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
你好吗!一位身着红色夹克的老人站在我面前,微笑着,一字一句说着洋腔洋调的汉语。我是芙洛伦丝,你呢?
您在学中文?我满腔疑惑和惊喜地望着这个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对,就在附近的大学里学,每周末一次,我已经学了一年。”她很得意,但尽量做出在说一件最平常不过的事情的样子。
“我的祖上从罗马尼亚来到美国,罗马尼亚语是我的第一语言,我们在家和父母用它交流,在学校我用英语,还学过法语和拉丁语。我没有读过正式大学,但上过两年半大学夜校,又学了西班牙语和俄语。高中毕业后我在美国一家著名的橡胶制品公司做秘书。我喜欢旅游,我觉得自己起码应该学会用人家的语言向所到之处的人们问好,这是起码的礼貌和尊敬。我们公司那时来了个中国化学家,我们希望他有宾至如归之感,大家便开始学习中文,了解他的文化。现在我是重拾旧好,这对我现在的工作很有帮助。”
“您的工作?”是的,她指指身上戴着的牌子。“时间到,该走了。”她麻利地起身。这时,我才注意到老人背部隆起的罗锅。
芙洛伦丝每周五下午三点到七点都在洛杉矶国际机场做义工,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行路人排忧解难。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每天在那么大的机场不停奔忙四小时,数年如一日,为来客送上亲切的母语。
从此,芙洛伦丝也成了我们家的常客。每次迎着她咚咚有力的敲门声,都会看到行色匆匆的她留下的一摞《洛杉矶时报》上有关中国的剪报或是一大盘自家后院产的鲜花。可我禁不住好奇芙洛伦丝坚毅乐观背后的真实生活。不都说美国是小孩的天堂、中年人的战场、老人的坟墓吗,何况是个无儿无女无老伴的独居老人。我决定去她家看个究竟。
有一天,我站到了一个草坪嫩绿整齐鲜花错落有致的精巧小屋前。这是芙洛伦丝的家。阳光从整墙的百叶窗中暖暖地洒进不大的客厅,每一个角落都书写着精致、洁净与情趣。迎面墙是个到顶的玻璃展示柜,一层层摆放着一尘不染的各式瓷娃娃及水晶饰品,这是她多年的收藏。白色的沙发前铺着中国风格的地毯,两边的台灯下是悠闲着垂钓的姜太公泥塑。咖啡桌一角,几只天鹅在优雅地舞蹈。餐桌上怒放着造型生动的插花(都是芙洛伦丝的作品)。连接各屋的走廊挂满各国艺术品:有中国的木盘漆画、泰国的拓印、欧洲的油画。连着后花园的电视小屋尽收满园绿地红花,倚墙而立有一架乌亮的落地钢琴,上面摊开着她正在学习的曲子。
芙洛伦丝拉我在客厅坐下。“关于我为什么学中文上次还没给你讲完呢。在塑料公司工作五年后,我对多国语言的热爱让我想到华府外交部去谋职。没想到,在联邦调查局把我查了个底儿掉后,我还真被录取了,让我立即到华盛顿报到。这时候,我却改主意了。也许是我侦探小说读得太多了,以我的语言背景——流利的罗马尼亚语、一点儿中文、一点儿俄文,那他们还不得把我派到和美国冷战的“铁幕”国家去做间谍,和007去做伴儿,让我永远不能见到我的家人?亏得我觉悟得快,我才不要去做008呢,我给华盛顿发了个电报告诉他们我改主意了。”芙洛伦丝童心未泯地又乐上了。“我现在在机场做义工,是我语言功夫的最好用武之地。我常说,我们在机场就像是民间大使,是我们把美国的第一印象留给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我永远不能忘记当年我父母来美国的困苦——举目无亲,身无分文,没有人能说他们的语言,更没人帮助他们。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让今天来美国的异乡人不再像我父母那样无助。”
“对了,我现在还准备做另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儿——在老人中心教不识字的老人认字。你能想象吗,一个70岁的老人,她此生最大的心愿是能在去见上帝前读一本书,而我就要做那个帮她实现心愿的人。”
十年来,我听过无数个芙洛伦丝助人的故事,亲历过无数次她的关爱。我也无数次地从她家门经过,欣赏她门前的鲜花。我读懂了独身老人芙洛伦丝青春不老的秘密。
(转载自《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