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放式创新能力及其对创新绩效影响测量的概念性框架

2014-05-30 10:48王丽施建军
现代管理科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创新绩效测量

王丽 施建军

摘要: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技术人员流动性的增加以及企业自身能力有限性,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合作与外部合作创新。实施开放式创新的目的是企业绩效的提高,文章从创新绩效视角出发,详细分析开放式创新能力及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基础上,提出开放式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综合指标,完善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定性分析。在战略层面分析企业的开放式创新能力的测量以及对绩效的影响的概念性框架。文章的贡献如下:(1)更加清晰的阐述了开放式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2)构建开放式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能力;创新绩效;测量;概念性框架

一、 引言

由于企业所在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复杂多变(Wolf,2006),市场的全球化,竞争的加剧(Gupta & Wilemon,1996),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Douglas Ferguson,2005)和技术开发的快速发展。企业发现自身能力的有限性(Henry Chesbrough,2011),开始分析自身核心竞争力并把不擅长的部分业务外包出去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在整个创新的过程中进行合作。企业管理创新的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强创新和价值的创造(Boisot,1988; Boisot & Child,1999)。企业联盟这种关系的一端是企业可以获得相关的原始想法和技术,另一端是企业创新绩效。在这两者中间的是企业开放式创新的能力,能力把外界的想法和技术转化成企业的创新绩效。Alasoini等(2007)曾阐述到组织的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依赖组织的创新能力。由此我们由此推理,企业在当今,技术人员流动性增加,产品生存周期缩短,研究开放式创新能力以及开放式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影响的测量是非常必要的和有意义的。

组织为了在开放式创新中取得好的绩效、使组织更具有创造性,需要提高自身的开放式创新能力。管理组织的创造力和能力,例如:创新能力,是一个创新型组织的基本职能。然而关于开放式创新能力及其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并没有统一、规范、综合性的框架,这一缺乏影响了对开放式创新的进一步研究。本文从开放式创新能力测量的多个指标入手,结合一般的创新能力测量的文章,提出关于开放式创新能力测量的指标,并最终提出能力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框架,我们试图提出一个关于开放式创新能力及其影响的综合认识。

二、 创新绩效测量

1. 绩效测量。测量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客观和主观,以及经济的和非经济的测量。当直接的测量不可用时就使用非直接测量。直接测量建立在量化的信息基础上。主观测量通常是人的观点(Lonnqvist et al., 2006)。

对组织绩效良好的管理是建立在绩效测量基础上的,是改善行为,动机和过程的体现。绩效管理可以看做是投入、产出或者一个事件或过程的活动水平的量化(Radnor & Barnes,2007)。因此只有进行良好的测量,才能更好地进行绩效管理。Neely等(2005) 把绩效测量管理定义为:“把行为的效率和效果量化的过程”。绩效测量传统意义上是关于财务的的测量(Yliherva,2004; Bourne et al., 2005)。现在,绩效测量更多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它意味在组织发生的影响组织绩效的所有的事情,主要包括领导和管理、员工工作的动机、操作的质量以及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绩效测量的目的有很多,其中可以用来激励员工,信息交流,领导行为(L?觟nnqvistet al.,2006)。

2. 绩效测量框架。综合绩效测量框架把所有的基本信息综合成系列简明的一个框架(Laitinen,2003)。没有哪一个独立的测量可以提供一个清晰的目标和把注意力集中在目前的经济领域(Kaplan & Norton,2005)。根据Neely 等(2000)的理论,绩效测量框架是有用的,但是他们仅仅为测量如何识别,引入和为管理目的服务提供了指导。绩效测量框架的利用价值在于关注不同商业绩效测量的途径-财务和非财务,内部和外部(Neely et al.,2000)。

Laitinen(2003)曾提出关于绩效测量框架的五点要求:(1)必须包含所有基本的观点;(2)测量必须是一个逻辑组合;(3)测量框架必须对决策的制定是有利的;(4)测量框架必须有可能促进绩效的增加;(5)短期测量必须可以预测长期的测量。

以往的文献提供了几种绩效测量的框架,主要包括平衡计分卡,绩效棱柱。平衡计分卡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财务,消费者,内部流程,创新和学习。平衡计分卡是建立在组织的视角和战略水平上,它迫使组织关注测量最重要的事情,以避免信息超载(Kaplan & Norton,2005)。绩效棱柱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利益相关者满意度,战略,过程,能力和利益相关者貢献。绩效棱柱帮助领导者集中精力于关键的事情(Neely et al.,2001a)。

3. 创新绩效。Afuah(1998) 对创新的定义:在某一高科技领域领域创新等于创新+商业化。Garcia (2002)在该定义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深化:“创新是一个新的市场和/或新的服务机会为技术的发明导致了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不断发明,并将这种发明努力商业成功的过程”以往关于创新绩效测量集中在有利于创新的资源(Muller et al.,2005),创新过程(Carayannis & Provance,2008),创新领导和管理(Muller et al.,2005; Adams et al.,2006),以及创新能力(Muller et al.,2005; Adams et al.,2006)。但是能力视角是框架中很小的一部分。很少有人尝试创建一个框架来测量开放式创新能力,整体水平上的开放式创新能力的测量在以前的文献没有发现。构建测量开放式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影响作用的概念框架是本文的目的和贡献。框架是基于平衡计分卡,在设计框架时,特别关注了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的研究,4个创新绩效测量指标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匹配,例如:知识管理能力包括6个维度,每一个维度都从不同的维度影响创新绩效,对绩效的整体影响表现在降低成本和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 开放式创新能力

关于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为什么一些企业比其他企业更多的创新?那么该问题的研究就需要问,为什么一些公司有更大的创新能力?切的创新能力,可以被看作是能够产生创新产出的公司潜力。该潜力依赖企业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资源和能力允许企业探索和利用机会(Barney,1986;Prahalad & Hampel,1990;Teece & Pisano,1994;Hamel & hEENE,1994)。

自从2003年开放式创新提出后,很多企业纷纷投入这场改革中来,事实上很多企业并不适合实施开放式创新,主要是因为他们缺少实施开放式创新所需要的促进和控制与其他组织或者外部合作者的之间的合作的能力。企业只有具有创新能力创新才会成功实施开放式创新(Laforet,2011),关于组织创新能力的研究发展很成熟。在研究了外相关文献的基础,开发式创新能力包含三个维度:(1)开发式创新文化(如:企业鼓励创新和乐于创新的文化);(2)开发式创新过程能力(如:从不同途径整合信息和鼓励员工合作,帮助组织利用他们的开发式创新潜力和确保,是企业实施开发式创新和活动方式的途径);(3)洞察环境能力(如:发现潜在商机和洞察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

关于开发式创新能力的确定性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确定的定义。大部分学者认为开发式创新能力即保证企业顺利实施开放式创新并获得理想的创新产出和创新绩效的企业能力。

1. 创新能力的测量。

(1)目前的测量类型。Birchall等(2011)曾表示关于绩效最适当的测量应该关注创新。通过文献回顾我们发现目前创新能力测量方法有一些共同的因素,他们都关注工业和技术创新,但是服务创新却没有正确的测量方法(Turaet al., 2008)。另外目前的测量没有对不同规模,不同商业领域领域的创新测量进行细分。截止到目前为止最好的测量方法是那些同时关注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测量,关于开放式创新能力的测量更是凤毛麟角。Cavusgil等(2003)曾提出关于创新能力的测量,该方法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创新的频率,市场进入的准则,实施多元化市场,进入新市场开拓创新能力各个方面的能力。Albaladejo和Romijn (2000)把创新能力测量限定在产品创新,他们用三种测量方法。第一种测量组织在三年内是否有至少一项产品创新,第二种方法是专利数量,第三种测量反应组织三年内产品创新产出的指标。目前创新能力测量可以分为两部分:投入测量和产出测量。

投入測量评估创新活动如何安排和资源如何资源如何分配,投入测量包括在R&D活动和教育上的投入资本(Tura et al.,2008)。投入测量存在问题,是因为它仅仅是投入多少,而不是当所有活动结束。投入测量同样低估了小的创新活动,中小型组织没有机会在R&D投入,是因为投入测量没有反应真实的创新能力(Albaladejo & Romijn, 2000)。产出测量是评估创新能力的结果。这种测量方法很难定量描述所有的创新活动,另外产出测量值评估成功的创新活动(Tura et al.,2008),主要关注组织的专利和许可,没有测量所以创新活动的经济价值。综述产出测量的问题在于其只适应特定类型的创新和组织,不适合小型和服务组织。

(2)目前的测量模型。回顾以往文献,存在很多与创新能力测量相关的能力或者因素的测量模型,一般通过调查问卷或者其他主观评价模型,然而从绩效管理视角来测量创新能力的研究很少,缺乏对创新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及其对组织创新绩效影响作用的研究。有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不过大多数集中在单因素分析,综合的战略层面的框架很少。Kaplan 和Norton(2004)曾提出关于组织如何创造价值的战略框架,该框架主要关注内部流程,认为创新流程是和企业内部流程的核心。Muller等(2005)曾提出测量创新的矩阵,该矩阵分为三个类别:资源,能力和领导能力。这些部分通过三个视角进行测量:投入、过程、产出。Adams等(2006)设计了一个测量创新管理的框架,这一框架分为七个类别:投入、知识管理、创新战略、组织和文化、管理组合、项目管理和商业化。Epstein(2007)构建了关于创新贡献的模型,包括投入、过程、产出和结果的测量,该模型主要关注创新的前置因素和结构因素的投资。至2003年开放式创新被提出后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在企业战略层面上,以创新绩效为视角测量创新能力的框架基本没有。大多数集中在知识,网络某一个视角对企业创新能力,绩效的影响作用。

本文主要借鉴创新能力,创新绩效,以及开放式创新,影响因素方面的文章对开放式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各自的评价和联系建立本文的最终框架。

2. 开放式创新能力与绩效。创新绩效包括激进式创新和递增式创新。激进式创新是突破式创新甚至是破坏性创新,往往需要重要的资源才能实现,很多时候与递增式创新相比具有较长的时间滞后性(Veryzer,1998)。激进式创新可以使企业迅速提升市场地位,为新企业获得主导地位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为企业带来莫大的风险。递增式创新是对现有产品或服务的发展和改进。递增式创新的趋势是利用消费者或者其他思想途径发展更好的解决方法,有利于现有产品或服务价值的增加和企业利润的提高(Xin, Yeung & Cheng,2008)。

Veryzer(1998)曾提出,组织发展激进式创新或者不连续创新的方法或途径很大程度是由于渐进式创新的不同。原因是这两种变革类型的技术不确定性,发展时期以及发展过程的复杂性的起源不同。之前的一些研究验证了这一观点,例如,和供应链上的合作者联盟为渐进式创新现有的产品和服务提供有力的基础,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科研进入新的技术领域可以增加组织激进式创新的能力(Faems, Van Looy & Debackere,2005);利用科研机构的思想的投入的开放式创新过程可以引领组织的在科技方面的领先和对市场全新产品专利的发展。另外和竞争者的合作创新对企业渐进式创新的绩效有更大的促进作用(Belderbos,Carree & Lokshin 2004)。

Cohen和Levinthal(1990)从知识的视角分析了知识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他们认为知识使企业准确的预测因环境和战略或战术调整产生潜在的商业机会。如果没有知识管理的能力,组织就不能发现和利用机会。仅仅有知识管理管理能力对实施开放式创新的组织还远远不够,只有把知识转化成商品并内外渠道投入市场并获利才是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的最终目的,因此组织的商业化能力对组织的绩效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Armbruster et al. 2008)。

四、 关于开放式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框架

总分析总结前人关于开发式创新能力与开放性创新绩效的基础上,我们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把开放式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表示如图1。

(1)本文弥补了开放式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概念性框架。实施开放式创新不是每个企业的都合适的,必须具备开放式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知识管理能力、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商业化能力。

(2)该框架对我们正确认识开放式创新能力与开放式创新绩效之间的联系有更清楚的认识。另外,以为关于开放式创新能力及相关概念的研究没有考虑开放式创新能力和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仅仅知道创新过程、行为或产品是如何不够的、片面的,如果没有很好了解开放式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本文提出框架使在之前的研究的基础上对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开放式创新能力的观点以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更进一步。虽然很多研究验证了开放式创新某些能力对创新绩效积极的影响作用,甚至有些学者证明某些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是非线性关系。回顾以前关于开放式创新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文章大多数把开放式创新能力分为:领导能力、知识吸收能力,转化能力,最近又加入了专利保护能力。本文在知識吸收和转化能力的基础上总结为知识管理能力,以及加入商业化能力。

参考文献:

1. wolf,M.The world must get to grips with seismic economic shift,Francial Express,2006,2(7):135-136.

2. Satish Nambisan,John Bacon,and James Thro- ckmorton.The Role of the Innovation Capita- list in Open Innovation A Case Study and Key Lessons,learned 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2,(5):47-56.

3. Adams, R., Bessant, J.and Phelps, R.Inn- ovation management measurement: a review,Inter- 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06,8(1):21-47.

4. Minna Saunila, Juhani Ukko.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nnovation capab- ility and its effects, Baltic Journal of Mana- gement,2011,7(4):355-375.

5. Muller, A.,Valikangas, L.and Merlyn, P. Metrics for innovation: guidelines for developing a customized suite of innovation metrics,Strategy and Leadership,2005,33(1):37-4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重大基金(项目号:11&ZD004);国家重点社科基金(项目号:10AGL009);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号:201322)。

作者简介:施建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4-03-05。

猜你喜欢
创新绩效测量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测量的乐趣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技术选择、二元学习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基于VAR模型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