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准文本“弦” 弹响阅读“曲”

2014-05-30 10:48:04孙丽萍
关键词:射门尾巴文本

孙丽萍

阅读是从文本中获取信息,进而与文本交流对话的过程,那么阅读教学教的就应该是从文本中获取信息,进而与文本交流、对话的技能或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唯有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并运用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扣准文本“弦”,才能弹响阅“曲”。

一、以“读”悟情,做足“读”功课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道出了诵读的重要性。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叶圣陶老先生把朗读称之为“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能与作者心灵相通了。”叶澜教授也曾经说过:我们的语言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文字,才能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因此,对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要让学生“美读”;精美的诗歌,更是要吟诵。要通过充分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片区校际教研有位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读”《十里长街送总理》,这是一篇感情十分浓烈的记叙文。他在提示课题后出示了一张“十里长送总理”的放大彩色挂图,并播放哀乐以低沉浓重的语调向学生简介周总理的光辉业绩和逝世前后的情况。在这种情境下,他有感情地朗读,注意朗读时的感情实感。然后通过指导学生抓住感人至深的词句反复朗读,寓情于读,让学生的内心视像更加清晰、明朗,使他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好总理而万分悲痛,同时又为能有这样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好总理而万分自豪。这样,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情并茂地诵读起到了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

“诗言志,歌咏言。”诵读,就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意境,让课文中的画面和作者的感情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产生心灵的共鸣。

二、以“趣”激情,营造“乐”氛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如果为学生创设恰如其分的情境氛围,便可唤起学生的想象和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巧设悬念,或音乐渲染……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认为课堂上最主要的教育目的,就是在于点燃学生渴望知识的火花。”

《比尾巴》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这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它用对话的形式向小读者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通俗易懂,欢快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可以说这是一堂富有创新意识,符合新课程理念,且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语文课。课伊始,我就和学生做游戏“摸摸你的小手,摸摸你的大眼睛,摸摸你的黑头发,最后摸摸你的尾巴”“尾巴?”学生们睁大了眼睛,感到十分惊讶,我就相机板书“尾巴”一词,然后告诉大家:“今天,小动物们开展了一次比尾巴活动,还要邀请你们一起参加,你们愿意吗?”我就是这样一下子抓住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以轻松愉快的谈话,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从而以最佳的心理走向文本。

三、以“问”引思,提升“疑”质量

训练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自主意识的重要手段。平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发问;从课文的前后联系质疑;从篇章结构的特点质疑;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从某些看似矛盾、但又合情合理的地方质疑;在教学结束前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质疑;从标点符号的运用质疑;从课文的中心质疑;从某些修饰词语质疑……训练学生从敢问到善问的能力。

如我在教学《放弃射门》这课时,我先板书“射门”,再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板书“放弃”。我问:“你们看了题目,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纷纷举手发问:谁放弃了射门?为什么放弃射门?是在什么情况下放弃射门呢?放弃射门之后发生了什么事?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我借机引导学生:只要多动脑,就可以从多角度去质疑。

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把发问点放在教材中最具思维价值的地方,诱发每个学生的思维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学会了思考,主体性将会充分得到发挥。

四、以“情”育人,提高“用”能力

标准指出:“阅读教学中,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如《荔枝》这篇课文围绕荔枝写了几件小事,于细微处体现了作者与母亲深厚的母子亲情,文笔清新、质朴、平实、动人,是一篇感悟亲情,陶冶情怀的好教材。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境,议中悟情,写中悟意。让学生围绕文中“充分体现作者与母亲浓厚的母子亲情”的句子进行讨论,畅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细节描写部分,边读边体会深厚的母子亲情。在学生都为母子情而感动时,我让他们联系实际,想想自己的母亲平时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学生的情感霎时间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畅谈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情谊。在这样的情感烘托下,我让学生朗读文末“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这一句话,并安排一个小练笔,让学生进入文章情境,转换角色,替作者写下他对已故母亲深切的怀念。此时,学生动情了,感情喷发了,思维活跃了,把自己完全当成了作者,笔下流露的都是母亲与孩子之间真挚、肺腑的情怀。

高效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学生乐于学习,并能从课堂学习中习得学习方法的课堂。不同的學情,不同的文本要求教师能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只有把准文本的特点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猜你喜欢
射门尾巴文本
足球“射门”有技巧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单排轮滑球亚洲强队比赛中射门技术运用研究
体育风尚(2019年1期)2019-09-10 07:22:44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谁的尾巴最奇妙
比尾巴
瞧,它的尾巴会表达!
旋风小子(4)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