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少尉
“出来的时候,看到哈根达斯的小店铺。我进去停留了很久,但里面的冰激凌太贵了,所以最后依然什么也没买。”(安妮宝贝《瞬间空白》)
现在,安妮宝贝的风韵虽已不再,可哈根达斯的魅力依旧不减,它仍然高贵地屹立于繁华的闹市中心——七八十块一小杯,让我这种大红果的拥趸气愤不已。
也许你还读过这样的文字:
“若许年后,我辗转到了美国,站在食品店的冷藏柜前发呆。原来哈根达斯在这里卖得如此便宜,三块多一大桶,买俩桶的话还有优惠。即使换算成人民币,它也称不上昂贵。既然不昂贵,姿色也就大减。它与一堆杂七杂八的我没有听说过的牌子的冰淇淋推推搡搡的挤在橱窗后面,在我的眼中如同遭遇战乱流过风尘的宫女。”(《为啥“哈根达斯”在美国这么便宜?》)
作者名字已无法查证,但这篇长文还是很容易搜到。作者从哈根达斯中美价格对比说起,最终讨论了中美贸易对比以及双方在全球贸易链条中的位置,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balabala……此处略去500字。
无独有偶,在平面媒体上也有一篇类似的文章:《国际先驱导报》《在华洋品牌调查:哈根达斯在美国价格便宜不受欢迎》。文中提到:“一位在美国生活十年的华人谷女士如是说,美国人对哈根达斯几乎不感冒,更别说当作一个品牌推崇。‘爱她就给她吃哈根达斯这句在中国广为流传的广告语只会让美国人费解。哈根达斯在美国本土,连专卖店都很少设立,而在中国上海就有17家分店、北京16家,全国则超过百家。可见,换个舞台,“平民”真的摇身变为“贵族”。洋品牌容易获得市场的青睐,说明中国的消费者心理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合理、不成熟的地方,比如有攀比心理、盲目消费心理,以及对洋品牌的盲目崇拜。”
总而言之,哈根达斯在美国非常便宜在中国价格贵得离谱,这是个基本事实。从这个事实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外国资本家太黑心,而中国消费者严重愚昧缺心眼。
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真相很简单。
2001年,通用磨坊公司收购了皮尔斯伯里公司并因此获得了哈根达斯品牌,可是它在美国(和加拿大)不拥有这个品牌的控制权。由于某些复杂的法律原因,雀巢公司仍拥有在美加地区经营哈根达斯品牌99年的权利。
所以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哈根达斯冰淇淋是雀巢公司产品,其它国家的哈根达斯冰淇淋则是通用磨坊公司的产品。虽然同叫哈根达斯,商标图案也相同,但由于分属不同公司,自然有不同的经营策略和市场定位,价格当然也不一样,原因就这么简单。
两种哈根达斯品质是否相同我不得而知,也不是这里需要讨论的内容,我只是想说明中美两国哈根达斯产品价格的差别是由于所属企业不同所致,与两国消费者消费心理没有任何关系。当然,我不知道是否有其它品牌到中国后乱提价并化腐朽为名牌的现象,但哈根达斯这一案例明显不属于这一范围,也不应成为中国消费者崇洋媚外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