烟草花叶病与赤星病的危害。各处理的TMV和黑胫病的发病率都轻,处理CK的赤星病、TMV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高,处理B和C赤星病、TMV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高于A;处理C的TMV、赤星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數高于B,处理A的TMV、赤星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
6.不同处理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表6可以看出,处理A的产量均值最高,显著高于处理B、C,处理A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B、C、CK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A的产值均值最高,显著高于处理B、C,处理CK显著高于处理C,处理A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CK与B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B与C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A的均价均值最高,极显著高于处理C,处理CK、B显著高于处理C,处理A、CK、B之间差异不显著。从上等烟比例看,最高的是处理A,极显著高于处理B、C,处理CK极显著高于处理B、C, 处理A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B显著高于处理C。从各处理的中等烟比例看,处理C的最高,极显著高于处理CK、A,处理B显著高于处理A,显著高于处理CK,处理C、B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CK、A之间差异不显著。
7.不同处理对烤烟内在品质的影响
一般认为优质烟叶总糖含量要求达到18%-22%,总氮含量1.5%-3.5%,蛋白质8%-10%,烟碱含量在1.5%-3.5%之间,钾2%以上,其相对比值:总糖/蛋白质(施木克值)以2-2.5;总糖/烟碱以10左右;总氮/烟碱以1或略小于1为宜。施木克值反映出吃味优劣和酸碱协调程度,烤烟以2-2.5为宜,这个范围内其值越高吃味越好;糖碱比反映劲头与醇和性,以10左右为宜;氮碱比与香气有关,以1左右为宜。
由表7可知:各处理烟叶的烟碱含量均在1.5%-3.5%之间,劲头适中。膜下移栽处理A、B、C与常规膜上移栽处理CK相比总糖含量降低,全钾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升高,总氮含量与烟碱含量提高,氮碱比提高,施木克值降低,糖碱比降低。说明膜下移栽烟叶与常规膜上移栽相比香气增加,吃味改善,燃烧性略减弱。各處理相比,处理CK的蛋白质含量最低,处理A蛋白质含量最高,可知处理CK刺激性偏小;处理CK的钾含量最高,在膜下移栽处理中以处理A的钾含量为高,故处理CK烟叶的燃烧性与安全性比其它处理好,在膜下移栽处理中以处理A的为好。处理CK的糖含量最高,超过了最适指标范围,糖碱比也最高,其余处理处理均在最适指标范围内,则处理CK的烟叶与其它处理烟叶相比劲头不足,品质不协调,在膜下移栽处理中以处理A的糖含量,糖碱比最高,其烟叶劲头足,品质最为协调,处理C为最差;各处理的氮碱比偏低,处理A为最高;各处理的施木克值均偏高,以处理CK为最高,处理A最低,接近适宜指标范围,可知处理A烟叶吃味最好,酸碱成分协调程度最好,处理CK最差,膜下移栽处理中以处理C最差。
四、讨论
1. 在德宏户撒烟区,由于霜期较长,烤烟的最佳移栽期正值该地区的低温霜期前后,采用普通的膜上移栽,烟株易遭霜冻低温为害。而膜下移栽既可避降低上述为害,而且具有温室效应,能促进烟株生根墩苗,为后期的烟株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而且可以提高烟叶的经济效益,这些结果与惠安堂,严自斌,李哲清等人的研究相一致。
2. 该试验各处理的烟株大田生育期达到了140d,有点偏长,与徐兴阳等研究的云87的生育期110-120d有偏差,这可能是由于大田后期施肥多造成烟株后期贪青晚熟,不落黄造成,这一点说明大田管理同样非常重要,每步管理都要严格依照烟株生长规律进行,只有操作规范化才能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生产价值。
3. 由膜下移栽的温度记载表可看出:膜下移栽为烤烟提供了温度条件,由于膜下移栽具有提高地温的作用,从而实现了“四早”,即早移栽、早发育、早成熟、早烘烤;膜下烟致死的最主要原因是穴内干燥,膜内膜面无细小水滴保护。所以大田生产中一是注意移栽时垄体干燥一定要浇足水;二是未破膜时期,温度高时要在膜上打孔,以防止温度过高引起烧苗,膜下移栽方式在破膜放苗前无法接纳自然降雨,这一矛盾有待进一步研究。
五、 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烤烟采用膜下移栽方式可以提高地温,促进烟株早生快发,烟株生育期提前,有效避开后期低温冷害的影响,确保烟叶正常成熟和采收。采用膜下移栽方式还可以增加烟叶产量与产值,改善烟叶品质。
从各处理的生育期、农艺性状、抗病性、烟叶产量、产值和化学品质综合分析,以处理A最好,产量、产值等方面高于对照,烟叶香气量、香气质、吃味、酸碱成分协调程度方面均优于其余处理。采用膜下塘形移栽1株的膜下移栽方式在烤烟生产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可推荐在本地区进行小面积示范。
致谢:在试验过程中得到了户撒烟草工作站刘祥、张云龙、王云国等同事支持与帮助,谨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