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春华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已悄悄地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这一有效的教学手段把声、像、图、文、情境与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下面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做法。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了较多的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语言。但教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有效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则可以通过精美的界面、优雅的音乐再现课文生动的形象,营造出浓郁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走进课文,倘佯其间,其自然乐学其中。
如,在《北京的春节》导入环节,我在背景音乐《良宵》轻松欢快的旋律中,展示五彩缤纷的民风民俗图片,从而自然营造出过年过节的喜庆氛围,让学生在富有“年味儿”的情境中去学习课文,了解民风民俗,感悟民族传统文化。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这篇课文时,想到会有一些孩子根本就没见过大海,学生生活经历的缺失,肯定会影响学习的兴趣、影响情感的领悟。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补充学生生活阅历,在初读的基础上,便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有声有色地为学生展现蓝色的海洋,黑暗的深海,种类繁多的海底动物、植物、矿物等情景。生动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亲切感人的解说,能轻松地把学生带入奇妙的海底世界,学生集中了注意力,提高了学习兴趣。继而利用多媒体播放出一个个大风浪,把海中可爱的小鱼冲到沙滩上,小鱼被困在沙滩上的浅水洼里了。小鱼的命运会怎样呢?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这些小鱼牵动着,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地转向了课文内容。
二、运用多媒体突显重难点,增强学习效果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学中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可将一个个方块字演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内容形象化,提高识字的效果。在识字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形近字,让部分学生分辨不清。而多媒体的使用却能让这一难点迎刃而解。例:在区分“青、清、蜻”时,我投影显示一大片青青的草地,旁边写着:草地青又青。这时飞来一只蜻蜓,旁边写着:蜻蜓飞呀飞。虫字旁用红色,并闪烁。蜻蜓飞到小河边,旁边写着:河水清又清。同样显示闪烁的三点水。生动有趣的画面,琅琅上口的儿歌,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感观,而突出汉字部件及其部位,则让学生感知了偏旁部首的概念。在这种语言环境中,这种动态的演示,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轻松地突破了识字教学中的重难点,并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运用多媒体欣赏景观,促进思维发展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轻松,学教师快乐教。如《北京亮起来了》描绘的是北京灿烂迷人的夜景,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可是二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仅仅依文本很难感受到北京的美。因此教学中,我通过运用多媒体带领学生参观各个景点,在图片欣赏的过程中,让理性的文字变得感性,每一个优美的词都变成了生动鲜活的画面印在脑海中,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了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从而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同时通过图片展示了北京这座文化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北京夜景之后设计“你想对祖国说什么”“你想对世界各地的朋友说什么”这么一个环节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表达出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美好感情。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为我们是中国人而自豪。这样处理,充分发挥多媒体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这不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运用多媒升华主题,体现语文的人文性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从课文的分析引发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让其获取“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使语文课文真正变为孩子们趣味盎然的精神乐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集图、音、文、像为一体的灵活可控的信息处理优势,便可以实现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
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分析完课文后,并没有因此而结束,而是由此生发,展示有关居里夫人晚年生活的图片,在婉转的旋律中,随着一张张图片的切换,老师极富感染力的旁白宛如涓涓的溪流流淌在学生心中,无需苦口与婆心,那顽强不屈、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已经镌刻在了每一颗稚嫩的心中。无需矫揉与造作,文章蕴含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已在不自觉中渗入孩子心中。在《童年趣事》的教学中,不拘泥于课文的分析,而是突出“童年”这一主题,具体操作是课前让学生拿出自己小时候的一张相片,老师将其扫描到计算机中做成课件《分享童年》。课上在乐曲“童年”的伴奏下,一张张稚气可爱的照片把学生带入了童趣盎然的儿童乐园,他们争相讲述自己童年的趣事,不时爆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童年是美好的,但光阴是无情的,我们终将告别童年,步入少年。就在孩子们都沉浸在孩提时的欢笑声中时,我将课前写的一段发人深省的“童年箴言”,配上背景图片音乐,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诵。在动人的诵读中,我发现孩子们的笑容收敛了,有的只是凝重的表情,有几个善感的女生眼圈红了,对纯真童年的无比依恋淋漓尽致地写在了这一张张小脸上。从中我也不难看出,孩子们在回眸童年的瞬间,已经明白了老师这堂课的目的,通过“分享童年”这一活动,与其说是感悟童年的美好,不如说是要他们学会珍惜时光,紧握手中的笔,及时在自己的青春的书页上涂抹上最绚丽的图画。没有半句说教,但我们的孩子在这一刻已经长大了许多。而获取如此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功不可没。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对课堂效果而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信息化时代,作为语文教师更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规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这一信息资源创造地实施教学,使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服务于教育,从而开创信息时代语文课堂教学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