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光磊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如何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对我们物理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依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变,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式”转向“自主学习式”,努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及自主探究的意识。当然,就物理学科而言,其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教师更应该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要以物理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而在物理教学中,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备条件。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培养创新思维、强化创新意识是关键,而兴趣对意识又有着推动作用。学生好奇心是学生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索的心理倾向,它是推动学生探索奥妙,进行创造活动的内部动因。比如,上初二电路时,我就让学生画出班级中四个电键、七盏日光灯之间的连接,让学生自由的画到黑板上,只要你有与黑板上不同的连接方法,就可以画到黑板上,结果学生无拘无束,共画出了十二种连接,最后我再作评讲,并逐一演示给学生看。甚至请学生上去把其中一盏日光灯去掉,看另一盏或另二盏灯同受一只电键控制的情况。这样,学生学习情绪很高。因此,归根到底是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摆脱“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还要在课堂上注重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当然,对于课堂实验也要进行改革,杜绝独角戏,要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研究,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应首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作是“有想法、有个性”的人,创造民主平等的气氛。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共同面对要解决的问题,要允许和鼓励学生做到四个方面。
一是敢于问。敢于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事实追根究底、打破沙锅问到底、探究真相。
二是不满足。不满足教师的讲授和物理课本上的现成的结论与方法,不满足现有手段和途径,乐于寻求解决物理问题的捷径和佳途。
三是好冒险。学会猜测,并有面对被批判的勇气,敢坚持己见来应付未知的情况。
四是爱动手。爱将头脑中的创意或见解构思出来,直到亲自动手使之具体化。
三、注重课外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事实证明,要培养出创新人才,就必须充分体现实践的魅力。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摸索出一套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就是在课堂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各种物理教学活动,是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容极其丰富,且与现代生活、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为建立认识概念规律奠定一定的基础,为他们巩固、深化和灵活运用知识创设新的学习天地,还能从各领域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虽然课外活动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但是又不完全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它要求面向大多数学生,却又不要求每个学生从事一样的活动,而是从各方面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创造的机会,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活动,从而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能动性,创造出新的产品,如科技小论文、科技作品、小发明等,使他们在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创新思维也能得到更进一步的锻炼。
四、鼓励学生发散推测,大胆联想
对于任何事物来讲,联想都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在原有基础上发散思维,大胆推测才能开阔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的所有脑力劳动则是创新思维的最好体现。所以,就初中物理教师而言,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直视问题,开阔思路,广泛联系,以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感知到的问题信息为依据,由研究对象的部分信息推测它所具有的全部信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一过程,不仅要重视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探索性和发现性,還要重视直觉猜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因而,作为教师来讲,这是需要好好把握的一点,必须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展开联想,使他们进入丰富的现象思维活动之中,进行大胆的联想与推测。
五、利用开放性试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人才观下学生必备的一种素质,而在物理学习中,一题多解的开放性试题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捷径。有些物理知识较为抽象、深刻,有些开放性的甚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由于学生个人认识能力有限,单靠某个学生独立思考会出现困难或回答不全面,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解决问题。例如:在排除电路故障的教学时,出示一个两灯泡串联的电路,当开关闭合时,发现电路两灯均不亮,安培表示数为零。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判断出电路为断路,要寻找故障出在哪儿,应怎样排除故障。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由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经过讨论,有小组提出电源可能是接触不良或是坏的,提出立即更新电池。基础好一些的同学提出用伏特表来判断是不是报废的电池。有的小组提出是安培表坏了或接触不良,有的小组认为可能是某一导线断了……这么多答案究竟哪一种更正确呢?又怎么一一解决呢?
六、改进评价方式,激励学生
评价对学生会产生“激励”或“压抑”作用,因此教师在评价时必须消除其“负效应”,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不同的评价对同一个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种评价方式对不同的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作出激励性的评价,例在批改作业或考试卷时,对做错的题目不应一概打“X”了之(有时可以不打“X”,用圈起来的方式),要有针对地写上评语,对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可写上“想一想,你一定能做出的,我相信你”,对成绩好的学生写上“按你的水平不应该做错”,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写上“不要急,这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一次作业你已有进步”。遇到精彩有独特见解的地方也要圈起来,写上“你的解法太妙了,我要在课堂上展示你的解法”。再有象“你认真多了,我为你高兴”,“虽不是高分,但进步是明显的”,“这次你考得不理想,我感到内疚,没有尽到责任,希望你我一起努力”……简单的评语可以起到比你给他补一节课甚至几节课都有效得多,更重要的是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他们从教师的评价中得到了满足,受到激励。另外,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回答、讨论,教师不要立即作出评价,这种延迟判断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思维,拼发出创新的火花。
总之,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力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在自我发现中找到各个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其创新思维得到有力发展。当然,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只有通过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才能总结出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