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中国法治实践

2014-05-30 12:25:45祖萍
2014年47期
关键词:中国实践法治

祖萍

摘要:本文立足于法治中国的建設,首先从人性基础,从哲学的层面阐述了法治立足于的人性理论是性恶论,法治是人性恶给予的合理安排。其次从法治的规范、事实、价值的理论结构的发展以及含义来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法治,再从法治的发展历程中来认识到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进而提出立足于中国法治实践的法治中国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法治;中国;实践

法治是与民主相依存的法律制度,从法治的人性基础来理解法治的话,人性即是一个哲学的话题,人性分性善论和性恶论。法治立足于的人性理论是性恶论,人治则是立足于性善论。性恶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判断,不是对人性的真实性判断,只是一种逻辑性的假定。因此不能以实证方法对其肯定或否定,即是它是对人性否定性评价,但不是以好坏为指向,其含义是人性中存在的根本的不可改变的缺陷,人性根本的无知、自私。因此,我们要善待人的缺陷,我们要承认缺陷存在的合理性,将其放在合理主义的平台上给予安排。法治便是人性恶给予的合理安排,要防止权力的恶,即有三权分立。权利是人的自私的法治体现,法治将这种自私放置在一个合理的平台进行保护,即是“限制公权,保护私权”。公权是私权的一部分出让,因此它是一种必要的公权,但为了监督这一种必要的恶,就需要法律编织的笼子的约束。因此私权的最大威胁不是犯罪而是公权。

法治的理论结构分为规范、事实、价值,不同的发展时期对这部分的关注度是不一样的。实证主义关注制度而抛开价值,随着资本主义法体系的日趋完善,二战爆发,希特勒亦建立了法西斯制度,带来了“恶法亦法”,二战后开始反思价值,形成了统一法学,以博登·海默为代表开始对法治理论关注。

法治最早产生于西方,是由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提出来的,之后由其弟子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法治观念即“法治优于一人之制”。在亚里士多德的法治里,法治被理解为已有的法律得到很好的执行以及已有的法律应当是良法正义的法。它从制度和价值的方面诠释了法治而不同与专制。在中国,法治一词在古代的法家思想里是有所体现的,但它经历了漫长的封建时期,法治是不会也不可能被提出的。中国开始提出“法治”是在1996年,中共十五大确定了“法治”。之后中国便开始了一系列的司法改革,2013年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中共十八大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重点强调了法治中国建设,在这么一个条件下去提法治中国的建设是不符合中国的现实状况的。但是,法治中国的建设确迫在眉睫,它的提出是有着诸多的国际背景的,主要即是WTO对中国“无法治”的抨击以及目前国内发展的要求。但根据中国的现实,中国的法和法治存在着良法和恶法之间的中间地带。有学者将其称为“庸法”以及“庸法之治”。它阻碍了我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法治国家的发展进程。因此,在这种国际背景和法治现状的要求下我们更要将法治中国建设提上日程。法治中国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立足于中国法治实践。

法治中国建设的命题就要求我们必须要立足于中中国的法治实践。立足于中国法治实践首先,就必须要有中国意识,全球视野;其次,我们要立足于中国国情,中国的社会发展结构、政治制度、文化等国情;最后,要立足于基层社会,基层社会是最能够体现国情的,只有不脱离基层,才能更好的了解国情促进法治中国建设。立足于中国,曾经我们学习苏联学习西方欧美国家,可是实践告诉我们那是不可行的。于是我们开始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始寻求自身的发展出路。我们开始明白必须寻求自己的发展之道才能恒久,那就是立足于实践。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立足于理论。但是,一直空有理论,从未实践,法律实效低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也是在实践的不断检验中丰富的。我们要面对的是实际问题的解决,而不是空谈理论。所以,应当建立一个行得通的法律实践。因此,法治中国建设,前提就应当是立足于中国,立足于实践。

立足于中国法治实践首先要有中国意识,全球视野。要知道,中国的法治建设是有着时代背景的,必须要有全球视野。但在有全球视野的同时应当有中国意识,认清中国形势,认清国际形势。法治中国建设是要立足于中国的法治实践。因此,必须具备充足的中国意识。中国意识中最重要的便是树立起基层意识。回观历史,中国革命中群众路线是制胜的法宝,必须从基层中去发现问题,基层才最能展现国情。

立足于中国法治实践其次要立足于中国国情,首先就要认清中国的政治国情,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治建设的要求很显然与我们这样的政治制度是有矛盾的,因此,我们的法治建设是不同于西方的。我们的法治建设首先就不能离开党的领导,在此情况下法治建设政治体制是它面临的大问题,在中国就应当重视和加强党的领导。目前,在法治上党的领导还不够;其次,要认清中国的社会发展结构。中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结构所呈现的最大的特征是不均衡发展。这种不均衡发展的原因很多,有先天地理条件的影响亦有后天人口的分布,亦有民族和历史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呈现的即是差异性发展。但我国推行的是统一法治,它是不能适应各个不同地方的发展。那么,立足于中国的法治建设就应当在立法上关注、加强地方立法。司法上,建立一套中央地方有差别的司法体系和制度,推行因地制宜;最后,立足于中国国情,亦应当融汇于我们的文化,要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在法治的同时加强道德建设。法治是性恶论的合理安排,这也就凸显了它的缺陷,它纵容缺德。法治是防治绝对腐败的良方。但是,法治并不完美,法治社会若没有道德的规范它就是一个缺德的社会。因此,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在走向法治应当对法治本身的缺陷有高度的警示,应当与道德建设齐头并进。法治良好的国家它亦有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因此,今天的法治建设应当重视道德建设,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它是法治的本土资源。

立足于中国法治实践最后要立足于中国基层社会,基层社会的现状才是中国国情。基层社会是最能接触民情,体现问题的地方,也是最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现状的地方。当今的法治建设中央与基层分离,基层被边缘化,对基层状况不了解,政策脱离国情,使政策如同虚设。因此,法治中国建设就必须立足于中国基层,法治中国的建设需要我们去深入基层调研,对基层的状况形成真实可靠、合时合宜的材料。这样有了第一手真实可信的材料,才能与基层接轨,政策才能不脱离国情,亦才是我们法治中国建设的可行之道。

法治中国建设是我们的必行之路,也是中国发展的可行之路。法治这个词之于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了来说确并不是个熟知的词。在法治的道路上我们一直磕磕盼盼,学习过西方,形成过理论,却最终失败了。但中国是个善于总结的民族,从失败中我们终究学会了法治中国的建设终究是要立足于中国的法治实践。立足于中国国情,立足于基层社会。(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猜你喜欢
中国实践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4:30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1:19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4:06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团结(2014年4期)2014-02-28 17:03:50
英媒:“中国”成美国网络威胁敏感词
环球时报(2012-05-28)2012-05-28 08: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