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丽丽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美国教育专家肯尼思•H•胡佛说:“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该鼓励学生提问。”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提问,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空间
宽松愉悦的课堂空间,会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会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大胆地进行提问。在学习上,我始终主张学生“学贵存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管学生提出的是简单的,还是疑难的问题,我都予以肯定。凡是学生能回答的老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回答不了的老师再引导学生回答。对他们的每一个问题,我都抱以尊重、赏识、鼓励。在我的不断激励下,即使是不愿思考的学生思维也得到了发散,能够提出有见解的好问题。学习效率自然也事半功倍。所以,要想让学生思维之花常开,提问之果常结,必须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并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激活他们积极的思维,让他们随时打开想象的大门,提出更多、更好、更有价值的问题。
二、留给足够充分的自学时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是合作和探究的基础和核心。在课堂中,我经常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思考、看课外资料的时间,拓宽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范围。然后要求他们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质疑,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提问的质量也不断提高,自主提问的能力也在不断的形成。
三、传授灵活多样的提问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无穷”。这些都是告诉我们方法的重要性。现在学生的课堂提问普遍泛化和空化,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鼓励学生自主提问的时候,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从文章不同方面进行提问的方法。
1.针对课文中的标题鼓励学生提问
如《再见了,亲人》,可以鼓励学生提问: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为什么要称为“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等等。
2、针对课文中的关键句鼓励学生提问
(1)抓中心句提问。
如《一夜的工作》,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引导学生抓中心句中的重点词鼓励学生提问:课文是怎样写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
(2)抓过渡句提问。
如《秦兵马俑》,引导学生找出过渡段,鼓励学生提问:这段的哪部分承上,哪部分启下?
3、针对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提问
(1)抓主要内容提问。
如《詹天佑》一文的主要内容: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鼓励学生抓住关键内容进行提问: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具体表现在哪里?
(2)抓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问。
如:《童年的发现》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鼓励学生提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3)抓重点词语提问。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可鼓励学生针对文中的两个“幸福”进行提问: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4)联系上下文提问。
如《穷人》中,“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中的“这样做”指的是怎么做呢?
(5)从修辞方法处鼓励学生提问。
如《北京的春节》中“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中“小型的农业展览会”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针对文章表达中心进行提问
如:读了这篇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课文表现了人物什么品质?
5、针对写作方法鼓励学生提问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中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在氛围、时间、方法上为学生的提问提供了可能,再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水到渠成的就提出了高质量的问题。同时也需值得我们注意:启发鼓励学生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具有亲和力与感染力,多用鼓励性评价语言来激励学生。针对有的提问不够深入的,让学生在提问中追问、加问,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