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敬宗妙论是非

2014-05-30 16:06章中林
才智 2014年6期
关键词:非议之口君王

章中林

贞观年间,许敬宗很得志,是负责起草诏书、掌管机要的近臣之一。

有一天,唐太宗问许敬宗:“我看满朝文武,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为什么还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呢?”

是人都有缺点,被人非议是一件正常的事,但怎样来说明这个道理不容易。如果直接回答贤与不贤,容易陷入自夸;而且,自己贤不贤君王自己清楚,自己即便说了也不能改变什么,反而还有可能落入君王设置的陷阱中。如果直接追问是谁在非议,也容易给君王气量狭小的形象,更何况就是问了君王也不一定说。明显,正面回答不是最佳方案。

而许敬宗就采用了迂回的策略。他说:“春雨如膏,滋長万物,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普照四方,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恶其光辉,天尚不能尽遂人愿,何况臣乎?”

他虽然说的是春雨和秋月,但是却巧妙地回答了唐太宗的问题。一人难合百人意。春雨、秋月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那么有人非议臣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如果回答仅限于此,那也只是一般性地应对,并不能充分表现他的才华和机智。事实上,他在对答的过程中,还从非议的形成原因及造成的后果透彻地阐明了其危害性。

他说:“臣无肥羊美酒,以调众人之口,故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信。君听臣遭诛,父听子遭戮,夫妻听之离,朋友听之别,乡邻听之疏,亲戚听之绝。”

自己为什么会遭到别人的非议呢?因为自己没有肥羊、美酒来堵住悠悠之口。于是,流言蜚语自然就甚嚣尘上了。这样的背景下,是非是不能听的,就是听了也是不可信的。为了说清为什么不可听,他用了一组排比,列举了君臣、父子、夫妻、朋友、乡亲和亲戚之间听信是非造成的恶果,用形象化的语言鞭辟透彻地阐明了其中的危害。

话说到这里,就已经把是非问题说透了,也提醒唐太宗不能听信流言。但是,他还是觉得言不尽义,又对是非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他说:“人生七尺之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人虽然身高七尺,但是三寸舌却是要时刻提防的,因为它能造谣中伤、颠倒黑白、诬陷他人。这样的三寸不烂之舌就像龙泉宝剑,杀人都看不到血啊。

三寸不烂之舌,杀人不见血,多形象的比喻,多鲜明的对比,是非的危害还有什么比这更触目惊心的呢?

这样由远而近,由浅入深,条分缕析,层层深入,许敬宗把一个是非问题的产生和危害讲得通透明朗,发人深省。

难怪唐太宗听完之后嘉许地说:“你说得很好,我会记住的。”

往事越千年。他们君臣的妙对遗落在历史的风尘里,但是今天读来依然让人警醒。做人要严于律己,对人不可说是非,更不能听信是非。做事就应该像春雨一样无私,像秋月一样磊落。即便所作所为不能尽如人意,但是只要行得正、走得直,心胸坦荡,自然无愧于心。

英翔宇摘自《新商报》

猜你喜欢
非议之口君王
白鹭飞过铁匠铺
住口
“笑”谏君王
不顾非议与时俱进——记倡用新韵的诗词大家霍松林教授
三一重卡分批抢购惹“非议”
“真理之口”,不再只说真理
姜太公钓鱼
有些非议,你不必在意
罗马“真理之口”不再免费“测谎”
烽火戏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