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煽情”——让语文教学充满魅力

2014-05-30 13:11:36牛建勋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黑板感情课文

牛建勋

[摘 要]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紧密相连的。在教学中教师充沛的热情,师生情感交流,相互感染,共同体验着教与学的愉快,“煽情”就显得尤为重要。“煽情”就是让教师以自己的情操和人格力量感染学生。要根据教学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和课文的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煽情”技巧,就会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常见的主要有“引”“传”“激”三种方法。“煽情”艺术的主要特点是:情真、重落实、适度。

[关键词]煽情 引传激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试想,一个语文老师对教材无动于衷,对学生态度冷漠,简单的批评“教育”又怎么可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优秀的教学成绩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紧密相连的。在教学中教师充沛的热情,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思路,而且会激起学生相应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对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活动无不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师生情感交流,相互感染,共同体验着教与学的愉快,“煽

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煽情”艺术的使用目的在于使学生达到最佳语文学习心态,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平等相待,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轻松感、愉悦感、新奇感和成功感。前苏联当代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扎实的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而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应当直接的依靠乃至利用这些情绪体验,以便使学生有效的掌握知识和技巧,做到声情并茂,熏陶感染,使自己的语文教学释放出独特的魅力。

二、“教师要感动人,就必须自己先燃烧。”情感富于传递信息的功能,在实际教学中,“煽情”就是让教师以自己的情操和人格力量感染学生

针对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煽情”艺术就构成了“煽情”艺术的横向结构,其主要方法有:1.创设情景;2.联系、扩展课文及其它相关材料;3.锤炼敲打字词;4.变换提问;5.挖掘文章内在思想;6.背诵朗读;7.直观教学等。而针对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煽情”技巧,这就构成了“煽情”艺术的纵向结构。常见的主要有“引”“传”“激”三种方法。

“引”课堂一开始,学生往往处于平静状态,这时教师应激“活”学生,把学生的情“调”起来,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兴趣高涨的气氛中。这样,教学才能取得好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提高、援引现实生活、生动形象的语言等手段唤起学生的感情,让学生从平静状态进入一个情感涌动的境界中,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种积极的情调,促使教学顺利的进行。例如我引导学生进行以“家”为话题的作文课时,导入环节设计如下:“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教师在黑板上书写一个大大的“家”字。)在同学们惊奇的目光中,创设情境问题:请同学们就你看到这个“家”字以后,产生的想法或想到的词语、词组、写作的思路等等在黑板上列举出来,多多益善。(师微笑着指出)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集全班同学的智慧于一“家”,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激活他们的思维火花。并以不指名方式到黑板上书写,极大地刺激了他们展现自己的欲望,于是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涌”上讲台,写满了整个黑板,甚至盖住了老师所写的“家”字。当我宣布停止的时候,同学们看着满满一黑板的词语,开心地笑了。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快乐与兴奋。我们不少老师在作文课上给个话题,缺少必要的情境唤醒,即使有也会把一些自己的认识、理解、经验之谈强加给学生。殊不知这样,只会导致学生在作文前就已抵触、厌烦。作文中失去自我,生搬硬套,没有真情流动甚至“无米下炊”。而事实证明:一句话,一个情境的创设会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思考,乐于展示,拓宽视野,取长补短。此环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使学生感受到了思维拓展的快乐。而我们教师都知道,快乐的情绪对学生快乐写作奠定了积极的心理基础,也有利于引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传”平淡而不具感情因素的课文或难度较大的内容,或离学生所处时代较远的内容,往往会阻碍感情的产生和顺利延伸,使课堂变得死气沉沉。遇到这种情况就可以以情传情来拨动学生的心弦。例如,我在讲述《“两弹”元勋邓稼先》时,感到课文内容与学生所处时代较远,学生理解人物可能不够深入,而此时正适逢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消息传遍大江南北,世界为之震惊。于是我用一首诗叙写了这件事,还没有说完,学生就群情激奋,回答是“神舟五号”,“杨利伟”……由此,我自然的引入了科技兴国的道理并且说这是几代人的强国梦,然后切入正题,效果极好。

“激”课堂教学切忌死板,要一波三折,环环相扣,节奏感要强。要做到这一点,主要是要不断的“激”情,通过“激”情把课堂教学推向前进,使课堂形成多个小高潮。例如,在讲余光中的《乡愁》时,先让学生与有感情的朗读,整体把握感情基调,接着播放配乐朗诵带,使学生联系自身展开联想与想象去感悟思亲、思乡之情,之后播放《天涯共此时》中感动人心的寻亲启事和动听的《七子之歌》,并简述了自己上学时一次难忘的经历并落泪了,最后再和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这样,学生不仅精力集中,用情用心,而且在不断的感情高潮中深入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思乡、思亲之情,和深沉的爱国情。

三、根据各种“煽情”艺术,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几个特点:

情真。“播撒阳光的人,首先心中必须充满阳光”。“用自己的心”(于漪语)去教学生,所“煽”的情会真实令人感动。

重落实。充满情感情趣的语文教学,其“煽情”要落在实处,真情投入还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激发,从而引起他们的共鳴。

适度。凡事都有度,过分的抑制和过度的兴奋都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关键是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思维。

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适当运用“煽情”艺术,创设一个给学生充分展示的平台,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考不受约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了他们的思维火花,在交流与欣赏,归纳与评说中受到启迪。学生在这些精心准备的情境中可以充分体味到:快乐的创造和创造的快乐这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相生相伴。于是,学生真情涌动,于是灵感顿生,顺利走进课堂,而教师教学也达到了潜移默化,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从而达到“润物无声”激起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兴趣,也让自己的教学释放出独特的魅力。

猜你喜欢
黑板感情课文
擦黑板
擦黑板
好孩子画报(2023年4期)2023-05-11 09:32:11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长在黑板上的诗
晓黑板
少先队活动(2020年8期)2020-09-11 06:43:26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带着感情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